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改影响深度观察录- 许明星-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

分析人士说,中国房地产业将因国内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提高而受益。政府4月份时出手对一路疯涨的国内楼市进行了调控。

一家中国券商的地产分析师说,比住宅项目吸引更多国外投资的商业地产将吸引国外资金的更大兴趣。拿做长线的房产投资基金来说,如果它们预计人民币从长期来看将会升值,中国对它们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

一个特殊的受益群体将是房屋租赁商,如在香港上市的恒隆地产有限公司(Hang Lung Properties Ltd., 简称:恒隆地产)和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Renhe Commercial Holdings)。

人民币升值对地产业的一个重要影响体现在它可能对一些开发商的融资方式产生影响。有些开发商今年因预料人民币可能会升值,在海外市场发行了债券,尽管他们将因此支付相对更高的票面利率,但换算成人民币汇率的美元债券要更加便宜。在香港上市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Country Garden Holdings Co., 简称:碧桂园)今年发行了5.5亿美元的全球债券,收益率为11.375%。

 

然而这种发债行为最近却大大减少,一是因为由于担心政府调控楼市的举措将损害开发商的财务状况,这令开发商发行的债券失去了部分吸引力,二是因为债券市场本身也出现了供应过量。

大华继显(UOB Kay Hian)的分析师胡继中(Johnson Hu)说,海外融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货币条件相对更紧,不过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或许也推动像碧桂园这样的地产商更愿意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但是分析师指出,中国多数地产商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有限的。分析人士说,住宅项目开发商的房屋销售情况不会因人民币温和升值而受到过多影响,尤其是考虑到最近的楼市调控政策以及对外国人买房的限制措施。

多数地产商还是选择在国内融资。以在新加坡上市的开发商嘉德置地(CapitaLand Ltd.)为例,它最近通过以22亿美元收购东方海外发展有限公司(Orient Overseas Developments)的交易将其中国资产的规模增加了一倍,它就是在中国为其中国业务进行了融资。该公司一名发言人说,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对冲。

通常来说,中国的开发商有国内企业为他们提供建筑材料,并有第三方进行销售,因此人民币重估对他们的影响很小。

总部设在郑州的开发商中部大观(CentraLand)发言人Johnson Choo说,他的公司有时会雇佣建筑师等外国咨询者,而公司向这些人支付报酬时必须使用外币,因此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话公司将节省一笔开支。不过他又说,这些支出在公司费用中通常只占很小一部分,因而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Esther Fung

 

中资银行与国外的业务往来本来就很有限,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它们所产生的直接、立竿见影式效果也是有限的。

西南证券(Southwest Securities)的分析师付立春估测,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高1%,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将计入约人民币2亿元的外汇损失。相比之下,该行2009年的净利润为1290亿元。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的外汇资产规模大于其他中资银行。截至2009年底,该行外汇资产占到其8.7万亿元总资产的28%。它利用衍生品来对冲汇率波动的影响,但收益不稳定。该行2006年在外汇及与外汇相关产品上的净亏损为77亿元,2007这年这一数字为90亿元,不过2008年和去年分别盈利110亿元和45亿元。

 

中国资产规模第四大的上市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副行长钱文挥说,该行受到的影响大小将取决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交行近日所做测试显示,若人民币兑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一年升值1%,其净利润将增加1亿元;而如果一年升值5%,其09年净利润将在300亿元的基础上减少7.47亿元。

人民币逐渐、稳步升值将令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Merchants Bank Co.)这样的公司受益,因为它将引发外资流入,而这些外资将会扩大其以收费为基础的中间服务业务,为外币基金降低融资成本。

不过人民币若大幅升值,比如一年升值10%──虽然很少有人这么想──银行利益将会因出口商的亏损而受到损害。

Rose Yu
 

 

分析师普遍认为长期以来境况不佳的中国各航空公司是主要的受益者,因为它们不仅将受益于飞行需求的增加,还将受益于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结构性影响。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在6月21日的报告中说,中国的航空公司是(人民币)升值的{zd0}获益者。

