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名词解释之一 来自: C6漆:《说文》曰:“C7漆,垸己,复漆之也。”经垸,糙之后漆器作{zh1}一道上漆。 D花:运用漆画和嵌银丝技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D1花法系福州xx漆器艺术家李芝卿创造。 斒斓:通“斑斓”,指一件漆器上具有两种或三种不同纹饰的做法,因更灿烂华丽,故称之为“斒斓”。《髹饰录·坤集·斒斓》:“描金加彩漆”、“金双钩螺钿”、“填漆加甸”、“枪金细钩描漆”、“油错泥加甸金银片”、“百宝嵌”、“枪金细钩填漆”、“螺钿加金银片”、“雕漆错镌甸”等近二十种。参阅《髹饰录》。 柸油:是制造广漆的一种配料。柸油的原料是桐油,把干净的桐油注入金属容器中经过加热熬炼制成。一般每次熬10—20公斤,加热时须用心观察,老艺人凭经验掌握火候,待桐油潮花息去油花翻起时,用勺子把油反复扬起,使油内烟雾散出后根据油丝拉出的长度来判别能否离开火源。离开后保温10—15分钟,再用水强制冷却即成柸油。 桮圈:古漆器名。同“桮栳”、“杯栳”。参见“桮栳”条。 桮栳:古漆器。也作“杯栳”、“桮圈”。先用屈木制成杯盘之形,再以漆加工制为杯盘。《孟子·告子》:“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栳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栳也?”《疏》:“桮,素朴也。栳,器之似屈转木作也,以其杞柳可以揉而作栳也。” 棬榡:即“胚胎”,又称“器骨”,指漆器的胎骨。做胎骨是制造漆器的{dy}道工序。 “漆艺一百法”:我国xx漆器艺术家李芝卿亲手创作的髹漆样板,是对中国髹饰技艺的{zy1}贡献,漆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故誉为“漆艺一百法”。参见“髹漆‘样板’”。 暗花:漆器装饰的一种,即在透明漆下沉伏着图案花纹,若隐若现。如暗鱼似飘游在水中,以透明漆层的厚薄来表现画面所要求的空间层次。参见“沉花”。 百宝嵌:又名“周制”。采用真珠宝石及其各种珍贵材料作漆器镶嵌的一种。《西京杂记》:“汉制,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趼。”《遵生八笺》:“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钱泳《履园丛话》:“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宋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法。其法以金、银、宝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车渠、青金、绿松、螺钿、象牙、密蜡、沉香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嵌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槅、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匣、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乾隆中有王国琛、卢映之辈,精于此技。今映之孙葵生亦能立。”参阅《髹饰录解说》。 斑漆: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乘的装饰。