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拱卫京师的三桥之一,八里桥和卢沟桥以及朝宗桥一起承载了千百年的守护京师的使命。而今我们去到八里桥,看到的不是无尽的沧桑,而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拥护中,她那全新容颜,透着主人翁的自信和归属感。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对戗兽,长鬣密麟,昂首挺胸。桥面两侧有32副石栏板,板面上的雕刻刀法流畅,粗犷有力。栏板上有望柱33对,每个望柱上雕有石狮。石狮形态各异,可与xx的卢沟桥石狮媲美。纵使有一两只已经被磨去边角,但仍然栩栩如生,其可爱与凶猛劲儿清晰可见。
一 踩着桥上的路 听着生活的诉说
唐民顺,我们采访到的一个六旬老人,曾是燕京医药公司普通职工,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说起话来听得出一股子自信和和善,所有的历史和现在从他嘴里慢慢道来,我们认真地听,他耐心地讲。我们走到桥头,拍下周遭林立的高楼和桥底的潺潺流水,桥下前后都有两个淤滩,上面已经郁郁葱葱长了很多芦草。地铁穿过,铁轨与铁轨间巨大的撞击声给这座古老的桥笼罩上一层极具现代气息,这股生气很不和谐但是却吸引着古桥,仿佛她在凝视着今朝,叹时光荏苒。我们拍完照走回桥尾时,唐爷爷仍旧坐在桥的这头,鸟瞰着这些熟悉的物景,他的狗乖乖地蹲在他脚边。阳光很好,温暖但不刺眼。
这个老人和他亲爱的狗,每天沿着通惠河的坝来回走半个小时,成为了他每天固定的习惯。
他钟情江西的辣酱,一年四季喝二锅头,风雨无阻地{yt}散两次步。跟他聊起星座来,他就乐呵呵地笑,问我他自己的星座是好的还是不好。跟他说星座没有好坏之分只决定性格差异,他便皱了皱眉大声地笑:“你们年轻人的玩意儿了。”
他有固定单位和北京老宅,吃住和医疗都不是问题,如此殷实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城市,或许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他说:“生病这东西,大病了也甭治浪费钱浪费资源,小病了随便吃点药就好了,”还得意地说:“我都没住过院呢。“然后他絮絮叨叨给我们列了一大堆胃药的名字,真是可爱至极,因为喝酒,他对胃病还是很敏感,对胃xx面知识还是很通的。听着他不停地说,我在想,或许他幸福,但或许他迷失,他的步伐已经跟不上周遭的变化,那么今非昔比的强烈冲击或许有时给老人带来无尽的恐慌。可能我们都没来得及觉察他们的内心,而只自顾自地走。
二 八里桥的人民朴实 延续好客之德
八里桥附近以前是一片荒凉,桥上有很多的士兵护卫,时刻盘查来回走动的人,特别是外国的陌生脸孔,在那个闭封锁国的年代,跨国交流和传教都曾经一度像可怕的瘟疫一样,被国家和政府管控着,而这个关卡,就是生命的咽喉一般重要,大量士兵和将士按照规章控制着进入首府的人流。八里桥底下的通惠河,亦是以前皇粮的必经之道,从天津运往北京进入故宫,可见其重要性。
现在北京已经从二环迅速扩张五环开外,成长为一个超级大都市,浓浓的历史厚重感已然在新生代脸上找寻不到踪影。
唐爷爷每天坐在八里桥边沿,看看周遭的风景和环境,听听车水马龙的声音,偶尔来个问路的,不管是何方的口音是什么面孔,他都非常细心耐心地给对方解答。他的想法很简单,别人有问题的地方,只要自己能解决,就绝不含糊。聊完天了他还热情地带我们走xx米开外去寻找歇脚吃中饭的地方,尾随着他的我,拿出相机,拍下他的背影。孤独却坚强。
他的言语和表情,透露着太多的热情,仿佛努力让你觉得这不麻烦,所有来北京的新生代年轻人,或许都能隐约感受到这个城市和城市的老一辈们的笑容和敞开的双臂,这是这个城市之所以包容的原因。
三 那场战役 鲜血护卫我们的生命之都
就在八里桥上,一个多世纪前,清军以大刀长矛和拥有洋枪洋炮的英法xx展开过殊死决战,八国联军就是从这里突破,攻入北京的。在那个战争的年代,我们似乎意识不到冷刀残剑是无法和火炮相拼的,但是国家的卫士们,还是视死如归,{zh1}三万将士全部在八里桥殉国了。这些故事,老人也是从自己的父辈祖辈那里得知的。而我们仰着头听这些故事或者直接从网上搜集相关信息便不假思索地一目十行,我们没想那么多,但是老人却告诉我们,前辈奋战的血泪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我们都有祖国的概念,祖国的强大是人民{zd0}的荣耀。唐爷爷的脸上写满了现今生活的满足感。拆迁买房子是老北京永远都聊不完的话题,八里桥附近也不断的成为了房产开发商必争之地,而像唐爷爷这样聪明又恋旧的北京人,是要经过认真谨慎的思考才会完成交易合同的。他懂得如何在满足自己和后代生活之余,不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开发商要给他们九套房换一套房,对于他来说,不一定离开生活五十年的老房子就是很好的选择。
一个六旬老人,看过很多沧桑变幻,把握不了的外界已经成为了某种负担。曾经在八里桥上演的再过激烈的历史,他们也无从寻觅,现代的迷失和以光年的速度在成长的周遭,给他们很大的压力。而他们,慢慢学会了用自己的思维来决定事情的走向。
八里桥,仍然荣耀着,在后人不断加固和拓宽的桥身上,她昔日的壮烈也另类地保存着。在夕阳的余晖中,一个老人和他的狗,在徐徐散步,告诉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有空了不妨歇一歇,思考下人生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