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皇姑寺塔xx(黄塔膏药历史) 阿里巴巴zzjsmj的博客BLOG

北方的冬天格外冷,寒风中夹杂着雪花,似乎在考验我们此次皇姑寺塔之行的决心。出滑县县城一路南行,30公里的路程,竟然用了一个多小时。在临近新乡和滑县的交界处,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座名气虽不大,故事却不少的古塔。

据《滑县志》记载:“皇姑寺塔位于滑县半坡店乡黄塔村。塔为宝瓶式七层六棱形砖塔,塔顶为一亚腰葫芦形铁刹。塔高11米,下有台阶,高2.62米,周长22.3米,台阶正南的垛长2.8米,宽2.25米。”

从外形上看,皇姑寺塔不算很高,规模也不大,难怪引不起当地百姓的xx,和滑县另一座古塔——明福寺塔相比,无论是规模、香火,还是在当地的影响力上都逊一筹。然而,皇姑寺塔的渊源却非明福寺塔可比,这里流传着皇室宗亲的故事。

塔庙相连的奇特建筑

走进皇姑寺的院落,看到的多是仿古建筑,{wy}的古建筑就是皇姑寺塔。塔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行小字:皇姑寺塔,位于滑县城西南30公里的半坡店乡黄塔村。这座古塔被滑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姑寺塔的名气虽然不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且不说它的历史渊源,单论塔的外形,就与其他古塔不同。一般我们见到的塔多是孤零零的,而皇姑寺塔却是与一座半截小庙连在一起的,成为半塔半庙、亦塔亦庙的独特建筑。

庙的规模虽然不大,但里面也能并排坐下四五个人,中间摆放着香客们上香跪拜的垫子。正前方是香案,上面放着香炉和贡品,再往里就是皇姑的石雕像,高六七十厘米,被附近的善男信女按照传统戏剧人物的样子,穿上花袍,戴上银冠,打扮得花里胡哨的。不过这也代表着当地老百姓对皇姑的尊敬,在他们的心目中,皇姑就是神。

即便是这位石刻的皇姑,也免不了遭灾受难。听看守寺院的两位老人讲,六七十年前,皇姑差点儿被偷走。那是在一个早晨,雕像忽然不见了,当时负责看守的人立即告诉了村民。当地的老百姓里里外外找了好几遍,甚至还挨家挨户地搜查,{zh1}也没有找到雕像的踪影,有人就猜测是被流窜的小偷盗走了。

不料几天之后,一位放羊的老汉在离塔不远的草丛中发现了塑像,zhaosf它安安稳稳地躺在草丛里,外表上竟然没有受到一点儿损坏。老汉立即找来乡亲们,祭拜一番后把皇姑又“请”了回来。当人们抬雕像时,发现它的底座下面有一个洞,有位见多识广的村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盗宝贼将皇姑的雕像盗出后,可能是由于没有安排好车辆,或者是盗宝贼的人数有限,抬了一段路程后没有力气再走了,就将雕像底座里暗藏的宝贝夜明珠挖出来拿走了,而雕像则被扔到了草丛里。看守寺院的老人告诉我们,至今在皇姑像的底座下面还留有一个洞,看来盗宝一事应该不假。

皇姑像里面暗藏的夜明珠丢失了,这让当地的老百姓懊悔不已,不禁埋怨起看守寺院的人来。几位看守人的心里也甚是郁闷,于是就商量着去寻找盗宝贼,夺回夜明珠。他们一走,这座寺院就慢慢荒废了,时间久了,皇姑寺竟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废寺。

笔者当年曾在黄塔村上过学,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政府以这座废寺为基础建起一所学校,皇姑寺塔就位于校园之中。塔周围的原始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塔的护栏和原始的石碑也不知去向,只剩下一座孤塔,地基明显高于周围的地面。当时,人们几乎没有“文物”或者“文物保护”的概念,只是觉得这座塔古老、神秘,甚至有些阴森恐怖。那时,我只记得塔的南面有一个小门,里面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大人们说塔下面有一口井,在下雨的时候会有很多蛇从里面爬出来。其实自己从来没见到有蛇从塔下面爬出来,但心存畏惧,平时对此塔总是敬而远之。