此法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髹饰录·坤集·复饰》:“细斑地诸饰”杨明注:“所列诸饰,皆宜细斑也,而其斑黑、绿、红、黄、紫、褐,而质色亦然,乃六色互用,又有二色,三色错杂者,又有质斑同色,以浅深分者”。似与斑漆相仿。另外,用单色漆显出深浅不同斑纹,也有叫斑漆的。 斑洒金:洒金时有意做成各种斑纹,统称“斑洒金”。见“洒金”。 斑文填漆:即“彰髹”。因引起料不同,填色不同,磨平后出现的斑纹也不同,故名“斑文填漆”。斑文种类很多。有“叠云斑、豆斑、栗斑、蓓蕾斑、晕眼斑、花点斑、秾花斑、青苔斑、雨点斑、K斑、彪斑、玳瑁斑、犀花斑、龟鳞斑、雉尾斑、绉榖纹、石绺纹”等等。参阅《髹饰录》坤集·填嵌第七。 拌灰头:灰漆的做法,参见“灰漆”。打底木家具所用的木材都具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木纹孔和程度不同的吸湿性,因此,在木制品表面涂饰前,如不加处理直接涂饰涂料,便会产生漆膜孔、下陷、孔内空气膨胀,水分向外散发而出现泡点现象,从而影响漆膜表面平整度和装饰效果。为避免这些弊病,在涂饰前,采用涂粉填密,俗称“打底子”,简称“打底”。既起到对木制品表面缺陷的填孔作用,又是统一色调的基础着色,保证以后各道工序的涂饰质量,达到省工,省料的效果。 半透明漆:将生漆过滤干净后,盛入木盆内,在太阳光下晒,同时用木捧在漆盆内搅拌,使其所含水份缓缓蒸发,约除去所含水分的30%,生漆由灰乳色就逐渐变为半透明的棕色漆。另一种提炼方法是把生漆放入陶钵内用炭火煮,待冷却后加入适量的快干漆。主要可用作配制黑漆、彩色漆、罩漆等。或直接髹涂在木器上。 蚌盘:以蚌壳镶嵌作为装饰的漆盘。《资治通鉴·陈武市永定三年》:“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胡三省注:“蚌盘者,髹器以蚌为饰,今谓之螺钿。” 薄金:沟通箔,薄金就是金箔。清迮朗《绘事琐言》称:“尝闻打金之法:首熔金,次凿碎如米,捶扁成片,夹以乌金纸,取其滑而不滞也。护以炉中炭灰,取其燥而不润也。百层为一束,束以绳,捶以木椎,勿太重,亦勿太轻.轻重不均,则厚薄不称。捶至寸许大,谓之开荒。停一日,俟其冷也,层层揭开,易乌金纸,添炉灰,仍以绳缚,捶至四寸余宽则成矣。捶初停,中热如火,不可立解,解即化力珠,须一二日冷定,乃可开也。开时见风,则金皆飞去。必密室中,四壁纸粘,一人以木尺许竖于下,方板五六寸,横于上,涂板以粉,上铺狗皮,炭火一盆,肘熏其板,防湿气粘金,虽六月不废也,皮上置金薄,竹刀切方为八块或四,大者三寸三分,小者一寸一分,夹以白纸,十张为一帖,千帖为一箱,是名金薄,俗呼为飞金,凡漆饰绘画多用之。”据清代工部则例及圆明园则例,金箔有“红金”、“黄金”之别。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苏大赤”、“田赤金”诸称。“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zh0},张子也{zd0},约木尺三寸三分见方。“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薰成的叫“选金箔”。北京颜料店出售金箔以十张为一帖,十帖为一把,十把为一具。 薄料色漆:由银箔料和颜色料按比例调拌均匀后,再调入油漆料,或直接用紧推光漆、广油、银箔和颜料调配制成。 薄料髹涂:为使漆色变得更加鲜艳,又能节省漆料,并达到需要的装饰效果,将银箔研细后调入漆色,制成薄料漆色,再采用薄髹的装饰方法,称之为“薄料髹涂”,这种髹饰方法由福州xx漆工老艺人沈绍安发明。 