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职高校长的理念和困惑_风神六号_新浪博客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

    我认为真正的校企合作,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机制全方位地跟企业接轨,就是要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就是我们职业中学要有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送到企业去以后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八年前,我们这所职业中学只有1000名在校生,当时我们每年收取的学费是1000元,一年总共100万元的收入,其中三分之一是收不进来的。八年后的今天,我的学校已经发展到4000多人,我们每年的学费已经提高到3000多元,家长还是拎着钱陪着子女来到我校排队报名。现在每年已经有1500万元可用资金。

 

让教师下企业,工资由学校照发

    企业不关注职业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没有职业教育的特点。一些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课教师,来到职业中学任教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何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师下企业是最重要的途径。

    早在1999年,我就把学校的干部与教师派到企业去,担任企业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让他们在企业{dy}线接受实际的锻炼。

    到企业挂职的教师,其工资由学校照发,我们不要企业一分钱。当时许多人对这个做法持有异议,人家校企合作都是向企业要钱,我们怎么反而往企业贴钱呢?现在我们的教师才明白过来,当年虽然贴了钱,而今,我们通过企业培训,每年从企业得到200多万元钱,而这个钱是企业愿意掏的,是很高兴给我们的报酬。

    这些年来,当一批批下企业的教师回来后,他们异口同声地告产技术、工艺诉我的一句话就是“豁然开朗”。老师在企业真实地了解到企业的生流程,知道了企业到底需要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使我意想不到的是,我校的老师编写出30种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与课题研究在省里屡屡获得了大奖。

    当时我校的一个中层主任到企业担任副总经理,研究了电动工具生活流水线,发现并改进了许多工艺,使得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八个百分点。八个百分点!就是200多万元的利润呐!

   

语文知识并不只是6本语文课本

    现在许多专家对职校提出质疑最多的主要是文化课问题,说职校不重视文化课教学、文化课质量不好等等,说到底还是用普高的标准衡量职校。要重视文化课教学这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如何理解文化课,文化课的内涵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就以语文课为例吧,语文知识难道就只是那6本语文课本?我认为远远不止。他还应该包括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当地的文化(如我们永康的五金文化)和时代{zx1}文化。

    一位语文教师下企业后对我说:“语文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工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在交际中善于说话,另外就是写作能力,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把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下来,能够写出一些调查报告,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很可能会得到企业的提拔重用。”

    如果打破现成的教科书,广泛搜集各方资料,选择报纸杂志电视上的材料让学生读,让学生看,到企业搞调查,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练演讲、练写作。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更受企业欢迎。

    

数学教学“重点”越突出,学生睡觉的人就越多

    我到过许多学校,观察过学生上课时的情况,发现学生在课堂里睡觉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我们对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数学与生活、与专业课、与企业的实例结合起来。我校有一位数学教师在企业里呆了一段时间后,回来上了一堂公开课。他根据企业的需求改革了数学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很好,所有学生都很有兴趣,没有一个睡觉。可是,这堂我认为很好的课被普高的专家判定为不合格。


 

职校在办学方向上存在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职校的办学方向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家长都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普高去读,一听说是职校,就不屑一顾,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想进去。于是一些职校就按普高模式办学,开办综合班,甚至改办综合高中,或标榜自己是按普高的课程上课的等等,借此以吸引生源。有的职校更想在高考中与普高抗衡,千方百计地提高升学率。凡此种种都反映出办学方向的问题。

    如果都是了为培养学生升大学,那还要办职校干吗?干脆都办成普高好了。

    在高中普及的今天,在我们浙江省人民政府率先提出实现普及高中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那些中考时成绩考得不好的学生,那些已经被应试教育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学生,那些老百姓的孩子,那些民工的子女,到底谁来培养?作为一个{gjj}重点职校,作为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职业中学,我们要不要培养这些孩子们!

 

我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拿到更高的工资

    有专家问我办学目标是什么,我回答说:“是为当地培训优秀的技术工人。”“为什么不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师?”我说:“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至少需要100个缝纫工人与之配套,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师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工人与之配套,如果我们中等职校培养工程师,那么高等院校培养什么?”

    曾有专家问我:“华校长,你不给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吗?”我说:“我更高的培养目标就是让我的学生在企业里拿到更高的工资。”这句话引起了争议。其实,在浙江,在当地,到处都是个私企业,一个私人老板会凭空地、白白地给出更高的工资吗?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学到更好的技能,我的学生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吗?在企业里赚到更高的工资,说明学生为老板赚了更多的钱,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了更多税收,等于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给他们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到企业里每月能拿到三千、四千元,那时老百姓就会问:“我的孩子一定要读普高吗?一定要读大学吗?读普高为了什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生存,还不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

 

八年的校长生涯,我{zd0}的困惑是什么

    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当地经济的情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新疆有的地方是养马的,而我们浙江永康是生产电动工具、防盗门,搞五金工业的,如果教学内容全国一个样,怎么能使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当地企业接轨?更何况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企业又怎么会喜欢我们的学生呢?

