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有残、尽之意,阑尾即为盲肠的残端末尾。很多人认为,对现代人类并无功用的阑尾,只是进化的遗迹而已。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阑尾原本有助于草食性动物消化树叶等所含的纤维素。随着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阑尾已无用处。也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有研究表明,对儿童和青年人而言,阑尾可算是个免疫器官。阑尾还含蕴着丰富的益生菌。人在腹泻后,肠道菌群平衡会被打破。此时,益生菌就可会从阑尾释放到肠道,平衡菌群失调,缓解腹泻。
在医学史上,最xx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当属爱德华七世。1902年,身为英国国王的爱德华七世,阑尾被切了下来。而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急性阑尾炎还成了一个有争议的教学道具。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爱迪生救妈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37-139页),讲述的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的一件事。他的妈妈生了急性阑尾炎,病情十分严重,必须马上进行手术。然而,房间内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小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反光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
毫无疑问,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教育大家要爱动脑、乐动手、善发现。遗憾的是,这仿佛是个生硬捏造的故事。首先,急性阑尾炎的英文acute
appendicitis首次出现在牛津词典,还是在1885年;急性阑尾炎手术首次被医生描述,则是在1886年。生于1847年的爱迪生,若真是打灯帮助妈妈的阑尾炎手术,那他至少已40岁。当然,也有人辩称,尽管此前没人使用过这个词,但并不意味着医生就没进行过类似的手术,只是医疗文献没有记录而已。换句话说,“爱迪生救妈妈”并不一定是瞎扯。这段争吵,现在不了了之,成为悬案一桩。或许,得找到写这篇文章的人,问个明白;要么,时光倒流穿梭一下,问问年幼的爱迪生吧。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