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端午·粽子·金庸_刘郎_新浪博客


端午·粽子·金庸


      时过小满,将近芒种,江南的朋友请我写一篇端午节的文章。我说《端午节》是鲁迅的小说名,我岂敢再写,那不是存心不正吗?我写过一篇《端端正正过端午》,劈头就说:

小满过了是端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告诉你,端端正正叫做。去过故宫吧?过了端门就是午门。所以午饭就是正餐,午夜就是黑暗正浓的时候,正

房夫人下岗,就叫午休”——谁相信谁是二百五,鲁迅说五五二十五也。

这段话背后的意思是说,端午节底蕴很深,不好随便下笔。恰好日前去北京电视台,跟英达徐德亮等北大兄弟,做了一期话说端午的节目,今天便乘此余兴,谈谈端午、粽子和金庸。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五月节。现在的端午节,是合并了谷雨、夏至等古代所有的“五月节”的一个“节日两极分化”的产物。本来端午节是为了辟邪的,因为农历五月,白昼长到极点,阳气达到极盛,物极必反,阴气便开始骚动,各类妖魔鬼怪、蚊虫蛇蝎,都勃然而兴,于是人类便要祭祀祭祀、镇压镇压、扫除扫除,此乃人类历史上{dy}个“卫生节”也。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等,本来都是防毒虫、送瘟神用的。后来古人逐渐给这个节日加进了其他文化内涵,特别是地方文化特色。最xx的就是荆楚地区的纪念屈原说,吴越地区的纪念伍子胥说,浙东地区的纪念曹娥说,还有韩国江陵的祭祀城隍说以及日本的保佑男童说等。

可是年深月久,人们大多忘了节日的起源,只留下仪式的末梢——吃。本人曾经撰文批判国人把一切节日都化为“饮食节”的恶俗。上元叫“元宵节”,端午叫“粽子节”,中秋叫“月饼节”,就差没把春节叫“饺子节”了。不过吃虽然是节日的余兴,却也不能偏废,正是节日的吃喝讲究,光大了中华饮食文化。没有仪式的节日,固然是庸俗的,但xx没有吃喝的节日,也是不近人情的。

就拿端午节来说吧,北方的孩子们往往直呼为粽子节。北方的粽子内容简单,主要的形式为黏米小枣用粽叶一包,按照晋代周处《风土记》的论述,“取阴阳包裹未散之象”。金庸《侠客行》的第九章,就叫《大粽子》,主人公石破天被捆绑得结结实实,放在一位姑娘的被窝里,仿佛一只大粽子,这不仅是比喻他的身体,同时也隐喻着他对男女阴阳之事,懵懵懂懂,“包裹未散”的状态。我读后很喜欢这种“大粽子”的精神,这很像我们北方的傻小子。但要说吃,我却更喜欢南方的粽子。金庸是江南的嘉兴人,让我们看看他笔下的粽子吧。《神雕侠侣》第十五回《东邪门人》程英照顾受伤的杨过时,问道:你想吃甚么东西,我给你做去。

杨过灵机一动,道:就怕你太过费神了。那少女道:甚么啊?你说出来听听。杨过道:我想吃粽子。那少女一怔,道:裹几只粽子,又费甚么神了?我自己也想吃呢。你爱吃甜的还是咸的?杨过道:甚么都好。有得吃就心满意足了,那里还能这么挑剔?
   当晚那少女果然裹了几只粽子给他作点心,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鲜肉,端的是美味xx,杨过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
   那少女叹了口气,说道:你真聪明,终于猜出了我的身世。杨过心下奇怪:我没猜啊!怎么猜出了你的身世?但口中却说:你怎知道?那少女道:我家乡江南的粽子天下驰名,你不说旁的,偏偏要吃粽子。
 

天下写粽子好吃的文字很多,但这一段不加渲染的白描,却是{zj1}魅力的。深情款款的江南少女,亲手裹了鲜美的粽子给受伤的英雄吃,天下哪个男人不想去当那个英雄啊?程英是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徒弟,这里的粽子,便是嘉兴一带的风格了。我赴嘉兴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时,吃过xx的嘉兴五芳斋鲜肉粽子。打开一看,米中含肉,肉散浓香。轻尝一口,鲜嫩不腻,滑软芬芳。那是在北方从未经验过的。

不过粽子毕竟起源于北方。粽子原名角黍,农历五月北方黍子成熟,包裹成多角立体,代表季节流转。北方的粽子都是素馅的,没有肉,更没有周处记载的那种用乌龟做的。金庸《笑傲江湖》第八章《面壁》中写的,就是北方粽子。