航空公司有相当大一部分成本是用美元支付的,包括飞机燃油、在海外机场的降落权、飞机租赁的运营以及一些维护、维修费用等。但是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多数航空公司收入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人民币计价。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将有效降低国内航空公司的成本。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背负着巨额债务,其中多数是以美元计价。里昂证券说,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的债务中有69%是以美元计价。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 Co.)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 Ltd.)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4%和81%。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些债务的价值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利息都将有所降低,进而减少公司成本、改善它们的资产负债情况。

整体来说,里昂证券估计国航15%的运营成本是以美元计价,其收入中美元所占比例却不超过6%,其余均为人民币。据它估算,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国航的利润将会增加0.7%。

6月21日,也就是中国宣布汇改声明后的头一个交易日,国航H股股价上涨超过6%。南航和东航的H股涨幅分别达到6.5%和逾7%。

如果人民币走强将促使更多中国人到海外旅游、展示他们不断鼓起的荷包,中国航空公司也会因此而受益。这一趋势也有利于其他公司,包括中国在线旅游服务公司携程旅行网(Ctrip.com International Ltd.)、亚洲xx运营商金沙中国有限公司(Sands China Ltd.)和云顶马来西亚(Genting Malaysia)、区域性酒店运营商台湾的吉臣酒店(Ambassador Hotel)。

对于其他运输企业:里昂证券说集装箱运输商所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将十分有限。集装箱运价以美元计价,仅有一部分成本以人民币计价,如港口费和一些人力成本。

Jason Dean
 

 

长远来看,人民币走强实际上会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有利于饮料巨头可口可乐(Coca-Cola Co.)、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Co.)和手机销售商摩托罗拉(Motorola Inc.)这类以消费者为重点的企业。

对很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市场。中国是世界{zd0}的汽车、手机、啤酒和铁矿石市场。在截至去年12月26日的财年中,中国占了芯片生产商英特尔(Intel Corp.)总收入的16.6%,较两年前的13.8%有所增长。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 Inc.)在中国拥有约3,500家肯德基(KFC)和必胜客(Pizza Hut)等门店,在中国几乎每天就会开一家新店。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有30%的收入来自中国。这类企业还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因为它们在华的销售额可以转换成更多的美元。

沃尔玛(Wal-Mart Stores Inc.)和法国的家乐福(Carrefour SA)等大型零售商也会日益从中国的消费支出中获益。不过,对于那些它们从中国进货、在其他市场销售的商品来说,其成本上升可能会挤压利润空间。

经纪公司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建议投资者考虑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Parkson Retail)和金鹰商贸集团有限公司(Golden Eagle Retail Group)等以中国为重点的百货商店运营商。百盛集团在香港上市,在中国30个城市中有门店。金鹰商贸集团总部位于江苏。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还推荐有望从中国消费支出中获益的亚洲其他地区的公司,比如日本化妆品公司资生堂(Shiseido)和韩国汽车生产商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说,现代汽车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的车型,目前已经有18%的利润是来自中国的了。

咨询公司IHS Automotive驻上海分析师Yale Zhang说,实际上,人民币走强将很可能有利于很多在中国有汽车生产业务的全球汽车厂商。通用汽车、大众汽车(Volkswagen)、宝马汽车(BMW)等汽车生产商纷纷在中国新建工厂,以便满足激增的需求。这些公司在组装厂中使用的零部件常常有多达一半是进口的,特别是在运营的最初几年中。他说,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成本,还会降低整车的进口成本。

他说,坚挺的人民币对这些全球汽车生产商来说是个“好消息”。

对于中国本土汽车生产商来说,人民币走强的影响可能会较小。这些企业的大部分零部件通常是在国内进货的,因此人民币走强不会给它们带来什么优势。此外,中国汽车生产商的出口量也不大,去年只出口了28.5万辆,占中国生产的1,300多万辆汽车的一小部分。市场信息服务公司J.D. Power & Associates说,去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较2008年下滑了53%,即使是人民币不升值,今年以来也依旧疲弱。

不过,并非所有的中国汽车企业都会毫发无损。增长迅速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说,将会感受到冲击。巴菲特(Warren Buffet)名下的一家公司持有比亚迪股份。这家位于深圳的企业去年向包括中东、非洲、拉美等海外市场出口了6,000辆汽车,公司希望今年将出口量提高到四万辆。

