手机阅读市场风生水起城市胡同

如果是在两三年前,或许没有多少人会预计到手机音乐市场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到了今 天,常常坐地铁上班的笔者在地铁里不仅看到许多塞着耳机听手机音乐的,更经常看到许多人拿着手机专心致志地看书。还有更为阔绰一些的人,拿着iPad、索 尼电子书或者汉王电子阅读器等也在不停地翻呀翻。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群人,让记者坚信,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手机阅读市场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手机阅读市场风生水起

据统计,目前我国数字出版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去年中国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将近800亿元,并 首次超过了传统图书出版业产值,而今年数字出版会破千亿大关,出版业的数字化浪潮已经势不可当。应该说,与传统出版行业相比,手机阅读有着极大的优势,传 统出版业中间环节多,从出版到物流、仓储、作者,周期比较长。而手机阅读直接将整个价值链扁平化,内容提供商和移动运营商是其中的两个主体环节,这两大主 体联合起来,通过手机阅读可以深度挖掘市场。譬如与传统阅读相比,手机有很好的互动性,读者可以找到作者,作者可以找到读者,移动运营商可以利用自身的计 费系统、客服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准确锁定用户的阅读和消费行为,联合内容提供商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荐关联的书。

不仅如此,随着3G时代的开启,当流量与带宽不再是主要“瓶颈”时,手机阅读市场的“长尾” 无疑将“扫”到整条产业链上的各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的资费目前有两种模式,一是单本书阅读下载,每本1~10元,连载书籍每章 0.04~0.12元,这一资费仅相当于纸质书籍价格的十分之一。以《跌荡一百年》为例,该书单册定价42元,网上打折后价格26~28元,而移动阅读下 载只需2元。二是“书包”模式,目前有3元包月和5元包月两种,分别对应一定书籍的下载量。引人注目的是,与以往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大不相同,“手机阅读” 包月模式的上网流量直接回馈客户,不再计费。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怎么赚钱似的,但是如果将其乘以数以亿计的用户数的话,那么其中的收益就足以令产业链各方动 心了,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编辑学会、国家图书馆、盛大、中文在线等都在与运营商积极开展合作的原因吧。

与此同时,手机阅读之所以备受追捧并逐步成为{zj0}的读书方式之一,还得益于其“节约”精神。首先体 现在时间的“节约”上。当下,人们的传统阅读时间已经被现代生活节奏打散,手机阅读恰恰可以挖掘传统阅读无法覆盖的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工作之余、上班路 上、排队等候这样的时间。其次体现在物质的“节约”上。例如电子公文就为建立学习型政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满足公务文件分级下发、圈阅等需求,实现了 严格的公务文件管理要求,也符合节约型的社会要求。{zh1}还体现在成本的“节约”上。小小的一部手机的附加功能与成捆成捆的书籍相比所体现出来的“绿色、节 约”可谓有目共睹。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于手机阅读的发展前景和社会 效益一致看好。推广手机阅读可以说是提升通信业创新能力的一次积极探索,对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通信消费和移动产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以至于不少 专家纷纷预测,手机阅读不仅将带来一场“阅读的革命”,而且将引发一场“写作的革命”,推动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

阅读热背后还须冷思考

或许是从手机音乐上尝到了甜头,或许是为手机阅读市场的巨大潜力所吸引,或许是在探索3G时代手机 应用的“下一站天后”,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积极整合产业链各方力量,集中进行手机业务开发。中国电信2010年正式部署在浙江建立移动阅读基地。浙江电信 总经理张新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基地模式在国际同行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既满足集中统一,又满足个性化需求,是‘总分结构’。”据消息透露,中国 联通计划在广东建立类似的基地。目前联通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广东选定一家合作伙伴推广手机阅读业务。最早建设手机阅读基地的是中国移动,于 2008年年底在浙江正式成立。中国移动计划两年内实现对手机阅读基地投资5000万元,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电子书为核心的资源运营平台,并整合各个出版集 团和网络原创网站及资源,发展中国的手机阅读事业。在该平台上,中国移动将统一阅读器上的文件格式并降低无线下载的资费。之所以选址在浙江,也是基于当地 成立基地模式成熟、众多出版机构云集、文化底蕴浓厚和TD网络建设{lx1}等因素。

当 然,英雄必须耐得住寂寞。摆在手机阅读眼前的很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如何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这似乎要比当时手机音乐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 据了解,2010年4月19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第七次国民阅 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8~70周岁公民图书阅读率为50.1%,其中仅有7.4%的公民经常在网上阅读网络书籍和报刊。从公民对各类出版物接触 时长看,2009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公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70分钟,而人均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长仅为6.06分钟。与网络阅读一样,同为数字 出版范畴的手机阅读面临显示效果差、容易让眼睛感到疲劳、阅读体验较差的问题。因此如何走出纸质书籍“电子版”的“怪圈”,充分显示手机阅读的互动性、多 媒体性,提高视听、动漫等方面带给用户的阅读体验,这些都还值得我们深思。

不仅如 此,与手机阅读上巨大的投入相比,目前其商业用户规模还比较小。据浙江移动总经理钟天华介绍,手机阅读基地每年的投资达1亿元,而这样的投资规模将持续5 年。“手机阅读业务商用前3年,我们没打算赚钱,主要是培养用户习惯,将规模做大。” 钟天华坦言,关键是要和产业各方形成可持续的商用模式,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可喜的是,我们正逐步看到关于手机阅读越来越多的积极的变化。例如,目前,中 国移动的手机阅读用户已经超过了1200万户。另据统计,我国消费者每年手机阅读的花费在15元左右。而且在接触数字化阅读的网民当中,52%表示能够接 受付费下载阅读内容,他们接受一本电子图书的阅读价格大概在3元左右。这些无疑让我们信心大增。

当然,除了用户习惯及用户规模发展的压力外,手机阅读作为新兴事物还面临不少的挑战:如何降低移动终端的门槛、扩大手机阅读的普及面?如何确 保手机阅读内容的先进性、避免不良内容的侵蚀?如何更好地保护作者版权、更便捷地进行版权授权、避免法律纠纷……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各方通力协 作,联合推进手机阅读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引导产业各方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推动全民阅读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电信业 作者:阿杜

郑重声明:资讯 【手机阅读市场风生水起城市胡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