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旗风云人物:稻盛和夫-我非圣人_天旗网--助力中国经理人快速发展!_ ...

天旗风云人物:稻盛和夫-我非圣人

“经营之圣”

一个就读于乡村大学的普通青年,毫无背景,白手起家,短短五十年时间,可以取得怎样的成就?

对于稻盛和夫来说,这个答案是:

1、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京瓷和KDDI;

2、成立了以传播稻盛哲学为宗旨的盛和塾,塾生达5500人,全球有60多家分塾,其学生中有过百人公司上市;

3、在78岁高龄时,也就是2010年,临危受命,置个人得失于不顾,担任濒临倒闭的亚洲{zd0}航空公司——日本航空的董事长兼CEO,开启日航重生之旅。


稻盛和夫是当今日本公认的“经营之圣”,确切的说是全世界的“经营之圣”。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言:“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风毛鳞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作为一名以“伟大公司培训{dy}人”为定位的管理培训师,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到作为标杆的伟大公司,也就是那些赚大钱、担大责、贡献大、活的久的公司。而每家伟大公司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位乃至几位伟大的企业家。

几百年的全球商业史中,伟大的企业家无疑不少:盖茨、巴菲特、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帕卡德、高尔文、福特、波音、洛克菲勒……但有生之年能够让自己创办的两家公司全部成为世界五百强,并且将自己的人生理念、经营手法进行系统深入的阐述,并上升到哲学高度,可能就只有稻盛和夫一人了。更何况,稻盛和夫还健在,这是所有企业家的幸运,更是所有想成就美好梦想的普通人的幸运。

因此,在全球众多的商业{lx}当中,我认为,稻盛和夫是“当今商业{lx}中的{lx}”,就像在管理领域中,德鲁克是“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一样。


2009年11月,北京,CCTV《商道》栏目的记者问稻盛和夫:“当听到别人称您为“经营之圣”的时候,您有什么样的感想?”

稻盛答:“我不是经营的圣人,我是个普通人。我只是努力从中国的圣人、贤人那里学习他们的思想,然后竭尽全力去实践这些思想。另外我还有一个宗教的背景,它就是佛教。我把中国古圣先贤的这些哲学思想,还有宗教里优秀的哲学思想,作为我人生中的行动指针,然后进行实践。很多人把我称为“经营之圣”,我感到有些过奖了,如果说我是“经营之圣”的话,那么学习这些哲学思想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经营之圣”。


从稻盛的回答当中至少可以引发我们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稻盛说他是一个普通人?是因为谦虚还是事实却是如此?如果是事实的话,他到底有多普通? 2、如果说稻盛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那他到底是如何成就了如此不普通的事业?为什么他会说如果遵照正确的哲学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经营之圣”?

这两个问题归纳下来就是:1、为何稻盛说“我非圣人”?2、为何稻盛说“人皆可圣”?

解答这两个问题,幸好有了曹岫云老师所著的《稻盛和夫》一书。曹老师研究稻盛哲学多年,作为稻盛先生的朋友、事业伙伴和虔诚研究者,他可以说是“中国稻盛哲学传播{dy}人”;因为长期的积累以及与稻盛先生的多次接触,他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用六十个稻盛成长过程中的经典故事,汇集了《稻盛和夫》这本书。接下来,我就结合此书对稻盛和夫人生经历的叙述,来剖析“我非圣人”和“人皆可圣”这两大问题。


“我非圣人”

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鹿儿岛,小的时候是一个胆小腼腆、性格内向的孩子。小学开学{dy}天,由妈妈陪同,自然没有问题,但第二天听说要自己一个人上学,马上就哭嚷起来:“我不要上学。”虽然学校其实离家不远,但开学的{dy}个星期却每天都要家里人接送,到后来才慢慢习惯。

稻盛在小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孩子王”,成绩也算不错,但是却没考上当地的名校鹿儿岛一中,伤心之余,看到他原来的“小喽啰”竟然很多都考上了,更是郁闷。

