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2010-06-07 03:12:40 阅读20 评论4 字号: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山西广播电视台大型系列广播专题

 《岁月留声——纪念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

 第二集:踏遍青山人未老

 

  

(音乐 压混)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太原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好比初生婴儿的{dy}声放歌,清脆嘹亮,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大家扬眉吐气的新鲜感还在持续,亢奋的心还没有平静下来,艰辛和困难便接踵而至。山西人民广播事业面临的局面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抄收记录新闻的陈继记忆犹新:

(出音响)

陈继:最使我难忘的是抄记录广播,因为那个时候它能够及时传达党中央、xxx身边的声音,报告前线的胜利消息。晚上12点到第二天2点钟,我们坐在收转机前,好象战士上了战场一样的,排除一切杂念,精力高度集中,一直手按着扣在头上的耳机子,一只手压稿纸,记录来自xxx身边的重要新闻。到了夏天,那个汗掉在桌子上,掉在纸上,就那也不敢延误。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陈继老人近照)

当时,太原新华广播电台每天播音两次,在开播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文艺节目,只有一些旧的唱片。吴砺、于明昭、吴荫碧、陈继等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反复练唱革命歌曲。这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现场直播。60年后的今天,85岁的山西人民广播事业{dy}代播音员吴砺,在宿舍楼前的花架下,给我们讲述了这动人的一幕: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吴砺在花架下接受本集作者邢保锁 刘海峰采访)

(音响出)

吴砺:就唱的那个《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情绪非常高昂,非常激动。我们虽然不是职业演员,但是我们唱得很有朝气,挺好的,我们也觉得很好,直播的。

(吴砺唱《解放区的天》

194961,太原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太原人民广播电台。这一时期,电台逐步办起了《青年节目》《每周时事》《通讯节目》和文艺节目,而且不固定地办起了《时事讲话》《卫生讲座》《新人生观讲话》《广播服务》等节目,广播宣传逐步走向了正规。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建国10周年,省电台广播宣传彩车参加庆祝活动)

过日子,创家业,人们有句口头语“白手起家”、“惨淡经营”。山西人民广播事业当时到底“白”到什么情况,“淡”到何等境遇,现在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当时,从统治山西人民30多年的封建军阀阎锡山手里夺回的广播电台,其实就是位于太原市后小河的一个破败的大院。整个大院七八栋平房,只有一台100瓦的发射机。从中波的辐射面来讲,它的无线电波的覆盖率,还不如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一个县的有线广播站。现年92岁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三任台长刘江还清楚地记得:

(出音响)

刘江:“听广播这是两个设备嘛,一个是要播出,一个是收听工具嘛。太原经过我们调查,超不过300部收音机,(政府)那些年有收音机的没有100家,个人有收音机的有多少呢?老百姓大概超不过40部。”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第三任台长 刘江)

山西人民广播事业建设就是在这样既没有有效播出、又难以收听清楚的困难条件下开始起步的。摆在新中国{dy}代山西广播人面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建设中波广播与发展农村广播网,让全省人民都能听到人民广播的声音。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各大报纸对发展农村广播的宣传力度强劲)

当时,旧电台还有一台多年不能使用的1000瓦短波发射机。刚刚接管电台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自告奋勇承担改装成中波发射机的任务。他们说:“这可是一生当中{dy}次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没过多久,也就是在1950年元旦的前两天,这台面向全省的中波发射机就试播成功。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五十年代群众集体收听电台广播的情景)

19501220,太原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更名为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从此,“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这一响亮的呼号,以她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三晋大地上回响,她代表着人民的声音,时代的强音,声声不息,铭刻在岁月的记忆中。刘江每次谈到这里,总是充满自豪和喜悦。

(音响出)

刘江: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代表山西1800万人民,代替山西1800万人民说话了啊,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人民服务,现在一步一步来嘛,本着一步步来的精神。

(音响止)

面向全省广播的这套广播,称为{dy}台;原有500瓦发射机对太原地区广播,被称为第二台。接下来19541月,利用原来的天线,又安装了一部新购置的7.5千瓦发射机,功率扩大7.5倍;同时又改善了播、控、录设备,很快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可以收听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声音。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50年代省电台用钢丝录音机录制节目)

初步解决了广播发射“上天”的问题,“落地”接收的问题接踵而来。当时情况下,收音机还是少数人拥有的xx品,社会上只有少量的收音机,广播内容的传播不得不另辟蹊径。这样,由专门的人员首先把广播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通过油印小报、街头宣讲等形式传播出去。这一具有时代特色、被称为“记录新闻”的广播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解放初期最重要的广播节目之一。当时,全省大部分县组建了专门记录新闻的收音员队伍,一度时期,全省的专职收音员队伍扩大到4000多人。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1952年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全体人员合影)

