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
?
一、我国淡水鱼类资源的基本概况
1.淡水水面面积广大
我国陆地面积辽阔,境内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据不xx统计,我国内陆各类水域面积,包括湖泊、地塘、水库和江河等,共有1747万公顷,是世界上内陆水域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另外,还有可以进行养鱼的水稻田276多万公顷。这些为丰富多样的淡水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2.鱼类种类繁多
我国是淡水鱼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有709种和58个亚种不入海的纯淡水鱼,64种洄游性淡水鱼。其中鲤科鱼类最多,约占1/2;鲇和鳅科次之,约占1/4;其他科的种类占1/4。它们半数以上是我国特有种,多数具有经济价值,有的还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众多的经济鱼类中,主要的有60多种,如中华鲟、白鲟、裸腹鲟、鲤、胭脂鱼、鲤、鲫、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翅嘴红鲌、蒙古红鲌、圆口铜、青海湖裸鲤、黄鳝、鲥鱼、鲈鱼、鲚鱼、大马哈鱼等。它们大多不仅成熟期短(多在2~4年成熟)、产卵多,而且生长快、产量高。其中的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还是我国的珍稀鱼类。中华鲟为我国所独有,它是一种大型鱼类,在其主要产区四川有“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的渔谚,其肉与卵均为席上佳肴,尤以鱼卵制成的鱼子酱最为珍品;此外,在研究鱼类演化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3.主要经济鱼类适应性强,分布广
如鲤、鲫、鲢、鳙、草鱼、黄鳝等,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利用价值较高。
4.鱼类资源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各地的鱼类区系组成也有一定的差异。按照鱼类生态环境和鱼种的差异,可将全国划分为六大鱼区。
(1)东北鱼区。鱼类耐寒性强,以冷水性鱼类为主,共100余种。有代表性的是鲑鱼类,包括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鲑及麻哈鱼,还有江鳕鱼等。
(2)华北鱼区。主要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海河等水域。本区径流量小,湖泊水面少,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鱼类生活,鱼种少,以温水性鱼类为主。主要有鲤、鲫、蝗、赤眼鳟、红鲌鱼、中华细鳊、鲇等。
(3)华中鱼区。主要属长江流域。这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温较高,饵料丰富,鱼种多达260余种,以温水静水性鱼类为主。主要有鮠、鳊、鲴、鲢、青、草、鲚、鲥、香、银等鱼类,还有中华鲟、白鳄。
(4)华南鱼区。包括浙闽东部、台湾、粤桂南部、滇南。该区发育了南方型的暖水性鱼系,鱼种丰富。主要有鲮、鲇、鮠、鳊、鳃、青、草、鲥等鱼类。
(5)宁蒙鱼区。主要包括内蒙古高原内陆水域和河套地区的水域,是一个与周围联系很少的淡水鱼区。该区种类贫乏,主要有鲤、鲫、麦穗鱼、铜鱼、赤眼鳟等。
(6)华西鱼区。包括新、青、藏、甘的全部和川西、滇北地区。区内大部分地区地势高耸,气候寒冷干燥。鱼类以冷水底栖型的裂腹亚科和条鳅亚科为主。
二、我国淡水鱼类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闸坝)损害鱼类资源
建国后,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这有利于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水面,扩大了鱼类生长繁殖的场所。但也因为修建了拦河闸、坝,隔断了一些洄游性鱼类及水产经济动物的洄游通道,致使鱼、蟹减产。例如,长江鱼产量由50年代{zg}年产45万吨降到现在年产20万吨的水平,且个体越来越小。中华鲟就是洄游鱼类,成年的中华鲟从东海进入长江,到长江上游四川宜宾附近的金沙江产卵,小鱼孵化出来后顺江漂流入海。1981年葛洲坝工程截流,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造成长江中下游鲟鱼产量一度大幅度下降。
2.不合理捕捞损害鱼类资源
捕捞合理与否,可以从起捕鱼类的规格和捕捞季节两个方面来衡量。而现在我国许多地方,捕捞单位增多,船网渔具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捕期越来越长,网眼越来越小,鱼越捕越小,普遍存在着在鱼类繁殖期滥捕亲鱼和幼鱼的现象,使鱼类丧失了繁殖和生长的机会,资源减少。
3.围湖造田损害鱼类资源
“八百里”洞庭已被围去17万公顷,鄱阳湖被围去8万公顷,太湖被围去16万公顷。这些水域大都是水草丛生、饵料丰富、适宜鱼类生长繁殖的场所。因此,围湖造田对水产资源损害很大。
4.水土流失损害鱼类资源
如黄河流域从青海到潼关段,每年七八月因山洪暴发,水中含泥沙过多,鱼鳃被淤塞,鱼呼吸困难,引起大批鱼类死亡。
5.工业废水污染损害鱼类资源
嫩江、松花江、辽河以及珠江水系,因受工业废水的污染,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甚至毁灭性的损害。
此外,毒鱼、炸鱼、电捕鱼等不良捕鱼方式也使鱼类资源蒙受一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