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展览馆_艾拉肖楞_新浪博客

 
成吉思汗西征展览馆.                   可克达拉草原.

    可克达拉(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原野”)位于新疆霍城县境內清水河鎮西。草原地勢平坦,绿草茵茵,牛马羊成群。阿力麻里古城、成吉思汗西征展览馆由國家博物馆、內蒙古博物馆、成吉思汗研究所提供的珍貴资料和文物,展厅分有“阿力麻里古城”、“成吉思汗西征”、“察合台汗國”、100多幅图片、40余件文物,  展示了成吉思汗西征及察合台汗国的兴衰和阿力麻里古城的历史,展馆在2003年建的“可克達拉草原之夜風情園”内。

     可克达拉,史称阿力麻里,现存阿力麻里古城遗址,现建有成吉思汗西征馆。史载:阿力麻里古城建于公元八世纪的盛唐时期(阿力麻里是突厥语意为“苹果城”,几千年前盛产苹果)。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则将阿力麻里作为他西征的战略大本营,在西征中的大部分粮草、战马、兵士以及信使往来是通过这里前往征战各地。成吉思汗西征以灭花刺子模国告终,凯旋班师,分封疆域,当时次子察合台的察合台汗国都城就在阿力麻里,欧洲人称之为“中央帝国”阿力麻里。察合台统治期间,阿力麻里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市周长50华里,人口30万众,阿力麻里成为中世纪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和交流中心。此后,阿力麻里在政权和战争的交错中,先是成为直辖省,后来汗国都城也从阿力麻里移出,阿力麻里城废。今在可克达拉草原,在阿力麻里古城遗址附近,仍有一些土墩石基淹没在美丽的草原中。

    伊宁县城西郊吐鲁番于孜有“西突厥汗国”的小牙(相当于陪都)遗址弓月城;

    伊宁县境西南伊犁河北岸有成吉思汗西征的点将台;

    伊宁县辖区之东博尔博松河畔有明代“亦力把里汗国”苏丹(国王)歪思的寝陵;

    伊宁市今东郊(1957年以前伊宁县城),有准噶尔时期“宏瞻远甲于漠北”的金顶寺故址。

    历史沿革 伊宁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伊宁县纳入祖国版图。西汉迄晋为乌孙,南北朝时期为悦般,隋末唐初隶属西突厥。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唐灭西突厥,其地设嗢鹿州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公元702年改隶新设的北庭都护府)。五代十国时为九姓乌护属地;北宋属喀喇汗王朝西回鹘国。南宋、金时期为西辽属地; 元太祖十四年(1226)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其地归属封授给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国。明永乐十六年(1418),察合台汗后裔歪思弑兄率部西迁伊犁河谷自立为“亦力把里”。明末清初,准噶尔部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冈,俗称“金顶寺”,成为准噶尔封建贵族会盟之地。

    成吉思汗西征 蒙古大军由吐鲁番出发,沿天山深处向伊犁集结.时当仲夏,山中仍风雪弥漫,寒气袭来更使饥肠辘辘的蒙古将士疲惫不堪。岂料一过山岭,眼前竟是一马平川。宛如锦毯的莽莽草原上,繁花怒放,清泉密布,流水潺潺,将士们顿觉心旷神怡,忽然间云开日出,艳阳高照,人们不禁齐呼:“那拉提,那拉提”,那拉提地名由此留传至今。那拉提草原名列世界四大河谷草原之一,又作“纳喇特”,(今称那拉提达坂)。《西域同文志》称:“纳喇特达巴,维语,日色照临之谓。雪山深邃,得见日色,故名。”散落在古道沿线的今存土墩墓群表明,塞种、乌孙等早期游牧部族就曾频繁出入这条通道。唐、宋、准噶尔蒙古时期及至清代,许多重大战事无不与此相关。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吏部员外郎陈诚等奉旨出使哈烈(今阿富汗西北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他还在伊犁河上游会见了东察合台(别失八里)后汗马哈木。横亘于巴音布鲁克草原之北的南天山支脉那拉提山和新源县境内极东的那拉提镇,皆因此山口而得名。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成吉思汗西征展览馆_艾拉肖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