因为原始的石碑早已不知去向,碑文上写了些什么内容目前也无法知晓,倒是村中的老人对石碑的下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石碑在某个小桥上当铺路石,有人说石碑在某间房子下当地基,还有人说石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掉了。其实,这不过是老人们闲聊时的话题而已,石碑真正的下落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得清。

各种各样的皇姑传说

寺名为皇姑寺,塔名为皇姑寺塔,这里自然和皇姑脱不了关系,可是到底是哪位皇姑呢?当地流传着好几个关于皇姑的故事。

流传最广泛的那个故事说皇姑是明朝的一位皇家公主,当时她路过此地,突患急病,虽经多方救治,却无力回天,{zh1}病亡于此地。为了纪念她,当地百姓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二月在这位公主逝世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取名为皇姑塔。同年三月,又围绕此塔建了一座寺院,寺内安放了皇姑的泥像,塔遂又改名为皇姑寺塔。这个说法很笼统,虽然有建塔的具体时间,可是既未说明皇姑是哪位皇帝之女,也未说明这位皇姑的姓名与年龄,至于对她为何到此偏僻之地,又是患何病而死,更是没有合理的解释。

倒是下面这则传说还有些可信度。相传很久以前,在黄塔村村头建有一座玉皇庙,香火很旺。明朝时,刚刚坐上皇帝宝座的太祖朱元璋带领爱女和卫队巡察到此,恰巧天色将晚,再加上爱女有病在身,朱元璋便决定在玉皇庙内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当天夜里,小公主病症加重,不幸撒手人寰。

朱元璋极为宠爱这个女儿,没想到她竟然病逝于此。为了不影响xx的士气和接下来的巡察,朱元璋痛哭一场之后,决定把女儿葬在此地。为了便于以后寻找,他将爱女埋在了玉皇庙内。朱元璋走后,当地百姓为这位皇姑建起一座砖塔,把玉皇庙改名为皇姑寺,而那座塔自然就命名为皇姑寺塔.

两则传说都有可信之处,却又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甚至就连是先有塔后有寺,还是先有寺后有塔都没有说明白。不过,这两个还不是最玄的故事,我们在寺里听到的那个更为有趣。

现在,寺里有几个老太太在义务看守寺院。聊天中,一位老太太神秘地说了一句:“皇姑在此可遭了不少罪。”我们顺着她的话问了一句,她在京城不享清福,为何到此遭罪?老太太遂说皇姑犯下了当时不可饶恕的罪。

“那是什么罪?”我们接着问。

老太太脸上带着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表情说:“未婚先孕。现在开放了,好像没什么,可在当时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皇室的脸面都被她丢尽了!后来,皇姑被贬到此,直到*,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不过皇姑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大旱之年,她祈雨最灵验,还建了这座塔,使黄河多少年也不泛滥。她死后,她小马村的娘家人到此祈祷,也很灵验的。老百姓为她塑了像,把她当成神来供奉。”

老太太的这番话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这可和我们以前了解到的故事大不一样,难道这座塔竟然是未婚先孕的皇姑所建,看来皇姑寺塔的传说果然有与众不同之处。

不过,和下面这个故事比起来,前面所讲的故事在情节上要逊色不少。在黄塔村,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明朝的一位公主路过此地,到黄塔村时天色已晚,附近又没有旅店可以住宿,只好来到村头的寺庙暂住一晚。

不曾想这庙竟然是一个打着佛家圣地幌子的土匪窝,庙里的住持与当地的土匪恶人暗中来往,表面上吃斋念佛,背地里奸淫掳掠。在帮皇姑安放行李时,住持看见了几件奇珍异宝,再加上皇姑貌美如花,住持便起了歹心,暗地里与恶人勾结,将皇姑困在庙中,意欲奸淫。为保自身清白和维护皇室名誉,皇姑不得已跳井自尽。

数日之后,当朝皇上听说了此事,龙颜大怒,亲派御林军来到滑县,将恶人及庙中住持捉拿归案。恶人随即被斩首示众,唯独对那住持却无法处理,因为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尚享有豁免权,朝廷不得惩xx外之人。那住持自恃有此规定,不惧官府,竟然在牢中大叫:“要杀便杀,不杀便罢!”御林军的一位将领正愁无法处理这个可恶的和尚,听到此话,不禁灵机一动,便问:“你说什么?”