    我苦苦地思考,终于产生了一个简单的想法,既然我们招收这样的孩子,既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就应该是这么一句话:“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教什么。”

    我们无法改变企业的评价标准,只能改变学校的评价机制

    困扰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评价机制。

    有一位漂亮的女学生,能歌善舞,但是数学与英语的成绩很差,在普通中学里呆不下去,到我们学校来了。当时我校的许多班主任还不愿意接收她。然而这位学生在我校毕业以后,被安排到我熟悉的一家企业工作。几年以后当我回访她的时候,她的年薪已经长到了7万元。企业的老总对我说:“华校长,你的这位学生真是太好了,很会说话会唱歌,会接待会策划,又会组织企业的文艺活动,把我们工厂都搞活了。”我们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的反差是如此之大!

    对于企业的评价标准,我这个校长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改变学校自己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我们“发明”了一种叫做“替代学分”的评价机制

    现在提倡在职业中学里推行学分制,然而只是简单地通过考试,把百分制的成绩折换成学分,并没有什么意义,对学生的学习丝毫没有激励性,因而很难推广。

    我们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学分制变成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手段。我们“发明”了一种叫做替代学分的评价机制。你数学学不了,没有关系,期末考试只考30分,我们就给3个学分,不要补考。实际上学生考试考了30分,过几天补考就及格了,这肯定是假的。学分不足怎么办?你去寻找替代,我们学校有许多选修项目可以让你替代,你可以学电工,可以学数控、学书法,只有学起来,就能取得学分。如果考取技能证书还有附加分,例如取得中级证书加30个学分,取得高级证书就加50个学分。只要总学分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毕业,还可以评三好学生,可以评为学习的榜样。这个替代学分一搞,企业很拥护,学生学得很高兴,教师也教得很开心。

    我校的吴超同学,尽管英语成绩不好,但是他已经获得了数控高级技工的称号,企业已经开出5000元一个月的工资预订他,我校的施鑫寅同学,尽管他的数学成绩很差,然而他的书法作品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竞赛一等奖,他的作品已经能够卖钱。对这样的学生,我就发布校长令,号召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拿到学分

    职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一年考试两遍,像普高一样,用一张xx来衡量他的知识很不公平。

    对此,我又提出了“过程学分”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拿到学分。举个例子说,在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学生一个电动工具,请学生把它打开,请你找出线路设计里面的毛病,然后你怎么把这个毛病给解决掉。如果这一堂课大家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了,就给你一个学分,也不要考试了。这些学生对考试没有信心,但是解决问题他还是有能力的,把他们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与其作假,不如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我们的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就是起到了这个作用,让学生真正有一技之长,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拿到学分,理直气壮地毕业,让一个中考的失败者能以成功的姿态走向社会。

 

这种评价机制{jd1}有问题

    2002年市里评比教坛新秀,语文教师{dy}名是永一中的,第二名是永二中的,第三名是我校的。说是取二名,我校的教师就评不上了。数学教坛新秀也是如此。我说,这种评价机制{jd1}有问题。什么是好教师?职校与普高xx不一样。职校的教学能像普高一样以纲为纲、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吗?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都不一样。如果用普高的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只能引导职校教师在教学上去学普高,只能误导职校的教学改革。

 

必须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在办学中的作用

    1999年到2000年期间,我们学校出现了一些良好的势头,也得到了一些荣誉。一些普高校长说我们是“土八路”,是“乱搞”的。当我们每年发表或获奖100多篇论文、积累了3000万字的研究资料、写出近30种校本教材、连续多年获浙江省教育成果一等奖、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与科研兴校200强时,他们的偏见xx改变了。

    教育科研是从办学的实际中寻找切入点和突破点。

    我们最早研究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职校学生的就业率,接着就是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校企联合、社会培训、电动工具教育软件的开发等等。其结果不但多次取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要始终关注企业,关注农民

    农民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巨大市场,是职业学校新的增长点。注重农民培训,这是职业中学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农民培训可以提高我们职业中学自身的办学能力。2005年,我们把经过我们培训后的农民送到浙江大学深造,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级技工,他们回来后被当地的企业{qg}一空。当我们要送第二批、第三批时,四面八方的农民赶了过来,弄得我们安排不过来。

