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石窟艺术之三--敦煌莫高窟_紫藤小巍武汉_新浪博客

敦煌莫高窟九重楼

 

莫高窟洞穴

 

莫高窟xx坊

 

洞穴外边加修了保护的现代建筑

 

石窟壁画临摹

 

石窟雕塑

 

月牙泉--沙漠中的一小块绿洲

 

 

   美丽的敦煌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和感慨,从古到今,歌咏敦煌的诗词数不胜数,写莫高窟的文章更是无计其数,其中又不乏名家高手。这文章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动笔写下这篇游记,是为了却对我这个考古专业学生的宿愿!
    初识敦煌,还是启蒙时代的小学历史课本上,有一幅“敦煌飞天”的彩色插图留下深刻印象。八十年代,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歌舞剧《丝路花雨》轰动海内外,也大大震撼了我的心灵,产生了对飞天的美好记忆和怀着对敦煌的憧憬与神往。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电影《敦煌》的放映,使得敦煌更加驰名,观瞻的心情更加急切。
    2007年初夏,我到兰州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会议结束后,会务主办方联系了一家旅行社,以优惠的价格组织与会代表自愿到敦煌采风。
    这次旅行是乘坐火车,时间3天。傍晚18.30从兰州乘N915次火车,在经历了一个晚上茫茫戈壁的长途跋涉,第二天上午10:40抵达离敦煌市还有120公里的柳园火车站。下车后,旅行社安排在当地一家“达记驴肉黄面”吃了早餐,它的酱驴肉还是很有特色。
    早餐后,汽车从柳园出发,登上去敦煌的旅程。一路茫茫戈壁,一望无际,荒凉贫瘠的大地上只长骆驼刺红柳。汽车上,导游小姐抓紧时间对莫高窟作全面的介绍: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处于沙山与三危山(石山)的交接地带。石窟就是在河道西侧的石壁开凿的。这些岩石属沙砾岩,稳定性不好,容易风化。由于沙漠空气和洞窟墙壁极度干燥,使用的材料性能耐久,所以才有幸保存到现在。向游人开放的只有10个洞窟。其他的只供研究者和一些身份特殊的游客观赏。
    史载公元366年,乐樽和尚在敦煌鸣沙山首开石窟,到唐朝,鸣沙山侧的悬崖上,已经出现了上千个石窟,号称千佛洞。直到现在,仍有石窟492个,彩塑像2450尊,壁画45000余平方米,如按1.5米高计算,总长达30公里。还保存有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系统地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有1600余年历史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石窟小者仅能容身,大者上千平方。分为禅窟(僧人用以禅修);中心柱窟(中间设佛像,用以xx);殿堂窟(石窟正面开一大龛,如一座殿堂)。
    莫高窟的主要艺术形式除雕塑之外,还有彩塑(采用木棍为骨,上面扎麦草、芦苇之类东西,以便泥土附着,敷上掺有杂草、兽毛的粘土,塑除形状,{zh1}表面绘出颜色);水粉壁画,包括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
    壁画中最xx的是飞天。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的美丽菩萨,梵语称之为提婆。一些佛教作品描写飞天往往出现在乐鼓齐鸣、天花乱坠的佛说法的庄严时刻。
    两个小时行车到了敦煌市区,汽车没有停留,继续向沙漠腹地开去。
    大概20分钟,远处地平线上隐隐出现了一片树林,汽车欢快地驶入两旁是高大白杨树的林荫道,莫高窟终于出现在眼前。
    站在写有“莫高窟”三个大字的牌楼前,面对着檐廊栈桥相连的上下四层石崖洞窟,每个人都激动不已。环顾莫高窟周围,被戈壁、沙漠、不毛的秃山包围,而这里却独具一片青翠,泉水叮咚,树木繁荫,不能不让人感到神奇。
  莫高窟门票80元(现在100元)。窟内禁止拍照,参观莫高窟不能带包(寄存每件2元),参观时{zh0}带手电筒(景区外也可租到);阴雨天洞窟不开放。所以,在莫高窟留下的仅有一叠外观照片。
    我们下车后,只见莫高窟门前已是人山人海,大多是各个地方的旅游团。
    我怀着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向往、对释迦牟尼佛祖的敬仰,以虔诚之心步入石窟景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xx坊”雄伟壮丽,气势不凡,坊额上“石室宝藏”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题写。穿过牌楼,参天古木掩映,石壁展现眼前,数层洞窟不规则排布其上。大小各异,高低不同,石壁上步廊起伏交错。破败的木阁、木构窟檐上下左右散布的彩绘随处可见,遍布整个石壁。有的只剩下淡青颜色,有的图案中人物、形态乃至表情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的参观是从藏经洞开始的。藏经洞即莫高窟17号洞,位于16号大窟甬道的北侧,是座高约1.6米,宽约2.7米的小石屋。听导游小姐的讲解,清光绪26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碌在清理洞窟的流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通道的北壁有个不知何时封闭小石屋,里面珍藏着数以万计的经卷、手稿、文书、织绣。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消息传开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等,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文物,分别收藏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敦煌珍贵文物的流失,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从藏经洞出来,接着参观的是第96窟。始建于武则天证圣元年,窟内的倚坐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高34.5米,是世界上{zd0}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为莫高窟{zg}的佛像,是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佛像双目微俯视,左手平伸放于左腿上,右手放右腿,手掌向前。方形窟顶,光从顶部射下来,宛如佛光普照,更显庄严神圣。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其外附岩而建的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俗称“九重楼”,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高达45米。第九层为八角顶,覆盖佛像窟顶,下面八层为依崖建造的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檐角上翘,下垂风铎,是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楼阁,它是莫高窟{zd0}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据敦煌遗书记载,这尊大弥勒佛像修建于唐朝,公元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阴祖等共同建造。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公元684年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直接利用佛教的宣传,声称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下降人间来拯救众生的苦难,并下令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勒佛像供俸。这座大弥勒像,可能就是这次崇佛政治浪潮中修造的。
    130窟,盛唐时期建造,塑有26米高的弥勒佛像。窟顶为唐代流行的覆斗顶行,正面上部、中部有明窗,下部有窟门。方形窟顶,采光通风又可遮雨挡风。
    我们参观的{zh1}一个洞窟,是第158窟在这个建于中唐时代的窟内,西壁前面的佛坛上横卧着长16米的释迦牟尼涅槃像,轮廓鲜明,头形长圆,面部表情极其自然,那半合半睁的双眼,显得安祥。佛经上讲,涅槃并非死亡,是指经过无数生死轮回后获得的新的精神境界,也是成佛的标志因此,雕塑家塑造了释迦牟尼涅槃时从容不迫心绪坦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自信的神情。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说,你看,这身卧佛像周围画有举哀的弟子和帝王,由于还未觉悟,对佛的涅槃感到极度的痛苦和悲伤,有的嚎啕大哭,有的痛不欲生,有的幸灾乐祸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背后,又画了觉悟较高的菩萨,知道佛涅槃并非死亡,死是意味着再生,因此表现出坦然肃穆的表情。涅槃的佛,举哀的弟子和俗人与xx的菩萨构成动-静-动-静的情感变化,充分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神圣热烈气氛。
汉唐雄风吹拂着敦煌,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
   {zh1},以xx佛学家赵朴初先生的《莫高窟飞天赞》结束本文:"擎盖技华绕上方,诸天喜跃拥空王;万古不停飞动意,人间至宝礼敦煌。"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中国石窟艺术之三--敦煌莫高窟_紫藤小巍武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