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的毛发(评论: 毛发的故事)
2010-06-22 19:58:50   来自: (好好开始!)
的评论   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4 star rating


  CHY礼仪课论文,跑题的远,抛上来当个评论吧
  参考书目:《毛发的故事》&《丑陋的孔雀》
  
  摘要:
  人类是{wy}懂得藉由xxxx的外在修饰以达到基于美观为目的、或因宗教的理由、或符合当时社会规范为理由的动物。从古至今,人们xx自身的目光一刻也没有停歇,毛发的去与留令人费劲神思,它从毛囊中萌生,可以深掘到生物学进化史上的起源,一路延伸至性意义上的审美,它挑起了政治党派与宗教信仰间的斗争,为女性主义的反对声所捍卫,最终的命运又被消费文化和时尚潮流所左右。一部毛发发展史其实是一部人类历史的政治文化史。祛除毛发不单单是在礼节或是仪容上的要求,它已然成为一种规范,一种或是另一种体制加到人们身体之上的规范。
  
  正文:
  头发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感叹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啊”。的确,在古代乃至近代,平民都无法掌有决定头发去留的权力,去与留都要看当权者的意愿。“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次要便是生殖器了,所以宫刑和幽闭也是一件吓人的罚;至于髡,那是微乎其微了,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们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髡刑是将人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流行于中国古代夏商周到东汉,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一种羞辱。蓄发留须是中国古代男子的正常状态,此类刑罚采取的是将罪犯的发须强行剃除,使罪犯处于一种明显的非正常状态,并因此感受到痛苦。到清朝入关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要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对汉人来说对心理底线的挑战,一缕青丝,不仅受之父母,而且成了忠于明朝的象征,因而引起了反抗与流血。直到清末辛亥革命,辫子是是否剪掉辫子要看政局变动,然而在鲁迅的小说中,形势稍有扭转,假辫子什么的又都涌现了,不明所以的群众又成为了辫子的守护神。等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发布的{dy}号总统令,要求剪掉腥膻的辫子,以显示彻底xx了满洲清国的野蛮统治,中国光复。历史长卷再展开至xx时期,批斗风盛行,当时一种侮辱人的做法就是把人的头发剃一半、留一半,这样的发型,就叫“阴阳头”。可见,小小的毛发承载了多少政治隐喻,当权者心目中一直认为规范了头发就是规范了身体规范了思想,实权已经控制了关于身体的审美。
  
  日本江户时代的男子于十五岁成人后,必须剃光前额与头顶部,再将两鬓与后头部的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另一方面,发型的变化给成年男子一种暗示,他们肩上要多一份社会责任感,xx里的士兵,学校的学生,监狱的囚犯对于发型都有严格的硬性规定,是纪律化的体现。而在中国古代,冠对于发的约束象征着社会对于男子的道德约束。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冠礼由此而来,作为古代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冠义》中记载:“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欤?”可知,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
  
  发廊,理发店的出现标志着美发已经列入人们美化自身,追逐时尚的日事行程,各种美发产品的广告暗示我们女性飘逸的长发和性吸引力的内在关系不言而喻;戴安娜皇妃简单的发式创造了新的审美观,贝克汉姆头在一夜之间风靡日本等国,人们争相效仿嘎嘎小姐的蝴蝶结头,周立波在海派清口中呼吁要“头势清爽”...明星效应从“头”开始。
  
  在头发的历史中,红发成为叛逆反抗的声音。20世纪60年代流行起来的染红发成为妇女运动的一种集体“反抗美学”,反抗压抑的资产阶级女性化的时代精神,反抗男性优势的思想。随之,男性长发与女性短发的审美观念成为身体意识形态的反命题,在摇滚的黄金时代里,摇滚歌星们顶着摇滚式的外表诠释摇滚精神。
  