比亚迪负责汽车出口业务的高管李竺杭说,人民币升值将影响我们的竞争力。他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3%或许是可以承受的,不过如果升值幅度更大,比如5%,就难说我们该如何顺利应对了,特别是在短期内。

他说,为了适应形势,我们只有不停地降低成本。

Norihiko Shirouzu / Jason Dean
 

 

中国为世界上以美元计价大宗商品的{zd0}买家,它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就拿去年的进口量来说,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左右,达到人民币6.6元兑1美元,中国在铁矿石和铜的进口费用上就可节省28亿美元,这笔钱可以多购买大约3,500万吨铁矿石。中国2009年的铁矿石进口量为6.28亿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最近说,从进口的角度讲,人民币汇率重估对中国是有益的。他指出,中国的焦炭进口量也在日益增加。焦炭是炼钢的原料之一。

分析师们说,这有可能产生更广泛的连锁反应:在中国2005年上调人民币汇率后,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稳步上涨了一年多,而在6月21日,也就是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dy}个交易日,大宗商品价格再度大幅上扬。

不过,目前受到影响的可能还只限于日照华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Rizhao Huaxin International Trade Co.)这样的大宗商品大型进口商,该公司每年的铁矿石进口量约为100万吨,如果人民币像大多数分析师预计的那样只是渐进升值,情况更是如此。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有可能将中国进口商因人民币升值而节省下的进口成本侵蚀掉。由于市场需求强劲,铁矿石现货价格今年已上涨了40%,不过这一价格过去两周已经稳定下来,而且今年下半年预计还能略有下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也不会是xx单方面的。中国生产的钢主要供国内消费,中国去年消费了约5.56亿吨钢。但中国去年还出口了2,460万吨钢,人民币升值有可能打击中国的钢铁出口。今年前五个月,中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增长了一倍以上。

不锈钢出口商尤其容易受到打击,因为中国是不锈钢出口大国。中国{zd0}私营不锈钢生产商上海青山矿产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江新芳说,不锈钢消费将受到重大影响。但他也表示,人民币升值会降低镍和铬等生产不锈钢所用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这些原料主要来自海外。江新芳说,长期而言,生产成本降低将会提振消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另一位高级官员在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次日说,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影响钢铁行业,无缝钢管和硅钢片等钢铁制品的生产商日子将尤其难过,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已或多或少与国外竞争对手持平。

但他也表示,在目前环境下,中国钢铁行业总体上能够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他估计,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3%,中国钢铁产品和美欧国家钢铁产品间的价差只会缩窄10%至15%左右,中国产品依然会便宜得多。他还指出,钢铁产品的国际需求状况目前十分良好。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说,金属行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zd0}的公司包括一些外国企业,它们既能从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得益,又不存在任何人民币成本。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说,澳大利亚的Alumina、俄罗斯的Rusal和印度的Hindalco Industries等铝业公司就属于这类企业。

与矿产品和金属产品相比,人民币升值对其他大宗商品和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可能不会那么大。

美国肉类企业泰森食品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的发言人说,公司不愿意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猜测。该公司2009财政年度对华出口及在华业务实现的收入为4.42亿美元,占公司当年销售收入的1.7%。

美国农场主贸易组织美国农业社团联合会(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的贸易专家萨默森(David Salmonsen)说,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美国出口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如果人民币兑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也同样升值,则或许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对华农产品出口方面获得优势。

以大豆为例,大型大豆进口商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Jiusan Oil and Fat Co.)的一位交易员称,人民币逐步升值不大可能提振大豆进口,因为企业是根据预期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计划的,因此汇率因素短期内不大可能给大豆进口带来太大影响。

大陆期货(Dalu Futures Co.)的分析师胡凯(音)表示,大豆进口并不是仅仅由汇率因素决定的,供求情况以及季节性因素的作用更为关键。

Yue Li / Chuin-Wei Yap / Yajun Zhang / Tracy Zheng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消耗的石油一半左右依靠进口,且这一比例正在增加。这个国家也在越来越多地进口天然气和煤。因此,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将使能源的进口价格更低,从而对中国的能源公司有利。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简称:中石化)获益{zd0},因为它7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中石化是中国{zd0}的精炼油产品分销商,但自己的油田或气田却不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简称:中石油)也将获益,尽管它约70%的原油产自自己的油田,因此对汇率波动的风险敞口较小。按产量计,中石油是中国{zd0}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商。

