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偶记(06)_李思佳_新浪博客

(三)媒体环境

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当前处于“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的转型时期。其他如《凤凰周刊》《壹周刊》等则直接以公司化运行的媒体基本游离于体制边缘。随着企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当今的媒体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今的媒体环境尤其是转型中的媒体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推动了软文的不断发展。

1.编制问题与记者待遇问题

我们知道,编制是作为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由编委(办)或者其它此类专门机构管理。一般地,我们把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依靠国家财政的人员称作编制内人员。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因为是有盈利能力的,所以严格地对照编制的定义是没有编制这个概念的,但是仍然有正式工与合同工、派遣工的区别。现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所有人员均需签订合同,但是编制内的职工,仍带有铁饭碗的痕迹,劳动合同是形式,实质上享受的是终身雇佣。当前,媒体大都是处于改革阶段,因而就出现了单位普遍存在双轨用工,也就是所谓的身份问题,这种状况在当前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有的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数量甚至超过编制内员工,承担着主要的业务工作。目前各级编制部门对事业编制的总原则是精减,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大的职能变化,扩编几乎不可能。何况很多部门出于政绩和多方面的考虑,是不会主动请求扩编的,增加编制与当前改革的大方向不符。

在媒体经营与管理里面,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很多媒体都面临的问题,因为与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相比,媒体的编制紧张问题更为明显,这是因为这个行业给人光环,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对媒体工作趋之若鹜。各个媒体而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除了编制内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大量增加编制外人员则成为见效最快的方法。很多媒体面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很多畸形的措施,以大多数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状况为例,一般存在以下类型的员工:在编的正式人员、台聘、部门(频道)聘、栏目组聘任、实习等多种形式,把人力成本控制到{zd1}。当前大多数媒体存在招人随意、大多没有编制,没有记者证等问题。

当前的人才市场和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给这个问题的解决找到了出路,建立正式完善的聘用制度也可以解决社保、待遇等问题,但是因为媒体从业人员众多,所以很多单位就故意不解决,甚至直接借用劳务公司进行派遣,规避法律责任。与编制紧密相连的是待遇问题,因为干得再多、再好,如果没有编制,其处境还是非常尴尬,通常和编制内员工没法比。收入差距是一方面,此外还难以享受到编制内员工完整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障、落户口,评职称、向上发展也往往得不到平等的机会。比如社保,有的媒体竟然不顾《劳动法》的规定,不给一些聘用的人员缴纳社会保险;比如户口,户口在当前社会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还是有较大影响的,因为附加在户口上的各种政策性优惠实在是很多。职务和职称虽然不直接影响到员工的直接生活,但是会使员工没有归属感,没有工作热情并导致大量跳槽,不利于媒体吸引优秀人才和媒体自身水平的提升。“中国的下一代新闻记者正在变成新闻民工,连一些基本的权利都缺乏。……由于大多数年轻一代的编辑记者生活在在这种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环境中,没有年薪和固定月薪,越来越多的记者主要收入是靠稿费收入,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新闻报道的煽情、片面和夸张。” [3]我们都认为新闻从业者是守望社会,为社会各界的权益奔走呼号的,但是大多数自身的权益却并没有保障。面对职称和升迁无望,面对仅够维持{zd1}生活的工资工资,很多新闻从业者选择操作软文增加收入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软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与困惑。

关于当前媒体企业化运作和传媒经济学中广告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认识:“新闻媒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产业化的经济运作模式:新闻媒介实际上是把新闻传播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免费或半免费地向社会大众提供媒介在此过程中获得和发展的传播能力及社会影响力,以广告服务的形式转化为商品,出售给广告主。广告服务实际上是经济学意义上新闻媒介产业的最终产品,媒介只有通过广告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其资源补偿和价值增值。” [4]

当前学界从传媒经济学的角度把各种媒体分为依靠广告收入的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和内容支撑型商业模式,前者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后者如图书、唱片等。“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种媒体来说,当前主要以广告资源收入为主,以内容产品等其他收入为辅。内容产品的销售收入不能弥补其总成本,必须依靠广告资源的销售收入来弥补,而且在实践中,当前这块收入很高,给传媒带来相当客观的收入。” [5]随着媒体企业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广告在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很多媒体都存在给广告部人员分摊广告任务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不做强制要求,但是对广告经营给了极其丰厚的广告提成或者赞助费提成,甚至很多记者虽然不是广告部的员工,仍然可以在新闻采访、编辑等过程中进行广告业务。因为对于媒体来说,无论是本媒体的广告人员还是编辑记者拿到的广告或者赞助是一样的。因而很多软文都是发稿和广告的交换。很多走向广告公司或者企业宣传岗位甚至成为专业软文操作人员。

2007年《中国贸易报》山西记者站兰成长事件充分反映了当前媒体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编制问题和广告创收问题。如兰成长是记者站聘任的,不是编制内人员而且经常流动于各媒体,没有记者证。面对煤矿的一些非法行为,打算进行“有偿不报道”并拉广告,最终被打死并引起全国xx。可是人们大多数都是在谴责记者的不良行为和煤矿的残忍,甚至管没有新闻出版署记者证的新闻从业者为假记者,却无视这些在体制外的记者的生存境况与苦痛。很多评论人士认为:兰成长事件寒了大部分编制外人员的心。如果媒体经营管理中的双轨制用工问题和这些“新闻名工”待遇与社会保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的事件将会不断重演。软文也是体制外新闻从业者面对自身的弱小同各种利益不断交锋和妥协的结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毕业论文偶记(06)_李思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