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点之一是“易学难精”。聂卫平曾说知道简单规则,则学会下棋只须半小时。陈祖德在贵阳围棋文化节和开幕式上也讲到:四五岁的小孩不认识字也能轻松学会围棋。说白了知道4颗子可提吃一子,两只眼即可活棋就可以“上阵厮杀”了。因此围棋很容易普及。作为一种智力游戏,围棋对于人的教育和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一面“游戏”一面也就提高了智力、提高了修养。这种“寓教于乐”比起传统的“填鸭”式说教更容易为人接受,效果自然要更好。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十分踢显,偏重智育导致“高分低能”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美国哈佛大学近年推出了震撼世界的教育新概念——情商(E0)教育。据世界一些知名学者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因素智商(IQ)仅占据20%,而情商(EQ)占80%,由此可见情商的作用之大。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事实上就是强调智商开发、情商教育(简称情智教育)并重。进行情智教育的方式很多,下围棋无疑是其中良好的形式之一。
情商体现的是人的精神、气质、意志、心理的力量,而情商主要表现在注意力、控制力、意志力三方面。
下有益于增强注意力,特别是小孩,由于其生理、心理原因,易于兴奋、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易开小差,教师和家长深为头疼。假如学会了围棋,一旦对围棋有了兴趣,棋局一摆开,从布局开始运筹帷幄,中盘的贴身肉搏战,风云变幻的形势,磁铁般地吸住了孩子的心,争强好胜的本能及棋艺的魅力,使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兴味盎然的下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加强。有资料表明:孩子学棋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坐得住了,而且围棋下得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是xxxx。
人在承受不住压力时,往往会造成心理失衡,情绪失控。下围棋,练的就是顶住压力、控制情绪的功夫。一局棋(尤其是对奕双方水平相当时)往往风云变幻,一会儿顺境,一会儿逆境,一会儿又进入漫长的相持。一着妙手可使棋局力挽狂澜,形势大优;而一着不慎,又可令乾坤倒转、满盘皆输。下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承受喜、悲、忧、乐和生死搏杀的紧张感的过程,练的就是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渐渐锻炼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逆境中要顽强拼搏,放出胜负手;优势时要沉着冷静,争取控制局面。无论局面优劣,要学会冷静地判断形势,自觉控制情绪,这也是赢棋的秘诀之一。当今世界围棋“世界{dy}人—石佛”、“少年姜太公”李昌镐比其精湛的棋艺更可怕的是其超强的自控能力(不管形势好坏)就是一个明证。
意志力恰恰是小孩所缺乏的,特别是在家境较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同时难免溺爱小孩。而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要想取得成功,没有韧劲、没有恒心、意志力是不行的。下棋的过程中,棋局形势跌宕起伏,大小战斗接连不断,只有经过漫长的智力马拉松,饱尝艰辛才能赢得胜利。因此,下围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益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智商的基础是记忆力。围棋中有着丰富的术语、棋理、棋谚,而围棋的定式更是成千上万,光一个大斜定式就有千变之说。下棋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它们,而这些都需要记忆。记忆最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下棋中如果只会死记硬背定式,生搬硬套水平肯定无法提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因此下棋培养的是理解记忆。观察力或洞察力是智力的重要方面。下棋过程中不管是激烈的战斗还是平淡的相持,通过观察敏锐地捕捉机会是克敌致胜的关键。
智商的核心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围棋活动中,充满着分析、推理、归纳演绎以至优先抉择的环节。比如布局的构思,棋子的舍取,取外势还是拿实地,选择战斗还是避免战斗等,这就要求棋手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下棋中又要讲究棋形的好坏。术语中有“左右同形击其中”、“敌之好点即我之好点”等等,说明棋手还须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下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不断构思、计算、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妙手、鬼手等着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之上的。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围棋与商业运作有很多相似之处。
下围棋重要的是要有全局观念,对弈过程中时刻需要处理棋的厚与薄、宽与窄、强与弱、攻与防、弃与取等诸多矛盾关系。优势时戒贪,劣势时要敢于拼——胜负手。正如中国棋协顾问宋汝棼所说:“她(围棋)千变万化中蕴育的是积极进取的精神,陶冶的是奋发图强的情操,是奋勇拼搏的情操。”所谓“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下围棋自古是一件“雅”事,与思想品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能培养人积极进取又谦虚谨填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这就是围棋修身养性的作用。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