“要杀便杀,不杀便罢!”住持重复了一遍自己刚才说的话,仍然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的样子。

“好!那就耙(罢)了!”

第二日,将领从老百姓家借来几个耙(耙是一种平整土地,把土块弄碎的农具,上面装有向下的铁齿,至今农村仍在使用),把和尚埋入土中,只露出头部,将耙套上牲口,在住持头上反复耙来耙去,直到他一命呜呼,算是为皇姑xxx。

为表彰皇姑的忠贞不屈,表彰她不惜以生命维护皇室荣誉,皇上命人在皇姑自尽的井上建塔立寺,取名“皇姑寺”和“皇姑寺塔”。

皇姑自尽于此应该是皇姑寺塔众多故事中最富有xx色彩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当地人对皇姑的品行十分敬仰,从而对皇姑寺塔多了一份崇拜。

《天古缘xx》与皇姑寺

如今的皇姑寺和以前相比变化很大,学校已经迁走,大部分校舍也被拆除,新建了一些殿堂和塑像,还有一些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捐助人的姓名、单位及捐助金额。

由于位置偏僻,来这里旅游的人较少,寺中{wy}的僧人释隆慧法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由于笔者对当地比较熟悉,谈起话来就很随便。释隆慧法师是两年前从福建一路传道来到此地的,不知他看中了这座寺庙的哪一点,竟然定居于此。谈起皇姑寺的来历,释隆慧法师很有兴致,不仅聊起了当地众多的传说,还提起县志上的记载。交谈深入之后,释隆慧法师终于拿出了一件让笔者感到震惊的宝贝。

跟着释隆慧法师来到他的住处,室内简朴整洁,他拿出了一本用布包裹的书,这就是让笔者震惊的那个宝贝。此书名为《天古缘xx》,是一种未公开流行的手写本。

打开包裹之后,释隆慧法师让我们自己看。笔者不禁心生疑虑,按照以往的经验,佛家图书不仅语言深奥,读起来还相当拗口。大概是看出了我们的疑虑,释隆慧法师连忙告诉我们,写书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他只是将佛祖在晚上托梦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已。我们对于佛祖托梦的事自然是半信半疑,不禁问道:“真有托梦这事?”释隆慧法师微笑着回答:“信则有,不信则无。”

《天古缘xx》的内容并不多,全书共有35页,分为五部分:(一)三黄天女真经;(二)千手姑佛实贞;(三)黄皇姑悲咒经;(四)黄塔历经真云;(五)十二愿真言经。书中前半部分介绍了三皇姑为救姐姐和外甥而罹难的经过,后半部分则描述了经过轮回,三皇姑被封为千手姑佛普度众生的故事。书中内容与民间流传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些正是我们想了解的内容。

我们问释隆慧法师:“这书能卖给我们一本吗?”

法师将右手变掌立于胸前,微微躬身道:“阿弥陀佛!有缘者无偿赠送,无缘者千金难求。”

“何谓有缘者?”