薄银:即“银箔”。和薄金相同,但是银质。作法,将银锤击极薄之后,用纸衬隔起来。见“薄金”。 杯栳:古漆器名。同“桮圈”、“桮栳”。参见“桮栳”。 北京出土元代螺钿残漆盘:北京后英房出土,残片上广寒宫秀丽建筑,精致的云树,五彩斑斓,嵌片精良,是一件珍贵的元代漆艺精品。参阅《考古》1972年{dy}期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管处:《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 北京杨倭漆:北京民间髹漆艺人杨埙,是明代xx的制造漆器匠帅。他继承父业专工金漆。并吸取当时日本传入我国的“倭漆”技艺,结合我国原有的各式金漆、彩绘、镶嵌等方法,自出新样,比日本产品尤佳。张弼《义士杨埙传》说他“精于漆理,各种技艺无不精妙,所制漂霞山水人物,神气飞动,图画不如。且其作品愈用愈益鲜明,时人称之为‘杨倭漆’。” 北魏屏风漆画:一九六五年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共有木质漆画五块,每块纵约80厘米、横约20厘米,两面各分四层画。内容采白汉代刘向《列女传》等书,通过帝王,将相,烈女,孝子,高人,逸士等许多人物,旁加题记,榜题,宣扬封建道德。画面以红漆为底,勾墨线,施黄、白、青绿、橙红、灰木板漆画(局部) 蓝等彩色,形象生动逼真。从绘画、漆工工艺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继承了我国战冈漆画和东汉漆画的优良传统,绘画风格上较之汉代绘画常见的大笔平涂单线勾勒的古拙作风已前进了一大步,采用了色彩渲染及铁线描的手法,色彩富丽,线条流利,画笔极近东晋名画家顾恺之。漆画上的题记,也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文字点划方劲,已近楷法,上承汉隶传统,下开隋唐真书的先导,代表着书法上隶楷过渡的风格。司马金龙夫妇墓有北魏延兴四年至太和八年的确切纪年,这一组漆画是南北朝人物画的珍贵资料。 背夏布:在油漆工艺上用生漆的下脚料涂刷内部表面,并且在板料拼缝处和板档的合缝处,用生漆夏布满贴,有防胀裂、防腐、防蛀等作用。背夏布为“布漆”的俗称。见“布漆”。 蔽隐与渐灭:磨显不及,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谓“蔽隐”。反之,磨显太过,则谓“渐灭”。 变图:亦称“釉变”。是在光地漆面上,运用漆刷或其他工具,用大漆与油类混调而顺其自然变化出各种自然纹样的一种装饰技法。参见“变涂”。 变涂: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使它有规则地变化而形成各种不同装饰纹样的一种髹饰技法。它不同于描绘、堆漆、雕漆、镶嵌等传统装饰方法。变涂装饰常赋予漆器以新的面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审美情趣。并常常依据不同的变涂装饰赋予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牡丹涂、汽画点画、水点、棕丝、贴花叶变涂等等。参阅《漆器工艺技法撷要》。 冰裂技法:李芝卿髹饰技法之一。用黑漆描出xx冰裂纹样,入荫干后罩以暗灰绿豆沙漆,入荫干固后磨显出亮。酷似有冰裂大方块纹样之古龙泉瓷器,十分古朴可爱。 玻璃漆:不饱和聚酯树脂漆。俗称“玻璃漆”。 玻璃丝板胎:用玻璃丝板,作漆画底胎板。 