当年(1944年)12月,他的小叔叔生病在家疗养,小稻盛非常担心,心想“要是染上肺结核那就麻烦了。”因此,为了怕被感染,每次经过他叔叔房门的时候他都是跑过去,而且还捏紧鼻子。但他的哥哥却不以为然:“不要大惊小怪,哪会那么容易染上!”稻盛的父亲对病重的小叔更是悉心护理。但结果他的父亲、哥哥都安然无恙。而母亲带稻盛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稻盛身上出现了肺结核的初期症状——肺浸润。当时肺结核还无药可治、死亡率极高,而他的大叔大婶也都是因为肺结核死去的。稻盛后来回忆说,自己那时情绪低落到了极点,“这样下去,自己也会象叔叔一样吐血不止,瘦的皮包骨头。”幸运的是,后来在东奔西跑躲避空袭的过程中,肺结核竟然不治而愈。

1945年。稻盛高小的班主任来到稻盛家说服他的父母,说“这小孩有特长,应让他再次挑战鹿儿岛一中。”结果再考,还是没考上。{zh1}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退而求其次,考上了鹿儿岛初级中学。

稻盛初中毕业后在哥哥的力争下,直升高中。在高三时,因为学校建新校舍,所以要求大家都去参加义务劳动。因为马上要高考了,复习很紧张,稻盛心生抱怨,觉得浪费时间。但还是担着担子去了,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高三的总共才去了三、四个人。他心里面就想,大家都没来,就自己这么听话,真够傻的。于是接下来三天,他都没去。结果在稻盛没去的第三天,老师开始点名。其他同学因为事先得到风声,赶在老师点名之前到达了现场,而稻盛因为被蒙在鼓里,点名时缺席。结果被老师狠批了一通:“心里只想着自己的高考,连义务劳动都不参加,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自私。”

在高三那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一次在鹿儿岛举办高中生棒球对抗赛,同学们都要去为本校球队去呐喊助威。球场离学校很远,要乘电车去,但稻盛没钱买票,有些犹豫。可他的同学说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进站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于是稻盛跟着大家一起混了进去。去时侥幸蒙混过关,回来时稻盛觉得这样不好,心中不安,决定徒步走回。但有的同学强调,只要夹在人群里将月票在检票员面前虚晃一下,定能过关。稻盛就跟着大家一同上了电车,但下车时因心里紧张、神色不对,被检票员一眼看破,别的同学都混过去了,就他被逮个正着,虽说是初犯,但检票员不管三七二十一,按惯犯处理,不但罚了几倍的钱,还被没收月票。第二天学校告示板上还将此事点名批评。老师还在班上批评他“破坏了学校的名誉。”稻盛极其郁闷,深感耻辱,而且还被同学嘲笑为笨蛋。

转眼到了考大学的时期,稻盛报考“大阪帝国大学”(今大阪大学),因为少年时患过肺结核,所以他立志要考大阪帝国大学医学部的药学专业。他这次吸取了初中升xxx的教训,专心用功、拼命努力、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在此之前的全国统一的适应性考试中,稻盛的成绩在鹿儿岛全县xxxx,因此自己很有信心。但结果却是不合格,没有考上。稻盛非常懊恼,不得已只好就读了鹿儿岛大学和医药有点关联的有机化学专业。


等到1955年大学毕业时,日本经济状况由高峰进入低谷,就业困难。稻盛虽然在鹿儿岛大学成绩优秀,但因为一不是xx大学,二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找工作屡屡碰壁。眼看马上要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稻盛很焦急也很沮丧。结果比较欣赏稻盛的系主任竹下教授出面斡旋,帮他联系了一家生产绝缘陶瓷瓷瓶的企业。但对方有一个条件,为了专业对口,学有机化学的稻盛必须从无机化学系陶瓷专业获得xxx书。稻盛学医不成,改学和医学沾边的有机化学,结果现在又要学无机化学,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但想到若错过这个就业机会,可能面临长期失业的痛苦,稻盛毅然决定改变专业,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全力以赴、奋起直追。他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潜心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拿到无机化学的学位,从而进入了那家名叫松风工业的公司。