“佛祖托梦,让送谁就送谁。”

我们半信半疑地笑了笑。

法师说:“看来你们还是不信。”

关于梦,听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听说有人“梦游”,至于“托梦”的事情我们没有经历过,自然不能随便相信。不过前几日在电视上看到天津一位教授正在研究梦,说梦是介于阴阳两界之间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在西方,学者们对梦研究了半个多世纪,可惜到目前还没有xx有说服力的结论。

翻阅了一会儿《天古缘xx》,我们提出想拍几张照片。释隆慧法师迟疑了一下说:“可以,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与官府(他仍称政府为官府)相抵触的地方,现在官府提倡的是和谐社会,我们提倡的是除恶扬善。”

此书多用中楷字书写,字体一般,显然不是出自书法名家,不过xx可以看清楚。书的前后还有两个插图,图中隐隐显字,仔细看便能辨认出来。书前的插图为龟状,龟的头部向下,四肢为莲花形,龟背隐显“天古缘xx”五个字。书后的插图为大小莲花,经仔细辨认,左侧隐显“有字天古开窍”,右侧隐显“无字天书传道”,中间为“真修”二字。

《天古缘xx》一书中说,当时灾荒连年,盗匪猖獗,驸马奉命巡视安抚,迟迟未归。大皇姑遂携6岁的儿子前去寻夫,路过此地,借宿在寺庙中,不料却被假和尚所骗,被困在寺庙之中。三皇姑见姐姐和外甥久无音信,便也前来寻找。闻听大皇姑已经遇害,外甥下落不明,决定禀告父王,为姐姐和外甥xx。那假和尚感到事态严重,一不做,二不休,与恶人勾结,又将三皇姑困在庙中。三皇姑无法脱身,但坚贞不屈,坐在井口之上,不进饮食,如有人近身,便要跳井自尽。后来,她终因体力不支,不幸坠井身亡。

这似乎又是一个关于皇姑寺塔的传说,不过这可是有白纸黑字的书籍作为依据。相比当地口耳相传的故事,无疑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其实关于三皇姑的传说很多,为三皇姑建的纪念塔在河南就有三座,只不过人物不同、时间不同、地址不同而已。除了本文介绍的皇姑寺塔外,另两座塔分别是汝州的法行寺塔和宝丰的香山寺塔。

传说上古时期,汝州一带有蛟龙危害百姓,水患严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捉住蛟龙后,为使其不再危害百姓,三皇姑便命人挖了一口深井,将蛟龙囚于其中,又在井上建了一座宝塔,使其永远不能出来,法行寺塔即是传说中的“镇妖塔”。

而宝丰香山寺塔和三皇姑的渊源传说是在春秋时期,当时的妙庄王有三个女儿,三女儿妙善幼年就能吟诗作赋,而且她不慕荣华,喜学佛法。她十分厌恶王室的暴虐,却非常同情宫女,被宫女尊称为“三皇姑”。

三皇姑13岁时就出落得亭亭玉立,庄王为讨好邻国国王,就将她许配给邻国太子。不料三皇姑宁死不从,庄王一怒之下将其囚于后宫。性情耿直的三黄姑一连几天水米不进,王后心疼女儿,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此后,三皇姑逃到白雀寺学佛,却被庄王知晓。庄王多次逼她回宫,三黄姑却执意不从,庄王一气之下竟然将寺烧毁,三皇姑被尼姑们救出,藏到香山上。后来,庄王思虑成疾,铁拐李化做郎中为其治病,说必须用亲生骨肉的眼和手做药引方能xx,否则神仙也无可奈何。在庄王病入膏肓之时,三皇姑回来了,主动献出眼和手为父治病。

庄王病好之后,问妙善需要什么。三皇姑要求父王在香山上修座寺院,自己要终身伴佛。为三皇姑在大殿上塑像时,庄王说要“全手全眼”,工匠却误听为“千手千眼”,于是就塑成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塑像。

告别释隆慧法师时,他郑重地告诉我们,书中的传说在民间已流传了数百年,他也在苦苦寻找历史依据。这座寺虽然前些年遭到破坏,但它在很多善男信女的心目中仍然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而且也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里还划定了保护区域。同时,寺庙也收到了一些捐助,并利用捐款重建了一部分大殿和佛像,但规划得很乱。确实,一些新建的东西比起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来,似乎缺少些韵味。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世人瞩目的灿烂文明。古人进行建筑设计时都有一定的文化依据,如《易经》讲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众多的古迹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社会各界保护文物的热情。所以,今天对历史文物进行保护时,一定要讲究科学,保持现代文明与历史文明的和谐。