菠萝漆:早在南宋时,安徽徽州漆工就利用当地生产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青筋蓝,朱砂等有色矿,动物质混合制成菠萝漆(又名破锣漆,犀皮漆),用以制作砚盒,笔筒,笔杆、花瓶、盒盖、扇柄等小品,精采雅致,古朴大方,曾被京都选为贡品。从此,菠萝漆风靡一时,徽州漆工成为徽帮一派。只是,这种名贵工艺品,在抗日战争时期停止生产而失传。一九七八年,老漆工俞金海根据其父{zc}的漆器技艺,结合自己四十多年的漆工经验,经反复试验,终于制成与古无异的菠萝漆器产品,经科研部门和专家鉴定合格。日本曾派漆器专家前来参观学习。 波罗漆:南方漆工称犀皮为“波罗漆”。 波沫技法:李芝卿髹饰技法之一。先通体髹刷浅蓝色推光漆加汽油制成的漂流漆,再用棘形漆笔蘸深蓝色漂流漆起出浪花状纹样入,干后刮去深蓝色起皱部分,填入更浅蓝色漆,干后磨显出亮。现出犹如波沫逐流翻飞的效果。 补敏:表面漆磨破处再用退光漆补缀称为补敏,阴干,磨“补敏”处,称为“磨敏”。 布漆:在经梢当之后的器物上,用法漆将麻布糊贴上去的一道漆工艺。这样,即使用石搓磨,也不致于将木胎或木筋暴露出来。木胎拼合处也不容易松裂脱开。 布漆胎:是在木胎上糊布并上漆灰的做法。布漆胎即木胎。 布心纸胎:胎用漆或漆灰将若干层布糊裱在一起,外面再糊纸,故曰布心——纸胎。现统称“脱胎”。参见“脱胎”。 采勾金:用刀浅勾,上采加金的漆艺技法。制作过程比“勾刀金”简易省工,但装饰效果很好,秀丽中显出华美。 彩漆:一、髹饰的技法,即“描漆”,参阅《髹饰录》坤集·描饰第十二。二、彩漆是各种颜色漆的统称。即色漆。 彩漆:以各种颜料配合之漆。郑师许《漆器考》:“漆汁原为无色透明之液体,今兹所显彩色,乃各种颜料配合而成。例如:一、黑漆,以木炭兽骨灰加合木汁为主,乃以“铁丹”即硫化铁为配剂。前人所用,大抵以铁屑入酣为汁。二、白漆,加合铅粉。三、栗壳漆,加合朱,硫化铁与油烟。四、红漆,加入红花。五、浓绿漆,加合石黄与蓝。六、黄漆,加合镉(Codmuim)或石黄。七、绿漆,为铬(Chromuim)类所出之色。八、朱漆,真者加炼朱,伪者加猪血,或一种植物油。九、金漆,加合金粉。十、银漆,加合银粉末。十一、琥珀漆,加合砷(Arsluic)。 苍苔技法:李芝卿髹饰技法之一。先髹薄推光漆一道,当即散莳黄色漆粉。荫干,再髹绿色推光漆,浅绿色推光漆及红骨推光漆等三道,各道间歇需荫干,{zh1}磨显出亮。效果似苔点斑斑,雅朴xx。 糙漆:在器物的漆灰上面上灰漆及漆,使其光而加厚的一道工序。《掇耕录》:“细灰车磨方漆之,谓之糙漆”。糙漆可分“灰糙”、“生漆糙”、“煎糙”,参阅《髹饰录·坤集·法质》。 铲敏:磨灰后再用稍稀细漆灰薄刮一遍,以填补灰地小针孔及微仑波迹等。 常州出土的南宋剔犀执镜盒:常州宋墓出土。木胎,长27厘米,径15.7厘米,厚3.2厘米。盒面,柄部及周缘雕云纹图案,黑面,褐色底,是朱、黄、黑三色更叠的实例,是现知较早的剔犀漆器之一。 常州出土的宋代夹罗漆片:一九八二年常州市北环新村住宅基建工地土坑木椁木墓中,出土一批鲜见的宋代漆器,其中有夹罗漆片二片。对称,长27厘米,顶部宽20厘米,下边宽13厘米,厚0.15厘米。顶部较宽呈圆弧形,向内弯折,附宽0.6厘米折皱较密的付叶边。顶以下内收呈长方形,中间开缝呈现弯曲弧形,可能是幞头背面。漆片以两层棕色花罗,中间刷灰腻,两面髹漆,呈深棕色,漆层光滑,花罗纹样透露清晰。 常州出土新石器时代的漆器:江苏常州圩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上层出土二件喇叭形木器,都有紫酱色涂料,出土时色泽光亮。直观同现在的漆没有什么差别,距今有5000多年,考古界曾称其为“原始漆器”。现藏常州市博物馆。 