满怀期待的稻盛毕业后来到公司,远远地看到职工宿舍就彻底傻眼了,眼前是一幢陈旧的感觉随时会倒掉的破房子。进屋一看,榻榻米破烂不堪,席草外翻。宿舍是公司的缩影:曾经有过辉煌的公司在稻盛进入时已经资不抵债,处于银行托管之下。过分的是,公司因为没钱,工资老是迟发,更不要谈什么奖金了。稻盛在公司时经常到附近小店买菜做饭。

稻盛后来回忆:有一次,小店老板与他搭话:“你常光顾,面熟了,在哪儿上班?”“在松风工业。”老板听了现出惊讶的神色:“什么?你怎么在那家破公司,老家在哪里?”“在鹿儿岛。”“怎么老远的来投奔这个破公司?时间待长了怕连老婆也娶不到呢!” 他历经艰辛,费尽周折,好不容易进入了松风工业公司,原本指望干出一番事业,但公司确是这么一番情况,如此破败,人家评价如此差劲。年轻的稻盛内心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个人的自我定位和认知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有“普通人”的自我认知。所谓的普通人,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不是绝顶聪明。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绝顶聪明的人的,比如,普通人二十岁才刚刚读大学,而却有人在二十来岁的时候甚至已经获得了xx学府的博士学位。

二、不是运气特别好。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人是运气特别好的,比如花几块钱买一注彩票,结果一兑奖,发现中了五百万。

三、没有显赫的背景。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人一出生就注定了他是名门之后,可以享受祖辈的荣光;或者是富豪之家,可以继承巨额财产。

以上面三个条件为标准,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上99.99%的人,都是普通人,或许有的人略好一点,有的人略差一点,但本质上,都是普通人。以这个标准我们去看待稻盛和夫的青少年时代,他无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刚读书的时候也会怕生;考重点中学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倒霉蛋;考大学没考上xx大学,只进入了一个三流的乡村大学;大学毕业时运气也不咋的,经济不景气,和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生朋友类似,发现找工作很困难;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工作的机会,发现专业不对口;去了公司上班,发现公司不但不xx,还不能按时发工资、行将倒闭。

所有普通人面临的困境、碰到的问题、遇到的烦恼、甚至心生的抱怨,稻盛先生都有过。我想,正是因为如此,稻盛和夫才有这样的认知:“我不是经营的圣人,我只是普通人”。


作为普通人,那就注定了小概率事件不太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坐飞机基本可以断定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买彩票基本上也不会中五百万;考大学基本上也不会成为省状元;年纪轻轻去创业时,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就是万幸了,更谈不上三、五年成为亿万富翁。至少,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那0.01%都不到的幸运儿。或者说,我们不能从“幸运儿”的假定出发,来规划自己和要求周围的世界。

作为普通人,我们就只能去遵循规律,靠自己的勤奋执著以及在此基础上炼就的智慧,去开创我们的人生,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去成就普通意义上的成功。有了普通成功的基础之后,再去着手所谓的非凡的成就。我想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了全球商业史上奇观的稻盛和夫,他会说:“很多人把我称为“经营之圣”,我感到有些过奖了,如果说我是“经营之圣”的话,那么学习这些哲学思想的人,人人都可能成为“经营之圣”。

所谓的“人皆可圣”,换句话说就是,成为“经营的圣人”是可以复制的。而之所以可以复制,一定是因为背后蕴含着可以复制的规律。那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天旗网-天旗中国 助力中国经理人快速发展!)

天旗网将为您寻找{zh0}最实效的管理文章及管理前沿观点!

标签:天旗网 天旗传媒 泰山管理学院 泰山管理论坛 山东mba 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 泰山企业家沙龙



郑重声明:资讯 【天旗风云人物:稻盛和夫-我非圣人_天旗网--助力中国经理人快速发展!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