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风格- 爱唱歌的鱼的日志- 网易博客

Art Deco风格

2010-06-22 14:49:15 阅读12 评论0 字号:

 

Art Deco风格 - 梁冬 - 梁冬

        ART DECO是一种设计风格,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现代艺术运动。

       它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它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Art Deco在1928年至1930年代于英、美风行,到了1960年代又再一次的流行起来。它普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Modernism)早期的一种形式。

产生

      xx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认为“美术史就是一部装饰设计史”。装饰作为一种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形式,不仅仅是各种色彩、线条、体块等元素的堆积,更重要的乃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承载。所以,艺术发展史上各种风格主义的出现和消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发展史。

      20世纪初,在大工业迅速发展、商业日益繁荣的形势推动下,仍然留恋手工业生产的新艺术运动已不能适应普遍的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当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者英国人莫里斯正在质疑工业生产方式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甚至反对工业产品的时候,许多设计师却在寻找另外一种符合现代生活特征的装饰形式。他们并不反对工业生产方式,然而同时怀念手工业产品的精致和新艺术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装饰性和自然性,所以他们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符合工业生产的新艺术形式。

       1925年法国的“世界艺术装饰和工业博览会”象征了这一“装饰艺术”风格的成型。在欧洲,它更多体现在工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上,而财力雄厚的美国把它应用于建筑设计上建造摩天大楼,从而将这一风格在全球推广。30年代建成的纽约第三高楼洛克菲勒大厦就是将其风格阐释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代表。

        所有艺术风格的成长都在被不断运用的过程中,经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反思而不断丰满。如今,人们在对刚刚逝去的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带来的冷漠和无视人的使用功能的反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人的精神感受。特别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人们趋向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在这样的风潮下,人们从过去的风格中寻找设计灵感,从风靡20年代装饰主义的高贵典雅、到后现代主义的个性鲜明都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设计中。ART DECO的无限魅力,就在于对装饰淋漓尽致的运用,且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能在其中出现新突破。

       装饰艺术运动可以说是整个设计界的探索,由于在各国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当地的本土特征,更加多元化,所以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流行的风格。但它仍具有一致的特征,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光泽;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华美绚烂的视觉印象。

历程

        意大利未来主义表达了对xxx的向往、对新生活充满热情,体现在ART DECO的装饰要素上有太阳的光芒,闪电的纹样等;俄国构成主义将结构当成是设计的起点,其奠基人塔特林把各种材料在一系列几何造型的基础上作了研究,认为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立体主义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体现在ART DECO上主要是强调几何图形和多点xx。

       1922年,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墓穴重见天日,古墓中抽象的几何图形、金属器具的光泽,陶器上的黑白色,古建筑的装饰纹样等都刺激着设计师的灵感,这些正是装饰艺术运动所追求的。

        此外,伴随着疯狂的殖民掠夺的是对非洲原始文化及南美洲古文化的狂热追求。非洲部落舞蹈面具的象征性和夸张性,木雕的明快简练都被吸纳进ART DECO的美学体系。南美洲玛雅文化中艺术装饰纹样的简练、神秘精神化都吸引着当时的艺术家、设计师的目光。

        20世纪初期舞台艺术也对ART DECO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芭蕾舞为代表的舞台艺术成为现代派舞台艺术的主流。俄国笆蕾舞剧团曾多次到巴黎演出,其服装绚丽,大量采用古铜色等金属色,紧凑贴身的服装等。这些造型也被运用到了ART DECO的设计中。美国黑人爵士乐的节奏感和随意性也强烈刺激着设计师的灵感。

机械时代的华美主张

        处于手工业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ART DECO呈现出注重传统装饰与现代造型设计的双重性。它反对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从上世纪20年代色彩鲜艳的爵士图案到30年代的流线型设计,从别致的法国香水瓶到林立于美国西海岸的摩天大楼,都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组成部分。

        ART DECO当时风靡的其原因是其自身的折衷风格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设计师大多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来创造新的形式。设计追求单纯简洁,但它不像同时期的包豪斯派,一味强调功能性,彻底抛弃装饰,而是主张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

  ART DECO风格的酒店客房设计,融合了很多阿拉伯元素。

  Armand–albert rateau在1920-1922年为Jeanne lanvin设计的室内,如今已是ART DECO在巴黎的展示馆。室内的墙面是绘有玉米花的蓝色丝绸,盛开的雏菊花装饰的落地灯和生绿绣的矮桌,都是来自东方的古董。

  这个公寓混合了三种法国古典风格的设计,是ART DECO多元素混合的极好诠释。

  Armand albert rateau在1920-1922年为Jeanne lanvin设计的有传统特色的女会客室。

  室内设计创造出一种名为boudoir style的特殊风格来,奢华与舒适并重,采用多种装饰形成夸张的效果。偏重采用豪华与贵重的材料做主体,还通过青铜、象牙、磨漆等手段处理,以装饰手法强调家居的豪华。家具造型夸张,利用纺织品创造豪华、绚丽的装饰。较有影响的设计师如鲁尔曼,擅长用象牙镶嵌,造型趋于简单明快的几何形,对比强烈;布瓦雷特是奠定法国时装设计国际地位的大师,其室内设计融合了东方装饰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