长沙出土的战国漆盾:漆盾上面两角作圆形,类似葫芦,下面两角方形,中脊稍隆起有棱;并附有嵌银的铜盾鼻,盾是皮胎,内外两面均施黑漆;用赭石及藤黄两种颜色绘成龙凤花纹。颜色鲜艳,制作精美,从其形制上看,非常纤巧细致,不适合作实用武器。古代有一种模拟战术的“万舞”,这种漆盾,可能是作为舞蹈用的道具或一种仪仗用器或装饰品。 长油清漆:见“油性清漆”。 长治出土的春秋漆器残片:在山西长治出土的漆器,漆色一般是黑底红彩,或红底黑彩。器物均已朽坏,器形难辨,但漆皮上残留的彩纹,非常精美,以蟠夔、蟠虺和三角云纹居多,和当时铜器纹饰的风格基本一致。 抄白漆:常用的白色打底漆。可分以钛白粉(立德份)为主体与厚白漆为主体的两种。 车螯:一种蚌的名称。《本革纲目》介部车螯条:“车螯……其壳色紫,璀灿曲口玉,斑点如花,……壳可饰器物。”漆器嵌螺钿材料。 沉花:福州漆器行业常把髹漆装饰工艺分为沉花、平花、浮花三类。沉花,又称暗花,是在漆器表面上糙漆或光地后,彩绘各种纹样装饰,再在纹样上盖一层透明漆,经过精细研磨推光后,便成为表面光滑而又能显出花纹的漆器。 衬色甸嵌:将螺湘的薄片花纹,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颜色透过贝壳能显现出各种彩色效果来,故称“衬色甸嵌”。 吃青:凡坯体涂髹生漆叫“吃青”,可使木坯不易吸水变形。 虫胶:也叫“紫胶”。一种xx树脂。由紫胶虫的分泌液聚结在树枝上经干燥而成。色紫红。经加工提炼即成虫胶片,俗称“洋干漆”,可供制造涂料,唱片及电绝缘材料等用。 虫胶片:俗称“洋干漆”。见“虫胶”。 虫胶清漆:俗称“泡立水”。一种重要的醇溶性清漆。由虫胶片或颗粒虫胶溶于酒精而成。为棕色半透明液体。干燥迅速。漆膜光亮透明,但不耐日晒与水烫。用于涂饰家具、地板和室内门窗等。 初漆:即{dy}道漆,在磨平的灰面上髹黑漆,现多用喷漆。 出光:用推光、揩光、抛光工艺使漆器表面达到明亮光耀的效果。 锤纹漆:能形成类似锤打花纹的漆,有自干型和烘干型两种。由铝粉、合成树脂、溶剂等制成。喷涂干燥成膜后,漆面呈不规则而微凹的圆斑,美观耐久。广泛用于涂饰仪器、仪表、电器等。 磁漆:人造漆的一种。以清漆为基料,加入颜料用机器研磨而成。涂刷干燥后能形成光滑而坚硬的膜。品种很多,广泛用于涂刷家具、玩具、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及建筑装饰等。 磁胎:黄成《髹饰录》雕镂第十有“磁胎者”。磁即瓷。磁胎应为瓷胎,参见“窑胎”。 磁屑:将残破的磁器捣碎而成的漆灰。 磁性调和漆:调和漆中含有树脂的称做磁性调和漆。它比油性调和漆干燥较快,光泽和硬度也较好,但容易退光、开裂和粉化。只适用于涂饰室内木器。 瓷胎:见“磁胎”。 瓷胎雕漆:瓷胎雕漆是我国明清年间出现的一个珍贵品种。在失传三百多,年后,北京雕漆厂在外贸部门和景德镇瓷厂等单位的帮助和配合下,组织工艺美术家、工艺师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瓷胎雕漆产品。这些产品古朴大方,色彩鲜艳,身部留有康熙年间的纹样图案,并保持了清代雕漆刀法的技艺,具有层次鲜明、自然灵活、立体感强的特点。 催干剂:又名干料催燥剂,是一种能够使干性油、半干性油加速干燥的物质。如亚麻籽油不加催干剂,约6—8天干结成膜;加入催干剂后,一般在12小时内可以结成膜,而且油漠光滑。催干剂有固体(铅、锰、钴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等)和液体(液体钴干料等)两类。 磋迹:漆器由磨磋而显露纹样,由于磨磋躁急,磨显不顺而出现的毛病,常称为“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