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哥不妨先来比划一下清代盐商的历史(说得不好大家也别见笑)。 ...
那时候,食盐的经营许可证叫“盐引”。有了盐引,就可以贩运经营了。这种“盐引”,就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批文”,也相当于今天的地产商通过协议或者拍卖拿到手里的“土地证”。当时拿到“盐引”的商人,都是官方信得过的“诚信”的商人,有的人还在政府担当了相当于今天“政协委员”一样的官职。结果他们在为政府税收做贡献的同时,自己也腰缠万贯起来。据说乾隆嘉庆年间盐商的财富,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6倍。 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9 v7 n/ I6 { 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0 Q0 o" E7 j* N 不过,当时盐商挣得的收入,除了要花去按章纳税约40%的银两以外,还要花去更多的银两来保证特许权不会丢失。其中 “买官”和“买盐引”的行贿就多得惊人,这些可都是盐商的“不可预见成本”!而可以拿到桌面上给人看的花销,就有政府军需、庆典、赈灾和工程的捐赠,就达2850万两;而当时地方上的“乱收费”竟然达到1亿两。 费用高是抬高盐价的理由,有点像今天的地产商抬高房价的理由一样。因为今天的开发商常说:“地价高房价才高的!”“成本高房价才高的!”“乱收费房价才高的!” nj.bbs.house.sina.com.cn: H, |2 @0 c- v. v 盐商的没落,是抬高盐价的结果。到了道光年间,由于“官盐”价高,老百姓不买了,也买不起了;而低价的、没有加碘的“私盐”就猖獗起来了,多过今天的集资房。这时候,政府在收不到盐商税收的情况下,不但不给盐商“注资”“造血”,反而见死不救,一改“引盐”为“票盐”, 最终导致盐商没落。所谓票盐,就是无论官绅商民,只要纳税,都可经营食盐。从此,市场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经济实用盐”。 |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