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的咖啡_所托非人_百度空间

CCTV-6有一个栏目,叫《世界电影之旅》,两天前播出的内容主要介绍电影《哈利·波特》在英国的几个实景拍摄地。

节目视频链接:

在节目的{zh1},CCTV的女主持人来到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J. K. 罗琳女士当初写过小说的咖啡馆The Elephant House(大象屋,见下图),她问了咖啡馆经理道格拉斯一个问题:“当初罗琳女士是怎么在这里写出《哈利·波特》的?”问题就出在女主持人在采访当中问出的这个{wy}的问题。


女主持人在引荐道格拉斯时介绍说,他在大象屋做了两年经理。而道格拉斯自己说,罗琳是在大象屋写《哈利·波特》是十年前。所以,结论是:道格拉斯不可能知道当初罗琳在大象屋是怎样写出《哈利·波特》的。

退一步讲,如果有这样的铺垫,也许还好一点:自从罗琳光顾大象咖啡屋后,经理换了五人。{dy}任经理对那位长时间泡在咖啡屋里写作的罗琳女士印象深刻,并在工作之余常与罗琳女士聊天,并把当初聊天的内容一任传一任,传到了现任经理道格拉斯。

可惜,通过节目,我们看不出有这样的传承。于是,道格拉斯关于罗琳怎样在大象屋里写出《哈利·波特》的描述就变得不可信了。

确实,道格拉斯的描述大致是这样的:罗琳女士来到大象屋,看着窗外的城堡,得到了灵感,构思情节,整理角色,终于创作出了举世名作《哈利·波特》。——差不多是一堆废话。

如果一定要讲这样的话,还不如由女主持人自己来讲。她通过想象,推测一下当时的情形,也比由道格拉斯来讲要好得多。

更好的一点的方式,女主持人可以作出几种不同的想象,做出一些储如此类的表达:也许,当初罗琳是看到了这个,就在书中写出了那个;也许,当初罗琳是受到了这个启示,就在书中安排了那个;等等。

而更可能的是,罗琳在咖啡馆里没有受到任何启示,只是把咖啡馆当作一个安静的写作场所。

当然,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考虑,要在逗留大象屋那个短短的采访时间里,找到罗琳在咖啡馆时的目击证人,非常困难。但是,还有其他办法使这个采访变得更加有趣。如果我是主持人,我会这样安排这部分:

我会问道格拉斯,当初罗琳喝的是哪一种咖啡,是由什么咖啡豆烘焙的,那个时候这种咖啡是什么价格,今天价格又是多少。然后,我也喝一杯这样的咖啡。

咖啡是一个联接,同样的一种咖啡,把今天联接到过去,把我联接到罗琳。而且,在咖啡馆里喝一杯咖啡,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且,也提示了观众,以后有机会去大象屋,要喝一杯那种罗琳也喝的咖啡。

也许对大象屋的介绍还有其他的表现方法,但向一个没有资格回答问题的道格拉斯寻求答案,是最差的表现方法之一。

想起《读库》曾经介绍过的采访原则——接近信息源的核心。问咖啡馆经理关于咖啡的问题,就比较合适。而《世界电影之旅》对于道格拉斯的采访,恰恰是违背了向信息源核心取得相关信息的原则。这种违背,其实是浪费了大象屋这个采访资源,浪费了道格拉斯这个采访对象。



郑重声明:资讯 【罗琳的咖啡_所托非人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