  假发
  说到假发,假发多是用来掩饰秃顶,由于头发的茂盛与否与xxxx分泌相关,秃顶被视为性能力低弱的象征,这一植根于大众观念之中又部分地被医生所强化的认识,使得一直到今天xx剂的男性顾客群仍然在不断地扩大。尽管亚里士多德把秃头看作是男性能力的一种标志,中世纪修道院院长胡克巴尔特赞美秃顶男子自然拥有的领导能力,他们天生就是神职人员、国王、战士和学者。但即使这些赞美也不能改变人们对秃头的负面评价,仅从形象上而言,也使人少了几分威严,路易十三就不愿秃着头上朝而每日戴假发,xx了戴假发的潮流,当时上层社会的贵族都将此视为一种风尚,是出席正式场合或沙龙聚会时的正规打扮。假发时尚自此开始流行,在17世纪尤甚,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少行业也将其作为标志。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战争涤荡污泥浊水,革命党移风易俗,一扫各种地位、等级的标志,革命党将以前的时尚也送上了断头台。
  
  但英国和少数几个国家的法院系统至今都保持着戴假发的习惯。英国的法官以及从前英xx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的法官,头上戴着一个披肩假发,律师戴着小假发,法官和律师都穿法袍,通常是黑色的。这种装饰下的开庭,给人一种非常礼仪化的感觉。据说,法官穿上黑袍、戴上假法,就可以掩去其本来面目,去除私心杂念,成为法治的化身,成为真、善、美的化身。
  
  如今,当对于秃顶的恐惧成为人人都关心的有关发际的家庭小事,明星与追星族的距离、穷人与富人的界限也不过如此。
  
  胡须
  胡子作为人类第二性征,是人类审美的{zg}境界,达尔文的进化论教会了我们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生物学中的问题,令我们的思维出现闪光的能动性,我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男人因有多余的雄性xxx而生出胡子这一生理学事实。例如,达尔文认为,男人的胡子源于他的攻击性以及战斗时的保护功能,我们立即会联想到,敌人或猛兽很难透过达尔文那茂密的、拖到胸前的络腮胡子准确地切断其气管;毕竟,至少到新石器时代,即在人类胡子加速进化的年代里,致死的方法并不是用尖刀刺入心脏。同时,在自然界的攻击与对抗中,毛发的竖立与撑开会使自己显得比实际大,使对方显得渺小,对对手有威慑作用。动物羽毛和体毛本身并无任何伤害对手的力量,却会令对手生畏,借助于欺骗作用,给对方造成错觉。人类的胡须相当于动物的鬣毛,古埃及人奉狒狒为神灵,大概是因为它们的披肩长鬣使它们雄风大振吧。
  
  1699年,沙皇彼得一世从西欧“微服私访”后返回俄国,领导俄国开始走向文化与政治的复兴,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中包括剃须易服:他将胡子看作是保守落后陈旧观念的标志,便下令对蓄胡须者征税。胡须与头发一样,将政治化的战场带到了身体之上,政治偏好影响了审美,决定了身体发肤。而如今,胡须演变为带有反抗意味的左派男子和革命者的外表形象,xxx、切格瓦拉的胡子是革命符号的一部分,斗士们不再只是通过服装与剥削者相区分,而是通过身体上的风格化这种形式。
  
  刮脸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部分,在《xx》中,刮脸被视为一种卑鄙的行为,因为刮过脸的男人在外表上与异教的牧师相似,直至今天在这种宗教文化中,胡须仍被视为神圣的,不可轻易触摸的。在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中,蓄留胡须是武士贵族和农民的世俗取向,也是性欲的象征,神甫教会意欲同这些阶层区分开来。
  
  另一方面,在今天的文明社会里,人们已逐渐放弃了蓄胡子的习惯,对于缓和人际关系也有益处。然而男人的胡须是性感的象征,约翰尼德普在性感男星排行中荣登榜首多少仰赖于其令人倾倒的小胡须。在女人们忙着美发的同时,男人们开始专心打理胡须,飞利浦、吉列等品牌乘势而起,赚取的盆满钵满。
  
  眉毛
  西方世界女性的外在文化形象包括脸部的白净无暇与对称,对称是性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往往由细眉毛决定,而浓眉则是男子气质的标志,是残忍冷酷的象征。文艺复兴时期妇女将眉毛连同前额头发连根拔除,或只留下细细的两弯弧线。因而《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
  
