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内外资加速互相渗透
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正在呈现外资巨头与本土xxxx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
“我们从来不奢望一家独大,事实上,那也根本不可能。”日前召开的第63届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上,GE医疗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兼CEO马思礼接受《{dy}财经日报》采访时反复强调。
对马思礼来说,只靠品牌和产品就能牢牢掌控市场的时代已然远去,要想在中国市场稳住脚跟,需要做得更多,比如,不止推出新产品,更应主动地和经销商合作,推出更多的整套营销解决方案,以及放下身段,针对中低端市场开发更多“经济适用”的机器和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基础医疗解决方案等。
2010年,GE在华业务营收超过10亿美元,市场容量明显快于其他市场,马思礼坦言,业务增长很大比例源于中国政府医保覆盖的扩大和水平提高。而中国医改向基层倾斜,医院设备的巨大缺口产生的市场空间甚至一时“难以想象”。卫生部规财司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具体来说,这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
作为世界{zd0}的医疗成像和IT供应商,锐珂医疗在向传统xx市场推出产品的同时,明显在产品设计中考虑了更多的“中国国情”。记者在CMEF上注意到,与以往定价在200万元上下的产品相比,锐珂医疗新研发成像系统价格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而6秒成像、可移动等特点都直接定位于农村市场的中低端医院。
锐珂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滕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7年以来在锐珂的销售中,中低端产品销售所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在逐年提升,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40%。
“现在有点像武侠小说中常用的那一招,大家都在想办法尽快打通xx和基层市场的‘任督二脉’,以求‘武功’突飞猛进。”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002223.SZ,下称“鱼跃医疗”)副总经理、董秘陈坚告诉本报。
作为国内基础医疗器械的龙头,鱼跃医疗对医改的受益感受最为直接。2009年财报显示,鱼跃医疗2009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是5.37亿元和1.18亿元,较2008年分别增长34.03%和61.16%。
陈坚向记者表示,虽然外资xx品牌向下渗透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现在在二级医院甚至一些普通三级医院,本土和外资器械公司的竞争已经开始显现,“彼此都在一点点蚕食对方的市场,就看谁更快一点。”他说。
鱼跃医疗2010年开始建立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陈坚坦陈,以前的发展比较粗放,现在一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他透露,鱼跃医疗希望在某些擅长的领域,比如制氧机等建立中国的行业标准,最终还是要靠科技含量去竞争。和鱼跃医疗一样,东软医疗[母公司东软(600718.SH)]在2009年新医改政策公布后不久,就迅速发布了“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并加大了与医院终端的直接合作。
东软集团副总裁、东软医疗总裁江根苗向本报透露,东软目前已经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等30余家医院合作形成医疗集团,用技术手段使不同层级医院的检验结果可以互认,从而支持医改倡导的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转诊,率先占领终端市场。
国内另一龙头深圳迈瑞(MR.NYSE)国际化的抱负更加直接。迈瑞国内市场总监徐家俊告诉本报:“在国际巨头还没有做基层市场的时候,我们就在这个市场,现在,我们更多地要向外、向更xx的市场靠近。”
来源: http://www.wd40-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