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痴''米芾活过来- 雁子心灵之门- yanzi3 - 和讯博客
“石痴’’米芾活过来 [原创 2010-06-22 11:41:32]   
 

“石痴’’米芾活过来

                                             雁子

 

上帝一定是个艺术家,他所造的大自然真是美不胜收。你看那奇山峻岭:连绵起伏、伟岸英姿、温柔似乳、刚毅似父,可惜无法收藏。你看那江河湖海:碧波荡漾、神秘莫测、如歌如泣、惊涛骇浪,可惜无法收藏。你看那白云红霞:漫天飞舞、婀娜多姿、悠然漂浮、亦人亦仙,可惜无法收藏。你看那参天大树:百臂向天、舞姿偏偏、千年不语、大地写遍,可惜无法收藏。对于收藏家们来说,难道不是憾事?

但有一物却容纳山川海河之魂魄,饱揽彩云大树之神韵,并可收藏,这就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大自然之宝贝——石头。

不要以为只有人是有生命的,你去问问那些玩石家,哪快石头不是有生命的?哪块石头不与他的思想灵魂相亲相连?是的,石头是有思想的,而且有历史,有记忆,甚至有语言,有呼吸。你说: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呢?玩石者摇头,弃你而去。玩石者,爱石者,懂石者,靠得是一个字——悟。

曹雪芹可谓聪明者中之{jp},他的小说是{qwgr}后无来者,几百万字的一部书,引得多少人为其哭、为其笑、为其生、为其死,鸿门巨篇,却起于一块石头,起名就叫《石头记》,流传千古。这世上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让石头活过来,让石头讲故事吗?还真有一人,此人就是早他几百年的宋代大书画家——米芾,人称“石痴”或“米颠”。

 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后定居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院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史传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眼界宽广,鉴定精良。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zd0}。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xx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xxxx。

据悉,米芾爱石成癖,玩石如痴。某日外出时曾见到一块奇石,欣喜若狂,绕石三天,搭棚观赏,不忍离去。后人在他搭棚拜石处修建了一座“拜石亭”,还在奇石与亭子之间修建了“绕石桥”。他在江苏涟水为官时,因为当地毗邻盛产美石的安徽灵璧县,便常去搜集上乘奇石,回来后终日把玩闭门不出。他的衣袖中总是藏着奇石,随时随地拿出来观赏,美其名曰为“握游”。  

据说一日,他出外游玩,路遇一块奇形怪状的巨石,欣喜若狂。马上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其石,口中还念念有词:“石兄,受我一拜。”

米芾知无为军时,初到官衙,见立石奇丑,石状峥嵘,甚喜,口称“石丈”,著朝服持笏便拜。此事记载于比米芾小26岁叶梦得写的《石林燕语》中。

有关他的传说流传甚广,一日,他得知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府衙内。米芾见到此石后,大为惊奇,即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另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一种xx形成的状如峰峦的砚石),爱不释手,竟一连三天抱着它入睡,并请好友苏东坡为之作铭。

爱石爱到这个份上,对石称“兄”道“丈”,见石便拜,实在是“颠”是“痴”了,从这痴颠中,透出的是米芾的“大智”“大灵”,他从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中,看到的是奇异、怪诞、夸张、灵动、美丽和魅力无穷。这需要的不仅是独特的审美意识、超凡脱俗的灵气和感悟,更需要的是与石头的“缘分”。

米公爱石懂石,总结出“瘦、透、漏、皱”的赏石标准,至今仍是爱石人的赏石准则。

米芾玩石,也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一生只得“三加勋,服五品”,有史记,米芾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至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贬官,故一生宦途失意,就是因为“好石废事”招致上司不满而致。但他并不后悔,一生都在藏石赏石,与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把石头看得比名利仕途更重,这才是真爱石者。

据说米芾当年所拜之石今天尚存安徽省无为县“米公祠”。这里是当年米芾知无为军时的衙署,他的书斋“宝晋斋”原也在此。原斋已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现存主要是清年间所建。1981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保护单位。“米公祠”现有宝晋斋、墨池、投砚亭、石丈、历代碑刻等景点。清十二年(1673年)《无为州志》记载:“旁有石丈,即米芾具袍笏拜者。”其石表已风化很厉害,岁月沧桑感强烈,斑驳难辨,不复往日的光彩。形同老翁,一人多高,皱漏透兼备,颇具丑态,却惹得万人喜爱。可见美与丑也是相辅相成的,大丑乃大美也。清代书画家在题画《石》中称:“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

并不是什么人都与石有缘的,许多所谓画家都在画石头,画米芾拜石,但因为与石无缘,最多也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钟情于石头,传为佳话。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也钟情于石,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所到之处广泛收集奇石,还写了许多咏石诗文。一次,他在扬州获得两块奇石,一块为绿色,一块为玉白,石上山峦迤逦,有云穿于山脊,他十分珍爱,就借杜甫“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诗句命名为“仇池石”。

明代大书法家米万钟也是个石迷,他的诗画名噪一时,在六合县当县令时,“自悬高赏”搜购雨花石。他家中贮石众多,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还请画家吴文仲作成《灵岩石图》,请胥子勉写成序文《灵山石子图说》。他每请人观赏这些石子,都要“拭几焚香,授简命赋”,才叫书童捧上奇石,继而把客引至石斋,端出上乘美石,{zh1}才从袖中亮出{jp}。

现代画家张大千也酷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巨石,张大千视其为珍宝,题名“梅丘”,并吟出“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的佳句。

 米芾嗜石,《宋史》本传也记有其事。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据说米芾曾自写《拜石图》,后人纷纷效仿,千年来,多少名家、大家都留有“米芾拜石图”,明代陈洪绶,清代任伯年、现代张大千、李可染及范曾等人,均有“米颠拜石”的作品存世。可谓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啊!