古塔与古村

从寺中出来,我们走进黄塔村。

说起黄塔村,很多人都知道黄塔膏药,黄塔膏药系黄塔村明氏{zc}。400多年来,黄塔膏药誉满中州,已成为黄塔村的一张名片,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讲述的重点。黄塔村以医治骨伤而远近闻名,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然而,黄塔村的村名缘于皇姑寺塔,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黄塔村”与“皇姑寺塔”这两个名字里都有一个“塔”字,但“黄”字与“皇”字却是音同字不同。在有些史料上,我们曾见到过“皇塔村”这个名字,不过目前很少见到。在村中问及“黄塔村”这个名字是否由“皇姑寺塔”的塔名而来,也没有人能说得清,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两者之间肯定有某种关系。至于黄塔村在建塔前叫什么名字,又是什么时候改叫黄塔村的,都没有准确的说法。

关于在此建塔,村中的一位老太太道出了与《滑县志》中不同的说法:“明朝前期,黄河多次泛滥成灾,民不聊生,一位大德皇姑在此建寺立塔,为的是震慑黄河,拯救灾民,普度众生。后来,人们为她塑像立碑,世代供奉。”不过,这种说法至今也没有什么历史依据。

笔者在村中还见到了原来的护寺和尚常贵山,他是目前{wy}健在的原皇姑寺的和尚。常贵山告诉我们,他解放前就在寺中,当时寺里的生活来源由黄塔、刘堤、陈玉庄三村的会首提供,并且寺里还有一些耕地,种地也不纳税。解放后,有一段时间“破四旧”,寺中文物被毁殆尽,值钱的贵重文物也被盗走。后来,寺庙也被改成了学校。

当问及此塔何时所建,为谁所建,有什么记载和传说时。常贵山直言年代很远,皇姑寺建了多少年,传了多少辈早已无法考证,从自己的师爷、师父那里也没有听到过什么传说。

“我当年也是为生活所迫才削发为僧的,看寺护院、烧香礼佛是我的本分。我们不像喇嘛,他们是高级僧人,不仅有文化,与达官贵人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常贵山告诉笔者:“我们的等级制度是比较严格的,分工也很明确,不该问的事不能问,不该做的事{jd1}不能做。不过,听说此塔是为三皇姑,也就是皇帝的女儿而建的,她当年病逝于此。”

我们遂问皇姑为何到此偏僻之地?

常贵山竟然又给出了一种答案:“此地比较偏僻,是黄河故道,沙丘遍地,荆棘丛生。解放后,这里种了很多防沙林,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说起皇姑,她的娘家就在离此不远的小马村,据说当年这个地方不是黄河泛滥,就是十年九旱。灾荒之年民不聊生,皇姑为百姓祈雨,十分灵验,救活了不少人。建塔也是为了震慑黄河神,要它不得使河水泛滥,现在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话‘塔如果塌,黄河回老家’。所以,周围的善男信女每年都要到塔前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后来,寺被毁了,可是这座塔却保存下来了,这也是塔的威力所在,一般人是不敢碰这座塔的。”

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又仔细观察了一下皇姑寺塔,发现它竟然是倾斜的,向西北方向有轻微的倾斜。这是由长年的东南风造成的?还是由那座庙造成的?或者是原来西北方向的一棵大树刨掉后塔基受影响造成的?这就需要专家来考察解答了。

           滑县黄塔寺{zc}正骨医院位于黄塔村新兴大街1号【半坡店汽车站十字口东北角】,是黄塔明氏正骨明文香医生【已去世】一手创办的骨伤医院,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骨伤领域有较高威望;医院至今仍采用{zc}正骨手法xx各种类型的骨折,能不手术的尽量不手术,手法正骨接骨,配合黄塔(接骨)膏药,为几十万例骨伤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为广大家属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医院良好的口碑在中州大地广为传播,深受患者及其家属好评;骨康连线:400-6265-114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滑县皇姑寺塔xx(黄塔膏药历史) 阿里巴巴zzjsmj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