  与之相似的是“引眉”,引眉是日本自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日本女性的眉毛化妆法。其方法是将眉毛整个剃掉或拔掉,在整个眉剃掉或拔掉之后再用墨重新描绘出细细弓形的眉毛出来。之所以剃眉成为社会规范的组成,是由于没有眉毛的面部表情单一,无法传达过多的情感信息,剔除了眉毛就是xx了眉目传情的可能,男性靠这种方式剥夺女性情感流露的自由,从而迫使其呈现出贞洁、安详、宁静的姿态。同样的还有,帽子和面纱的作用在于通过控制女性头发进而达到控制女性身体的目的,这些种种都无疑是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无声压迫。
  
  睫毛
  直到中世纪晚期睫毛经常与眉毛共享着同样的时尚命运,有时睫毛被认为不具有美学效果所以尽被拔掉,后来伊丽莎白一世在将前额头发挂掉,讲眉毛修成细线的同时保留了睫毛,从而将面部化装成面具的样子,以保证自己作为未婚女子坐在国王宝座上的地位不可动摇。有时又长又密的睫毛被认为极具女人味,成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在女性极少有发言权的社会,睫毛成为无声的交流符号是女人们与周围环境进行特殊的交际。
  
  现今,睫毛已经商品化,粘贴假睫毛成为时尚达人抓取眼球的方式之一。1919年,xx的化妆师蜜丝佛陀(Max Factor)为了增强好莱坞明星的戏剧表现力发明了假睫毛,这一发明一下掀起了时尚界的“睫毛革命”,明星们从此再也离不开假睫毛,在各大场合大秀美丽睫毛。好莱坞女影星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随时都佩戴着假睫毛的成就了她xx的迷人电眼。
  
  体毛
  大约五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从原始森林来到了炎热的非洲大草原,在开始直立行走的同时,体毛开始脱落,人类脱去体毛,摆脱了寄生虫的骚扰,为了与浑身长毛的灵长目动物至少白痴一定的区别,剔除体毛的做法开始普遍,几乎在任何时代,过多的体毛在文明化了的城市文化以及部落社会中都被认为是不相称的,现存画像证明在古埃及时期,无论男女都已经开始将体毛刮除干净。伊丽莎白女皇就曾经要求贵族们不论男女都要剔除体毛,这种规范成为上层社会之间必须遵守的礼节。
  
  光滑平润的身体是女性孜孜以求的,光滑的女性胴体作为美术创作中的标准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剔除腿毛也成为女人们的习惯,由于遮盖在长裙下或是包裹在丝袜内面,女人光滑的腿有无限的性诱惑,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刺激。对于毛发的处理无疑是相较于整容抽脂等更为便捷安全的美化方式,广告商们也别有用心地夸大毛发在社交场合可能带来的尴尬,利用人们的恐惧以及对于性感的诉求成就他们兜售产品的阴谋,我们看到飞利浦、吉列等品牌针对女性市场推出了女用的剃毛刀,刀片,润滑泡沫...成功延伸了产品线。
  
  在绝大多数文化中,不管与生俱来的外部体征如何,女人几乎无一例外的要遭受刮除体毛的磨难。尽管刮除体毛的历史悠远,但妇女在进行这种不断重复的祛毛程序时所遭受的真正疼痛却一直未被提及。以至于近代女性主义的极端代表视不刮体毛为荣,与祛除胸罩一起成为女性身体解放的标志。
  
  男性体毛,包括胸毛曾一度被认为是性感的象征,至今,随着阴柔女性气质形象的全球化,刮除体毛的时尚也已风靡欧洲。在这一进程中,广告形象与明星的巨大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911恐怖事件之后,刮除体毛对于许多人来说成为一种社会性强制,体毛浓密的男子在美国会被怀疑来自阿拉伯国家,从而被怀疑与“美国生活方式”势不两立进行恐怖袭击。在911之后,人们的自由与安全成了两难的命题,然而商人不会为此伤脑经,不用说祛毛膏工业的时机又到了。
  
  总结
  如今,政治决定审美的时代已经淡出,原本的政治信仰转身成了消费时代的崇拜,人类社会在进一步迈向文明与开放,而人们极力摆脱原始未开化的野性状态,以礼仪时尚之名来规范自己的毛发。阴谋论者总是担心电脑芯片会被植入脑内监控人类思想,殊不知,规范,纪律控制这些极权主义的要素在毛发之间已经降临身体。
  
郑重声明:资讯 【规范化的毛发(评论: 毛发的故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