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名家诠释杨氏传统八十五式“揽雀尾•捋”之异同_邵奇青_新浪博客

傅钟文: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叫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图1)
【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搌,将要搌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西)视。(图2、3)

 图1   图2   图3
顾留馨:
捋式(后坐成右虚步)
【动作一】重心逐渐移向左腿,身体先往后坐约三分之一,双手地位不变。然后继续往后坐,同时身腰渐渐向左转,同时,左手边棚边向左侧水平线划弧,左臂外旋,使掌心翻向里上,同时右手边捋边向左侧水平线划弧,使右掌心翻向外下,劲点在掌缘及尺骨处,双掌移动时要保持原来相互间的距离。(图4)
【动作二】重心继续移向左腿,身腰继续微左转,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双手继续向左边棚边捋,胸腹中线对向左前约45度。左手拇指上翘,距左乳二个平拳,掌心向内,手背含棚劲,右手拇指上翘,掌心向内左,掌缘及尺骨处含掘劲。眼神先关顾右手左搬,当将捋至尽头处,即关顾左手边旋边棚,遂即平视左前方一瞬间,再移转平视前方(西)。手中棚劲不丢,眼神移动时神气也不可中断。此为合、为虚、为蓄,为吸。(图5、6)

 图4   图5   图6
杨振铎:
【动作一】以腰带动,由正前方向右转体45度,使两臂逐渐翻转,变两手掌心侧相对,右手侧向外,左手侧向里。面向西北。
【动作二】仍以腰带动,两臂随体由右侧经过正前方,捋至左侧45度处,同时逐渐将重心移至左腿坐实,变右腿为虚步,面向西南。
【口诀】身向右转,翻动两臂,右臂外旋,屈臂坐掌,至右侧45度,由右向左,至左侧45度,重心坐在左腿上。
庞大明: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以腰带动上身渐渐左移。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边翻边向左捋。
【动作二】身体继续左转至45度,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搌至尽处时,眼神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前视)。
王志远:
【动作一】以腰带动,身体稍向右复向左转,重心渐移向左腿。同时,左臂外旋翻腕,掌心斜朝里上;右臂微前伸,随即内旋翻腕,掌心斜朝外下,两掌随翻随向左捋。
【动作二】腰继续微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腿坐实,成右虚步。同时,两臂稍沉肘,随腰胯之劲向左捋回,左掌略横落于左胸前,右掌坐腕稍竖落于右胸前,略高于左掌,相距尺骨之距离。眼神捋始关及右臂,捋终关及左手,然后渐转向前(西偏南)平视。
傅钟文说要点:
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捋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肋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
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捋。这点在循着棚、捋、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捋时左臂松松棚住,搌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捋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
顾留馨说要点:
1.棚劲、捋劲,都要用意不断地旋动棚出和捋化。逐渐练就一种出手棉柔而又浑厚沉重之内劲,使能有棚之使去,不得不去,捋之使来,不得不来的功夫。
2.肘部既要“肘不贴肋”,腋下留有一拳地位,便于肘的活动,又要“肘不离肋”,即肘尖应沉,使肘有护肋作用。沉肘能加强锻炼臂、肩肌肉和加大手臂力量。
3.棚捋时应向左侧水平线划弧,不可向左下方划弧,因为若向下捋,即使对方前倾,我亦不易发劲掷打。
杨振铎说要点:
1.两臂转动作捋式时,必须随同转体逐渐翻转两臂,注意右臂外旋,左臂里翻,边走边转,带动两手变转,手与臂不应分别各自行动,一定要协调一致,并配合下肢,做到上下相随,方为适当。
2.这里着重谈谈两臂腋下(俗称胳肢窝),当两臂在运转过程中,尤其做收式,或后坐式,往往臂贴身,夹着胳肢窝。这样既不舒适,外观形象也不好,尤其易为人制,极其被动。因之,要求在行拳过程中,两腋下必须空出大约一拳的距离,离开上身,更不能贴近上身。这样,既可为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创造条件,也为转换变动身法与手法留有灵活的余地,不为人制。再者,从外部形象来看,显得姿势宽大舒展,尤其劲的内含更显得丰满浑厚,气势腾然,给人以美的感受。过去在我们家乡有这么个传说:“练拳时要求两个胳肢窝都得夹个供养”(供养是河北省供神的一种馒头),这种做法,主要锻炼腋下与上体保持一定距离,使其留有灵活,转换变转的余地,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3.注意捋式转动的方向上由正前方先至右侧45度(西北角),尔后由右侧经过正前方至左侧(西南角),中间环弧正好是90度。注意两个角。
庞大明说要点:
1.两臂转做捋势时,必须随同转体逐渐旋转两臂,右臂内旋,左臂外旋,边走边旋,带动两手变转,手与臂不应分别各自行动,一定要协调一致,并配合下肢,做到上下相随。
2.在做捋势时,两臂一定随腰左捋。左搌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肋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3.在左捋动作过程中,两手要保持在一个腕肘的距离。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上肢就会前俯,慢些上肢就会后仰。
4.两臂回捋时,左臂松松棚住,劲点在掌背;右手轻轻粘住,劲点在掌缘和尺骨处,以意气引导来力向前,顺其来势引之延长。同时掌握好自己的重心不被对方乘机拿去,此为捋法。
王志远说要点:
1.捋的两手间距与推手实用时的捋式相吻合。捋手的前手应用尺骨,劲点在前臂尺骨近腕处;后手使棚劲,应用腕骨,劲点在前臂外侧,捋化时两手距离保持不变,并与腰腿的动作相协调,做到两膊相系,上下相随。
2.捋势须圆活柔顺,顺势而取,轻重快慢操纵得宜。捋化时,身体始终要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不滞不疾,不先不后,上下相随,太快、太慢都会造成腰手脱节。
3.捋化时必须坐腰落胯,做到肩胯、肘膝、手足相合,侧身闪赚柔化,身法要圆润和顺,步法要稳固厚重。
4.捋的方向,由于坐实左腿,看起来似有向下捋之趋向,其实这是虚象,正确的动作应该是,利用外棚诱出对方之力,然后利用转腰闪赚势,弧形捋进再向左侧捋去,使之“引进落空”。
5.两臂随转腰左捋,两掌不能偏离过开,两臂不可脱肘,应使腋窝保持适度悬空,通常在两腋留有一拳宽的空隙。以后整套动作大致皆应遵循这一技术规范。
6.要重视坐腕,行拳走架要松柔灵活。手腕若软弱无力,内劲就不易贯注到手指,即劲不能到四梢,既影响手臂部的棚劲增加,又影响整体的内劲积累,因此必然影响棚、捋、挤、按等法有效运用和解脱对方施用采、拿、封等手法时的效果。

郑重声明:资讯 【太极名家诠释杨氏传统八十五式“揽雀尾•捋”之异同_邵奇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