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进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中字"头权重蓝筹股已经启动。而且近日资金有从前期抗跌股向前期超跌股流入的迹象。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抗跌股如医药、电子、IT等动态市盈率均已经较高,而一些银行、地产、有色、交通股仅有10倍左右的动态市盈率;另一方面抗跌股的股价一般较高,而超跌股的股价很低,按照以往的经验看,强势股的补跌往往暗示着市场即将见底。
二:估值水平提示底部迹象明显:
A股历史估值底部都是在极度悲观情形下出现,如2005年的历史估值底部是因A股的制度缺陷担忧所形成的,2008年的历史估值是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出现的。目前金融服务、采掘业、建筑建材、房地产、化工的市盈率分别为12.67倍、17.39倍、19.84倍、19.99倍、20.87倍,成为市场估值{zd1}的5个行业。
大股东增持潮在A股市场历史上并不鲜见。据统计,A股市场共发生过两次增持高峰,{dy}次发生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当时市场整体PE估值水平基本在14倍附近;截至目前,A股市场历史{zd1}PE估值水平从未跌破过12倍,其间上证指数波动区间在1000到2000之间。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从5月开始),总体趋势是市场越低,增持数量越多。2008年5月至9月,产业资本对二级市场的增持进入密集期。10月,A股迎来了{jd1}低点1664点。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态称:全国社保基金将提高入市比例,到年底将提高股票占总资产的比重至30%。此举既是为即将上市的农行保驾,又是对目前低点位的认可。从历史经验来看,社保基金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质和担负的社会责任,而且社保基金抄底发生大幅亏损的可能性较小。二:估值水平提示底部迹象明显
A股历史估值底部都是在极度悲观情形下出现,如2005年的历史估值底部是因A股的制度缺陷担忧所形成的,2008年的历史估值是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出现的。目前金融服务、采掘业、建筑建材、房地产、化工的市盈率分别为12.67倍、17.39倍、19.84倍、19.99倍、20.87倍,成为市场估值{zd1}的5个行业。
从近期银行、地产板块的走势上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个股已经拒绝下跌,并在逐步盘出底部区域。同时数据显示,本周仅两个板块资金净流入。银行类板块排名{dy},本周资金净流入4.88亿元,地产板块本周资金净流入3.105亿元。而随着房产税的逐步清晰,地产政策的调控已接近极限,房产市场的价格反应是一个逐步消化调控政策的过程,而股价的过大跌幅早已透支了房产价格下跌所能反映的利润下降的空间。因此地产股价下跌的空间已基本不存在
六:绝望之时就是大盘见底之日:
股民在经历了几个月以来的单边下跌后,心理状态已然成了"炒的不是股票,而是寂寞"。因此,投资者对待后市无需悲观绝望,行情在绝望中诞生,历次大底都是如此。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