  现代主义对于ART DECO的形式和使用材料有许多影响,造型中对直线、垂直线的应用,反映出ART DEC的特色。

ART DECO之所以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就是由于它的五彩斑斓和激烈昂扬的色彩塑造。在如今强调个性和张扬独立精神的时代特征下,色彩理所当然成为寄托精神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室内设计也不再是一如既往的白色,热烈的红色、温情的紫色、忧郁的蓝色、深沉的黑色以及各种华丽的壁纸使空间多姿多彩,充满创意。

  简洁又不失装饰性的造型语言

  ART DECO所体现出来的基于线条形式的强烈的装饰性,在原则上灵活运用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几何造型充满诗意和富于装饰性。这种创造方式就是赋予形体“意味”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观念注入设计的过程。ART DECO风格,常用方形、菱形和三角形作为形式基础,运用于地毯、地板、家具贴面等处,创造出许多繁复、缤纷、华丽的装饰图案,亦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比如麦穗、太阳图腾等等,显现出华贵的气息。

  由几何图形演化而来的抽象石膏雕塑是整个空间的中心,稳重中凸显气质。

  当前的室内设计师沿用了这一风格,设计的家具饰面材质、选料精美,使用镶嵌贝壳等特殊工艺,传承欧洲经典,使其显得高贵优雅。有的家具在深沉的黑色贴面材料中镶嵌洁白的贝壳,画龙点睛,流出七彩光晕;有的用胡桃木做饰面,饰以看似平滑而色彩浓重的几何图案;腿脚的螺旋纹理依然传承经典,于张扬中内敛温柔。

  同时植物的造型也是ART DECO风格设计中的常用元素。在这种风格中通常使用大枝叶大线条的干枝干花类,然而不同于新艺术风格对植物纹样的模仿,而是将植物造型抽象升华为几何造型。经过提炼的图案表现出特殊的装饰性,夸张造型中既保留了华丽的风格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浓烈又精致的室内装饰品

  在艺术装饰品(如雕塑、壁画等)的选用上,雕塑通常选用富于曲线感的过渡作品,壁画通常选用抽象或富于异国情调的作品。

  自然又个性的材质搭配

  ART DECO风格中对金属、玻璃的运用同样已经成了其灵魂所在,通常情况下,此类材质用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内部门窗、栏杆、家具细部等。

  具体来说,家具材料多采用实木,保留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色泽并且通过色彩对比,通常是红—黑—红,产生强烈装饰性。局部采用金色和银色点缀于线脚和转折面,强调家具的结构和质感以及雍容华贵的气质。材料本身依然可以通过二次加工产生别样风情,例如表面进行图案刻画,并用抛光金属镶嵌和对比。而地面材料通常运用花岗岩或大理石进行图案拼接和创造,多用例如金线米黄、啡网纹、黑金沙等机理丰富多样的材料来体现华贵气质。除此以外,ART DECO风格中,对富于异国特征的材质的运用也非常普遍,例如,对中国瓷器、丝绸,非洲木雕,日式锦帛,东南亚棉麻,法国宫廷烛台等,都很好地丰富了ART DECO的内涵与形式。

  有人认为,都市人的怀旧创造了ART DECO在当今社会的流行和时尚。我们并不否认这样的解释,但不仅仅因为怀旧才能时尚,而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才造就了时尚。对于经典的简单复制和怀旧并不是好的设计,时尚的生命力在于从经典中寻找精髓和品质,在现代审美的理解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

       Art Deco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就已经有大量Art Deco风格的建筑和各种日用品,通过古董市场的旧货店,我们可以领略到在xx时期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生活”的老式洋家具、各种电器、生活器皿等等,无不流露着浓郁的Art Deco风格特征,象征生命力的卷曲图案、金字塔形状的台阶式构图、放射状线条都是典型的Art Deco造型语言,

       在建筑上,由匈牙利人邬达克(L.E.Hudec)设计,建造于一九三四年的上海国际饭店(Park Hotel),就已经成为Art Deco风格的典型,并在同时出现了众多的这一风格的建筑,如早期的百乐门歌舞厅,苏州河畔一号码头建筑群,外滩的和平饭店、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以及各种带有Art Deco风格的别墅、洋房等等,这也是我儿时在上海所留下的最多的记忆和留恋。到了20世纪中叶,这一经典而极具生命力的装饰艺术风格,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直到一九九八年,伴随着金茂大厦的落成,那种极为强烈的Art Deco风格,足以让人震惊,时隔64年,新的Art Deco时代又重新开始。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Art Deco风格- 爱唱歌的鱼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