但如同其它许多领域一样,能源领域的情况也很复杂。

今年4月,未来资产证券(Mirae Asset Securities)能源分析师关荣乐(Gordon Kwan)说,由于市场相信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后将购买更多的原油,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他当时预计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推动明年的油价上涨到100美元或以上。6月21日,即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政策变化之后的{dy}个交易日,油价涨幅超过2%,至每桶79美元左右。

这将抵消中国因人民币升值而得到的与能源相关的收益。

分析师说,近几年,部分中东出口商已开始用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为出售给中国的原油定价以防范人民币升值给他们造成损失。这也限制了中国石油买家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得的利益。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能源分析师Bradley Way说,由于部分天然气合同以美元定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天然气进口的好处或许更为明显。中国买家已与澳大利亚等国签订了为期20年的以美元定价的天然气合同。因此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中国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将更加便宜。

Shai Oster
 

 

中国是个人电脑和电子产品的出口大国,但大部分都属于加工贸易,即将进口的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再将成品运往国外。这意味着对许多科技产品制造商和从中国获取供货来源的卖家来说,人民币走强是件各有利弊的事。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td.)说,中国的电脑及电子产品生产商是最依赖出口的行业之一,但它们有近60%的成本来自于进口。

一些科技产品制造商已经为人民币升值做好了充分准备。全球{zd0}的电子产品代工生产商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上月说,它只有约10%的成本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这包括人力成本、当地税赋和公用费用,尽管该公司在中国拥有80多万名员工。这家为苹果公司(Apple Inc.)代工生产iPhone、也为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Inc.)生产Kindle电子阅读器的台湾企业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中国{zd0}的单一出口商。

鸿海精密最近几周宣布大幅提高工人薪资,与此同时,百胜餐饮集团(Yum! Brands Inc.)、本田汽车公司(Honda Motor Co.)和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等也受到了这股加薪潮的影响。不过鸿海精密说,即便提高了薪酬,劳动力在总成本中仍然占据着很小比重。

鸿海精密使用客户购买其商品所支付的货币来购买芯片、液晶显示器等零部件,有效对冲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一位鸿海发言人说,公司许多的当地资源都是以美元计价的。鸿海经济也使用商标名富士康作为公司名称。

大部分销售业务在中国的科技企业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好处。以中国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Lenovo Group Ltd.)为例,其截至3月31日的当季,中国地区的销售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47%。首席执行长杨元庆3月份时预计,今后两到三年内,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将来自国内。

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分析师Joseph Ho今年早些时候估算,联想集团仅有20%左右的成本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如人力和行政成本,而它购买储存芯片、显示器等零部件时均以美元计价,因此这部分成本将有所降低。

台湾个人电脑生产商华硕电脑有限公司(Asustek Computer Inc.)可能是人民币升值的又一获益者。该公司希望今年将其在中国笔记本市场上的份额由13%提高至16%。首席财务长张伟明(David Chang)4月份时说,人民币升值将增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并补充说公司已在成本上采取了对冲汇率波动的措施。

戴尔公司(Dell Inc.)大中华区总裁闵毅达(Amit Midha) 6月21日接受采访时说,公司虽然每年从中国出口价值约250亿元的商品,但并不因此而认为人民币走强会对其中国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闵毅达说,只要行业内的所有参与者都受到人民币变动的影响,我们就不会受到消极影响。他还说,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来看,(人民币走强)实际上对我们有好处,因为以美元计价的人均收入将增加,人们将拥有更多的可支出收入。

