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变“洋城”,教训催人醒_阳信人_新浪博客

    

  连日来,南方暴雨成灾。据气象部门预报,第四轮大暴雨又将来临,更大考验还在后面。

 

  从电视上看到,已经肆虐的几场暴雨,令羊城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多次变成“洋城”,不禁引起笔者深思。因为这样的尴尬,并非广州独有,当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时,越来越多的城市遭遇“水困”,甚至连小小的县城也不例外。17号晚一场区区40mm阵雨就使笔者所在的小城一片汪洋,部分路段行驶的汽车车轮被水淹没了一半。虽然县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人员连夜冒雨赶赴现场,指导排水,让人感动了一阵外,但还是到了次日零点左右,水才退了下去,恢复了正常交通。

 

  当然,如果这40mm雨量是在10个小时之内均匀落下,肯定不会造成“内涝”,但它却偏偏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就下了下来,因此一些人总是把形成“内涝”的原因归于雨下的太急。而事实上,形成“内涝”{zd0}的原因并非降雨本身,而在于城市规划,在于落后的城市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后天改造不够,在于市政工程排水不畅引发的“并发症”。暴雨暴露了城市在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诸多缺陷。

 

  首先,由于现行城市防汛标准的制定大都源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料,没有反映近年来水文气象的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早已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现在的城市,“硬质化”太高了!满城的水泥路面,有的甚至在人行道上也铺上了大理石板,而板的下面则是混凝土基础,美观是美观了,但一滴水也渗不下去,后果是降水只好全部进入城市的排水管道,导致排水系统不堪重负。

 

  另外,近20多年来,高楼大厦数量急速膨胀,发展的景象虽然令人感动,但同时也导致城区内原来的草地、水塘等丧失殆尽。而原本一场可以直接渗透到地下,或由水塘暂蓄的雨水,如今却不得不在地面积攒起来,到公路上排队后,再急不可待地涌入地下那条{wy}的水管。

 

  还有,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大量建筑垃圾难以及时清运,结果在雨水冲击下冲进排水道,造成堵塞。甚至在平常日子里,一些居民或街道清理卫生的人员为图省事,也把杂物垃圾等往下水道里“填”。结果,水面漂浮物和施工淤泥堵塞河涌涵管、闸口,导致排水泄洪不畅,整个排水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种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城市内伤”,使得城市的防灾能力变得十分脆弱。但老天是不会发善心的,雨情汛情还处在发展变化中,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要减少灾害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地制定防汛设计标准并进行合理规划。水火无情,人命关天。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增强危机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牢记肩上重任,时刻xx雨情汛情,加强监测和预报预警,做好各种防范部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旦灾害来临,才能迅速启动预案,高效处置应对。再也不能“xx医头,脚疼医脚”了。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羊城变“洋城”,教训催人醒_阳信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