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 趣_东来_新浪博客

 

一直难以割舍的爱好,便是围棋。若数日不对局,便自觉无趣。围棋被喻为“东方人的智力魔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因为多年来我一直钟情于这种深奥的游戏,每有小得,便欣喜若狂。

说起与围棋的缘分,那得到推二十年,我的故乡是个茶马古道上的小镇,数百年的人们,平时有种棋类游戏——象棋,小镇上的象棋的氛围极为浓厚。一棵老槐树下,或者是一个小铺面里,或者农家小院里,随处可以看见下象棋的人影,或娱乐,或xx,镇上出过很多象棋高手。但对于围棋,很少有人会下。把围棋带入我的世界人是我的表哥,他当时在重庆念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大约受重庆围棋文化的影响,他学会了围棋。一个暑假,表哥和一个同学到我家做客,随身携带了一副围棋,他们下围棋的时候,我和另外一个男孩就在旁边观望,便悄然学会了围棋,这个男孩就是我最小的哥哥——我们家老三。表哥偶尔外出,我和老三就开始对局,围棋就这样走入了我的世界,不过那时候只是一个启蒙阶段。表哥度假的时间只有10来天,表哥回舅舅家以后我和老三没围棋下了,但对于围棋已经很入迷,当地又没有围棋卖,于是就自己画了一张棋盘,用苞米和四季豆替代黑白棋子对局,棋盒子就是两只瓷碗。这样对局一直持续到后来老三到县里念高中。因为考大学是件大事,后来围棋就渐渐疏淡了。

我在贵州工学院读书的时候,又拾起了阔别近十年的围棋,贵工有很多业余高手,业余五段的棋手就有好几个,我的围棋水平真正入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终于有了一副自己围棋,那是一副玻璃围棋,我在学习之余,就是靠这副围棋自得其乐。我从生活费里省出钱来买到了很多围棋书籍,闭门造车,研究起围棋来。课余时间打谱和对局都是非常享受的,很多棋闻弈事也深深吸引着我,少年天才李昌镐频繁获得世界{gj},东渡日本的吴清源称霸日本棋坛三十多年,棋圣聂卫平在中日擂台赛上刮起强烈的旋风等等,巨匠们的光辉笼罩着我,让我对围棋产生一种无限追求的想法。但无意间读到令我十分震撼的一句话:“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那时候我正好20岁,这句话是几乎是围棋界的真理,它让我勉强从围棋的痴迷里走出来,但对局的快乐依然让我放不下围棋。

毕业后到安顺工作,安顺也是个围棋文化非常浓厚的城市。这时候我接触到了很多跟我一样热爱围棋的人,他们对于围棋的理解比我更为深刻,态度也比我更为痴迷。其中有些人甚至为了围棋,甘愿过着潦倒的生活,甚至于妻离子散,把毕生的精力放在围棋上。这些年,安顺围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正是这些爱好者之功劳。

网络的出现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也是一种福音,巨大的平台拓宽了我们对局的范围,在“弈城围棋”或者“新浪围棋”,随时可以找到日韩两国的棋手对局,{zx1}的高手对局棋谱也很容易在网络找到。总之网络对局成了棋迷们过棋瘾的主流方式,我有个博友是个女孩子,热爱围棋,同时也是个诗人,棋力很强,她创作了一百首古体诗,记录了自己的对局感受,十分令人感动。我也是靠着网络对局度过很多愉快的时光,交了不少棋友。

多年来围棋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快乐都源于围棋。对局总有多种复杂的情绪,譬如失利的懊悔,得胜的开心,下出妙手回味无穷,出了昏招的自责,翻盘过程的艰难和兴奋。这些复杂的情绪就是生活的缩影,先哲们总结了一句话——“事事如棋局局新”,在围棋中体会生活,得来格外容易。所以一个棋手对于生活态度,往往比一般人简化得多,对待生活中的成功失败,会更加坦然,因为一盘棋只有两种结果,胜或者负,对弈者在对局中已经无数次体会成功与失败,所以对待成败的态度也自然简淡。

人生如棋,果然!

 

2010.6.2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弈 趣_东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