今年76岁的祁良善,就是当时山西电台{dy}批收音员。

(出音响)

祁良善:当时收音员的任务呢,{dy}就是保管收音机,要保管好;第二就是组织县委领导,县级各部门的领导收听“省政讲座”;第三呢就是抄收记录新闻,抄收以后,我们把它刻油印小报,印出来,供领导参考;第四就是下乡组织收听,下到农村,田间,地头,组织群众听这个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山西电台{dy}批收音员祁良善)

1956年,中共中央颁发《全国农村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在7年或12年内基本上普及农村广播网”,从而引起了全省性的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到60年代初,各县有线广播站的建制逐步走向健全,全省的有线和无线广播收听系统大体形成。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组织群众收听广播)

如果说,从1949年至1966年,即“xx”前17年,主要建设中波广播与发展农村广播网,这一段,被称为山西人民广播的初创时期,那么,1966年至1980年,以建设“四山一洞”为标志,扩大覆盖,在山大沟深情况下构架有效的发射接收体系,山西走在全国的先进行列。山西人民广播事业基础建设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

时任山西电台台长、总编辑,今年93岁高龄的鲁兮讲述了广播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发展经历。

(出音响)

鲁兮:那时候中央讲,要把xxx的声音传达到基层,让群众都能听到广播,所以广播建设事业,从70年以后,处于一个建设高潮。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鲁兮老人讲述山西电台发展历史)

当时,我省广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波覆盖率低,尚有50%以上的城乡听不到或听不好省电台广播;电视只能覆盖太原市,收看工具都是黑白电视机,且数量有限。为此,广播首先要解决传频问题。

那时侯,按照现有的技术手段,要解决传频问题,{zh0}的办法就是在高山上建立发射台和转播台,把广播电视信号通过高山传播下去。对于这个办法,鲁兮老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占山头。”

(出音响)

鲁兮:占一个高山,覆盖一大片,这和现在上卫星是一个道理呀,卫星{zg}了嘛,咱们当时没有什么就是占山头嘛。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艰苦创业时期翻山越岭的广播电台人员)

后来担任过山西广播电视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的李兴旺亲身经历了三二八发射台建设的艰苦岁月。

(出音响)

李兴旺:高山上什么也没有,也没有水,只能住一块,一个小窑洞,啊,又湿又冷,在上头又冷啊,很艰苦的。机器怎么上去啊?那时也没有汽车,用牛!那个牛把机器拉上,其实那个牛它也有一定的限度,瞪着眼睛,直楞着耳朵,一直往前,绝不后退呀!后边人们推上,赶上,这样就把机器拉上去。我们开始上去渴的不行,怎么办?它有雪不是?常年不化,一个人挖点雪蛋蛋,喝点水,就那样把山头建立起来了。”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李兴旺老人近照)

“四山一洞”总共投资约1500万元,这在当时算得上是投资很大的重点工程,构建了山西广播乃至山西电视的传播覆盖框架,直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全省广播电视事业向前发展。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1956年广播电台职工在后小河原址正兴建的广电大楼前合影)

在山西广播的基础建设工程中,还有一种概括的说法叫做“四山一洞一楼”,“一楼”——也就是现在位于省城迎泽大街的广播电视大楼建设。

(出音响)

鲁兮:当时太要求高了也不太可能,{dy}是要实用;第二呢,十五年不后悔就行。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 鲁兮与节目总策划樊浩谈兴正浓)

 

广播电视大楼作为全省广播电视中心,同时也是省城太原的标志性建筑,当年在迎泽大街建广播电视大楼,不亚于解放初期在长安大街搞xx建筑,称得上是省城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项工程于19785月正式动工。大楼总共建筑面积为二万三千零七十二平方米,加上附属建筑二千一百八十平方米,共为二万五千二百五十二平方米。19821115日,电视大楼西翼广播部分竣工,省电台一套、二套广播节目开始在这里播音。在后小河电台旧址驻扎了33年之后,山西广播又在新的地址,又以新的姿态,开始了新的征程。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 - 杜姐姐 - 杜姐姐的博客

 

   (图片1982位于太原迎泽大街的山西广播电视大楼拔地而起

 

 

总策划:樊 

总撰稿:徐文胜

  访:徐文胜 邢保锁 杜斌 陈湘 程晖 刘海峰 常江 张玲  

本集撰稿:邢保锁 刘海峰

  音:李然  文曦

录音制作:杨洁 刘晨 毕辰耕

总监制:樊浩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庆祝山西人民广播事业60周年大型系列专题《岁月留声》第二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