岳灵珊道:昨儿我帮妈裹了一日粽子,心里想,我要拿几只粽子来给你吃就好啦。哪知道今日妈没等我开口,便说:这篮粽子,你拿去给冲儿吃。当真意想不到。令狐冲喉头一酸,心想:师娘待我真好。岳灵珊道:粽子刚煮好,还是热的,我剥两只给你吃。提着粽子走进石洞,解开粽绳,剥开了粽箬。
  令狐冲闻到一阵清香,见岳灵珊将剥开了的粽子递过来,便接过咬了一口。
  粽子虽是素馅,但草菇、香菌、腐衣、莲子、豆瓣等物混在一起,滋味鲜美。岳灵珊道:这草菇,小林子和我前日一起去采来的……”

北方粽子所能达到的{zg}境界,也就是令狐冲吃到的这样吧。可惜因为那粽子跟林平之有关,林平之夺走了令狐冲深爱的小师妹,令狐冲吃了,鲜美过后,便是无尽的苦楚也。金庸写粽子,总是与遗憾的爱情有关,这不免给粽子增添了一丝幽婉的意境。

比幽婉更进一层,是鬼魅。金庸《鹿鼎记》第十七回《法门猛叩无方便,疑网重开有譬如》写到韦小宝被困鬼屋一段:

过了一会,韦小宝闻到一阵肉香和糖香。双儿双手端了木盘,用手臂掠开帐子。韦小宝见碟子中放着四只剥开了的粽子,心中大喜,实在饿得狠了,心想就算是蚯蚓毛虫,老子也吃了再说,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无与伦比。他两口吃了半只,说道:双儿,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产粽子米软馅美,天下无双。扬州湖州粽子店,丽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韦小宝去买。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韦小宝要偷吃原亦甚难,但他总在粽角之中挤些米粒出来,尝上一尝。自到北方后,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写小说,心细如发。韦小宝偷吃粽子,是在粽角上挤出些米粒,这等细节,非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写出。想起小时候过端午,粽子煮熟了,父母命令不许偷吃,要等开饭时统一行动。我们小孩子便往往从粽角下手,先尝为快也。韦小宝吃粽子是用筷子,比较文雅,我们北方孩子往往是直接捧在手里,一通乱啃,{zh1}还要把粽叶上残存的米粒一一舔净——干干净净迎端午嘛。

然而比我们北方孩子吃得更干净的,是老外。我读大学时,就听北大的留学生埋怨过:“你们中国的那个粽子,真好吃!就是包在外面的菜叶子,太硬啦,吃的时候很塞牙。不过你们又在外面绑了细细的牙线,正好可以对付塞牙,中国人做事情,太xx啦。”你看,老外吃粽子,吃得多干净啊。

干干净净、端端正正,其实是端午节的本意。过去评价妇女们包粽子的水平,比的就是看谁包得端正,有棱有角,又玲珑可爱,恰合老子“方而不割”之意。这样的粽子,才配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伍子胥、曹娥这样的英贤。因为他们的人品,也是干净和方正的。金庸小说能够在成千上万的武侠小说中脱颖而出,成为华人文学经典,核心魅力也在于干净、方正,弘扬的是中华文明的康庄正道。

端午节是美丽的,看看老舍长篇小说《赵子曰》中对北京端午节的描绘吧:

小妞儿们黑亮的发辫上戴着各色绸子作成的小老虎,笑涡一缩一鼓的吹着小苇笛儿。光着小白脚鸭的小孩子,提着一小竹筐虎眼似的樱桃,娇嫩的吆喝着“赛了李子的樱桃喂!”铺户和人家的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而江南大概更重视传统的禁忌。浙江作家丰子恺在《端阳忆旧》

中写道: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

虎头”,预备这{yt}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是xx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xx,即可xx止痛云。

北方风俗,端午节一大早,男女老少都到郊外或者公园采艾草。早饭后,小学生们拿出煮鸡蛋互相碰撞,接着就是斗草。本人小时候是这些游戏的高手。比如撞鸡蛋和杠柳条,都有很多独门技巧。但是倘若xx,就会遭到取笑,因为这些风俗都含有辟邪的意思,辟邪者本身不可采取邪门歪道也。正如我曾经说过的:“端端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做事,又有什么邪祟可惧?端午节更重要的含义,应该是提醒我们,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但愿我们品尝美味的粽子、欣赏精彩的艺术之余,能够多少意识到这一点吧。

 

本期博客思考题:

 

1.“节”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学士题)

2.“节日”跟“节气”没有联系吗?(硕士题)

3.可不可以糊弄鬼神?(博士题)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端午·粽子·金庸_刘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