戴尔今年在华销售总额可能在50亿美元左右,而它在美国的销售额将超过250亿美元,因此闵毅达说,从这点来看,我们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有两家企业可能不愿看到人民币升值:电信设备生产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 Co.)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中兴通讯略低于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华为通常则有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国外。但汇丰控股(HSBC)驻香港、研究亚洲电信行业的负责人格利南(Tucker Grinnan)近日估计这两家公司的大部分成本都以人民币计价。因此,人民币走强将侵蚀它们相对全球竞争者而言享有的成本优势。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一份4月份的报告中将爱立信(Ericsson Communications Inc.)和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列为将因人民币升值而受益的公司。

Aaron Back / Ting-I Tsai / Esther Fung
 

 

 

人们有时会想当然地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必定会对中国制造商不利。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的影响视行业及具体公司有很大不同。

中国政府极为担心的一直是人民币升值对低成本、低科技含量类产品生产商的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略有变动,即可能抹去这类生产商的微薄利润。

在一向以小型私营制造业而著称的温州,对这里的打火机业来说,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Wenzhou Rifeng Lighter Co.) 90%的产品用于出口,公司董事长黄发静说,该行业可以承受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比如说0.5%,但若升值幅度为2%,则对整个行业有巨大影响。黄发静也是温州打火机行业协会(Wenzhou lighte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会长。他说,迄今为止,该行业盈利微薄,这与仍有一定盈利空间的IT及汽车制造业不同。

黄发静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他认为政府仍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说,他相信上周六宣布的汇改决定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做秀”,目的是防止本xx在加拿大举行的G20峰会上就人民币问题引发争议。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的经济学家们说,受人民币升值不利影响{zd0}的是纺织及服装制造企业及办公设备生产商,他们预计,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则这类公司的盈利约下滑1%。

这可能也意味着从中国大批进货的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等服装零售商会受打击,尽管沃尔玛与法国家乐福(Carrefour SA)等其它零商巨头一样,从中国消费支出中的获益也越来越多。

但在中国的某些制造商,包括中资的与外资的,可能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中金公司在3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总体而言,实际上,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多于受损的行业。这一结论并不符合人民币升值令中国企业普遍受损的传统观点,这是因为升值对中国出口的不良影响在争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好处却受到低估。”

联合技术(United Technologies Corp.)属下的航空部门普惠(Pratt & Whitney)在中国的一位高管说,人民币有限升值给普惠在中国的飞机发动机业务带来的好处可能大于损失。人民币升值可能增加在中国的成本,但也将降低进口部件及材料的价格,这部分价格约占中国升级配件零件市场零部件成本的50%。这位高管说,两者相抵,还是欢迎美元兑人民币略有贬值。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认为,中国{zd0}的受益者是成本主要以美元计,而收入主要以人民币计的进口商。里昂证券的分析师认为,受益较大的可能包括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及理文造纸有限公司(Lee & Man Paper Manufacturing Ltd.)等造纸企业,以及中国个人保健品公司恒安国际(Hengan International)、方便面及其它产品生产商康师傅控股(Tingyi (Cayman Islands) Holding)等。里昂证券认为,所有这些公司的利润受益程度可能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的三至四倍。换言之,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升值5%,则这类公司的收益可能增长15%至20%。

人民币走强可能也是供应中国工业需求的外国制造商的福音,这类公司包括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及小松建设工业(Komatsu Ltd.)等。

中国是全球头号建筑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的{zd0}出口地。这家公司在中国也有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在那里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市场。

卡特彼勒公司负责新兴市场业务的集团总裁及公司行政办公室六名成员之一的拉文(Rich Lavin)说,人民币汇改给卡特彼勒带来激励,他们相信,一段时期以后,人民币走强将会推动更多美国产品出口到中国。

为汽车、农业及越野载重车制造金属零部件及装配的美国精密金属制造业,市场业务总额为1190亿美元,这一行业也可能受益匪浅。这一行业既向中国出口,也向需要金属部件来制造各种终端产品的美国制造商出售。

拥有1000名会员的精密金属制造联合会(Precision Metalforming Association)主席加斯金(William Gaskin)说,该联合会越来越多的会员向中国出口产品,因而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无疑将是个促动因素。同样道理,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商品在美国更贵,从而提高了美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Jason Dean / Norihiko Shirouzu / Clare Ansberry / Kersten Zhang
 

 

郑重声明:资讯 【人民币汇改影响深度观察录- 许明星-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