2007113杭州举办的2006年秋季大型上,“古代专场”中的一幅从海外征集回国的明代拜石图》以792成交,成为本次拍卖会的“标王”。据悉,与米芾有关的书画作品近年来涨幅明显。

笔者也酷爱石头,可惜无钱收藏那些昂贵的美石怪石,闲来无事,翻了些名家画的“米芾拜石图”把玩,倒也十分的惬意。

在陈洪绶的《米芾拜石图》中,人物表情生动而诙谐,造型夸张而诡谲,线条兼取古代人物画家的特长,形成了“高古奇骇”的精神特质。这种奇、古的造型方法属于陈洪绶所特有的形式语言,带有强烈的象征主义。他用侧笔中锋勾勒出的轮廓,以干湿浓淡的皴擦表现奇石的质感,画出了清奇古怪造型、丰富多变层次的奇石。

近代的《米芾拜石图》,以90.2万元成交(估价6080万元)。此作为设色纸本(150×74厘米),落款“伯年写”。边有现代岭南画家题跋。人物形象传神,勾线干净利索,洒脱中有一股“痴气”。任伯年(1840—1896)绘画线条工夫极深,运用自如,他曾不止一次地画过《米芾拜石图》,虽然人物神态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奇石形象却差异甚大。

大画家范曾笔下的“米芾拜石”图生动有趣,几笔粗线条就勾出了一块怪石,这石也真怪,弯曲着身子,作谦卑状,像是对米芾的“拜”作出回应,衬托着那憨态可掬笑眯眯的米芾更加可爱。整幅画并没有多少笔墨,区区几根线条,把个活灵活现的米芾呈现了出来,那石头也似乎在说:“知己,知己。缘分,缘分。”

当代xx画家刘国辉的“米芾拜石图”别有风味,画得虽然是背面,却把米芾对石的一番虔诚、崇拜、敬仰、热爱展示的淋漓至尽,米芾躬身下拜,似乎还能听到他嘴里念念有词。那石头是典型的瘦、皱、漏、透。奇的是石头也似乎有头有身有腿,活像个人似的站立在前。

画家马炳五笔下的米芾与范曾截然不同,瘦小老态,石头却画得活色生香,采用泼墨的手法,即潇洒又大气,衬托得米芾更加谦卑。

陕西xx画家秦惠浪画的“米芾拜石”可谓气宇轩昂,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让人感到刚劲洒脱一气呵成。他笔下的米芾一改其他画家弯腰鞠躬的形态,而是像一位老将军一样直立而拜。那石头则像一匹活生生的战马,调转头来与他对视,更奇的是那“马背”上还题了一些字,这当然也是有典故的,那米芾确有给石头题字的记载。可惜这位画家英年早逝,死于非难。我还是很喜欢他的画的。

江苏画家,原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亚明(1924­­——2002)在1981年画的“米颠拜石”也很有特色,人物憨态可掬,生动活泼,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让人联想到是老远看见石头飞步而来,恭敬而拜。那石头画得看似简单,斜着笔锋画了几笔,但却颇有非凡势气,不由得人不爱,难怪米芾爱得痴,爱得颠。

张大千笔下的米芾寥寥数笔,勾画出石痴米芾的生动形象。显然石头是主角,高大挺拔,傲视人间,其俊美,其雅致,其大气,其怪诞,惹得大画家不得不拜。

40年代就以画连环画出名的江南画家颜梅画在国画创作上也颇有功力,他画的米芾题石别出心裁,淡墨粗笔勾出一块石头,重点是人物米芾,一脸虔诚,百般认真,手拿毛笔,精心构思,虽然我们看不见他写了些什么,但却给人留下浮想联翩的空间。更奇的是米芾身后还有一柱香,渺渺青烟熏香了一幅画。可见米芾对石头的敬仰和虔诚,题字前还要净手熏香,让自己沉浸在仙境中随性而画。

陕北画家王生才,可谓天生一怪才,喜欢用泼墨的手法画山水人物,似有似无,亦虚亦实,似山似水,天人合一。所画米芾拜石也是即奇又怪,两片浓淡相宜的墨团,便描出了一石一人。最妙是他的提款:“两块墨团一般黑,哪是老米哪是石”。一时间,石头与人物与天地融为一体,人定格为石,石活成了人,其乐无穷。不禁让人想起老庄笔下的“梦蝶”,亦真亦幻。

画家在表现“米芾拜石”题材时,其人物形态或敬畏、或痴迷、或虔诚、或迂腐、或天真、或严肃……奇石形象也是千差万别,毫无雷同,总之一个字——怪。可以看出,这些人物奇石形象都是作者臆造出来的,因为他们谁都没有见识过米芾当年拜石是怎样的场景,凭着传说和想象,创作出多少美妙的图画。可见每一个画家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米芾和自己的石头,画的都是自己的理解和心得罢了。

说到底,还是要感谢这个题材。

 “米芾拜石”这个题材对于画家来说,就如同爱情对于作家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了这个话题,画技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意境,这个如诗如歌如神如仙的意境,千百年来造就了无数画坛佳作。

意境是作品的灵魂,也是一个画家的成功之本。这是我读画的体会,也应该是画家追求的目标吧。

米芾让石头活过来,画家让米芾活过来。一个好题材,唤醒几代大画家。



王生才



刘国辉



范曾



陈洪授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石痴''米芾活过来- 雁子心灵之门- yanzi3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