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文综卷地理高考xx解析_奔の空间_百度空间

2010年北京文综卷地理高考xx解析

1、【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地形的认识与判读。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脊和山谷: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2、【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与循环过程,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意,题干上讲: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3、【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纬20°,最北端在北纬53°,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33°;由于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选项B正确。

4、【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地球自转运动角速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图和上题分析,图示地区中①地是我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该市属于中温带,而②地应该是甘肃兰州市,为暖温带地区,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③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选项B错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很显然,①地纬度位置较高,其昼长变化幅度比④地要大,选项C正确。从夏至到秋分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地区移动,②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小,而⑤地纬度位置较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要大于②地,选项D错误。

5、【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以及我国区域地理人口分布特征。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所谓人口密度就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我国新疆区因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人口相对较少,而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选项A正确。

6、【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选项D正确。而图中的①地多暴风雪、融冰水灾和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④地为黄土高原地区,多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等。

7、【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8、【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非洲乍得湖地处内陆,第四大湖,属于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4国交界处,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古乍得海的残余。其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选项D正确。其他选择枝据图4很容易判断是错误的。

9、【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读能力。难度容易。

【解题思路】由题图,尤其是图4中的上图,很容易根据图中标注的不同时期的湖岸线的变化及湖泊所在流域情况,该湖泊所在流域几乎没有变化,而变化的只是湖泊实际蓄水水域范围,显然选项A错误。而据图示的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情况,很容易判断选项B正确。从图示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选项C错误。从题图看出,从1963-2001年间,水体最深地区都是在湖泊的东南,所以判断出该湖底是西北高东南低,选项D错误。

10、【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一般地,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选项A错误。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是错误的。有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均温{zd1}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正确。城市因看密集、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等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错误。

11、【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枝都是错误的。

【全卷分析】本xx中的地理xx设计总体难度不大,注重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继承了前几年新课改的精神,继续强化能力培养,凸显了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所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综合能力。纵观全卷,自然地理考查比例较大,选择题部分突出考查了山脊与山谷的判读、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经纬网知识与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结合、锋面气旋、水循环、城市化等知识点,综合题则主要强调了区域特征分析、读图能力培养、洋流、气候变化分析等综合技能;人文地理方面则重点考查了人口与城市化、区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分析等。同时,xx也不回避热点事件与热点区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xx社会现实,涉及到如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及成因、低碳经济、救灾储备库的科学选址等。

【xx亮点】紧密结合当前地理热点,在第39题中设计了一些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特点分析,以及应对当前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如何正确选取救灾储备库的位置等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内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复习使用指导】本xx适合于高三地理复习一轮时使用。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北京文综卷地理高考xx解析_奔の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