    我国农村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钱,没有参加培训,在家里过着贫困的生活。而我们的企业由于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产品质量老是提不高。我们在这中间做这个红娘,把经过培训的农民送到企业里面去,这真是两全其美、功德无量的事。

 

采用工学交替的方法,帮助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些老百姓的孩子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完成学业。我们采用工学交替的方法,把这些学生招到学校里面来,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在企业打工,用他们自己赚来的工资支付学费,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工学交替还能够加强中西部的合作。不久前,江西省吉水市的市长、教育局长带领他们的校长来到我们学校,跟我们签了约,决定把他们那里的学生送到我们学校来。因为他们的学生送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实行工学交替。我们暂时不收取对于他们来说是“巨额”的学费。等他们在工作中赚了钱,才用他们的工资来补交我们的学费。

    通过社会培训,我们把职业教育辐射到农村,辐射到企业,辐射到中西部贫穷的地区。

 

政府领导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需要我们校长去争取

    我们许多职校校长总有许多埋怨,说办学环境不好,说上级领导不重视,说生源过差,说“普高热”的围攻与冲击等等。确实,要办好一所职校,这些外因都是重要的。

    说实在,目前我们的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很不够的,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中央的精神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原因很多,职业教育的发展,人才对经济的支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而市长书记们的任期很短,与他们的政绩关系不大。

    但我还是相信"内因是决定因素"这句话。要办好职业教育还得我们自己努力。

    有一次当时的市委书记楼国华来校视察,对我说没有带钱来。我说:“你这一来,至少相当于给我们学校100万元。”他笑着说:“如果明天我又来,那不是200万了?”我说:“不,如果你明天再来,相当于给我们500万元。”“为什么?”我对他说:“你一来,记者一大群,报纸登、电视播,如果出现‘楼国华书记连续二天视察职技校’,那我们的基建工程谁还敢阻挠?”实际上,楼书记的多次视察,使我校的建设工程出现了一路绿灯,其价值远远不止500万元。

 

 对职教理念存在着争议

    几年来,对我提出的这些理念一直存在着争议。记得在一次高层的研讨会上,我讲了学校教学改革的情况,一位教授就把话筒拿过去说:“数学、英语考不及格怎么能毕业呢?”我说:“从传统意义上说,你这个说法没有错,然而作为职业教育的理念,你的认识却是错误的。我培养的是在企业一线操作的技术工人,为什么一定要懂英语?”

    有一位普高的校长问我:“你这样搞,文化基础不扎实,怎么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反问道:“这样的学生让你按普高的模式教,他考不及格,毕不了业,企业不欢迎,在家待业,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我们永康有一对双胞胎,姐弟二人。中考时姐弟两人的成绩都比较差,他们的父亲借了两万元钱把弟弟送进了普高,而将姐姐送到我们职校。3年后,就读财会专业的姐姐毕业了,被银行招了工,弟弟却因考不上大学,整天在家呆着。姐姐{dy}个月领到1500元工资,拿出其中的500元递给弟弟说:“弟弟,拿去买一件衣服穿吧。”这时,弟弟哭了,在场的父母和我也流下了泪水。如果当时那位教授在场,就会明白什么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育资源严重落后于普通教育

    这几年,我们浙江省提出了职普比1:1的目标,并作为评比教育强市(县)的硬性标准。这一政策对发展职教事业在宏观调控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应该为之而欢呼。然而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可不是1:1!我调查过金华市与我们永康市的情况。以永康市为例,普高有8所,近几年资金投入是3个亿,高级教师约200人;而职校仅有3所,近几年资金投入是3000万元,高级教师仅仅是30多人。职校的教育资源大约是普高的十分之一,却要承受在校生1:1的任务,这谈何容易!

    另一个就是政策环境问题。例如人才政策,我们职业教育非常需要的是技师类的人才,我们想引进技师,然而有关政策规定,只有副高以上的才算是人才,技师不属于副高以上,因而也就不能引进。

 

企业老总找我喝茶

    最近,一位企业老总找我喝茶。我问他:“八年前,我来到你们企业调研,你不愿意见我,只派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应付我。而今天你为什么要千方百计请我喝茶?”他告诉我说:“市长是解决我的土地问题,行长是解决我的资金问题,你这位职业中学的校长是解决我的人才问题。现在我缺的是人才,是优秀的技术工人。”这位老总又说:“校长,说真的,以前你送给我的学生,有些连螺丝往左转往右转都不知道,我又怎么会喜欢你呢?”这番话告诉我一个很真实、很朴实的道理:中国的企业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职业教育。但是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为他们培养优秀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怎么办?一位职高校长的理念和困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一位职高校长的理念和困惑_风神六号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