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风博客藏风聚水» 中医养生:神奇的药酒

中医养生:神奇的药酒药酒,古代同其它酒统称醪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汤液醪醴论篇。醪醴,就是用五谷制成的酒类,醪为浊酒,醴为甜酒。以白酒 、黄酒和米酒浸泡或煎煮具有xx和滋补性质的各种中药或食物,去掉药渣所得的口服酒剂(或xx和食物与谷物、曲共同酿制),即为药酒。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制可以增强药力,既可xx疾病和预防疾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xx。滋补药酒还可以药之功,借酒之力,起到补虚强壮和抗衰益寿的作用。远在古代, 药酒已成为我国独特的一个重要剂型,至今在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中,仍享有较高的声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药酒作为一种有效的防病祛病、养生健身的可口饮料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一杯气味醇正、芳香浓郁的药酒,既没有古人所说的良药苦口的烦恼, 又没有现代打针输液的痉,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佳酿美酒的享受,所以人们乐意接受。诸如人参酒、鹿茸酒、五加皮酒、虎骨酒、国公酒、十全大补酒、龟龄集酒、首乌酒等享有盛名的药酒,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中国的药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xxx,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药酒的特点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xx、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博物志》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xx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酒为百药之长:《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zh0}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xx的效果。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xx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xx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药酒的历史1. 远古时期的药酒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xx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xx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xx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xx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xx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xx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xx成分可充分溶出。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黄帝内经》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鸡矢酒治臌胀,等等。2. 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xx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朝齐梁时期的xx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xx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3. 唐宋时期的药酒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xx多达一百多例。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圣济总录》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4.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饮膳正要》是我国的{dy}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刊。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xx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除此之外,《本草纲目》 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方约为200多种。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饮馔食疗,文学艺术等。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咸丰十一年(1861年)刊行。书中的烧酒条下附有7种保健药酒的配方,制法和疗效。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酒基。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别。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明代朱棣等人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明代吴旻的《扶寿精方》,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一是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明代《扶寿精方》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xx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二是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xx,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xx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xx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xx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xx以及补甸养阴xx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医方考》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xx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中医药酒自制药酒在中xx剂学上被称为酒剂,一般是把可入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按一定比例浸泡在白酒、黄酒或葡萄酒中,使xx的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因为酒有通血脉、行药力、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药配伍可增强药力,既可防病,又可用于病后的辅助xx。制作药酒是有讲究的,应选50-60度的优质白酒,酒精浓度太低太高均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对不善饮酒者也可采用低度白酒、黄酒、米酒或果酒等为基质酒,但浸泡时间可适当延长。药酒{zh0}贮存在细口长颈的玻璃瓶或其他可密封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处,室温以10℃-25℃为宜。药酒有很多优点,如吸收迅速、剂量易掌握、易保存等,但服用时应注意:1. 自制药酒(治病或滋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进行,不宜过量;2. 妇女妊娠期、哺乳期不宜饮用;3. 老年人因新陈代谢较缓慢,用量应减少,儿童不宜饮用;4. 遇感冒、发热、呕吐、腹泻时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5. 肝病、消化系统溃疡、高血压、冠心病、中风、xx、心功能不全、浸润性肺结核等病患者不宜饮药酒;6. 育龄夫妇忌饮酒过量;7. 骨折后忌饮酒过量;8. 对酒过敏者或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或慎用药酒;9. 饭前服用,以温饮为佳;10. 对于xx性药酒,应病愈即止,不宜长久服用。以花入酒对养生有一定疗效,这是因为入药的花在xx、xx方面的作用较突出,给大家介绍几种以花入酒、自制药酒的配方:明目杞菊酒:枸杞子60克,菊花12克,白酒1200毫升。将以上2味去杂质,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天后去渣,即可。可滋补肝肾、明目,适用于目眩、目昏、多泪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菊花清明酒:菊花(去蒂)20克,枸杞子20克,当归9克,熟地黄9克,白酒1000毫升。将以上4味洗净,晾干,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脑明目,适用于肝脉失养所致的头晕目眩、疲惫、多梦等。日服2次,每次10-15毫升。金银花酒:金银花50克,甘草10克,黄酒150毫升。将以上两味洗净,加水600毫升,煎成150毫升,再加入黄酒,略煎即可。可xxxx,适用于疮肿、肺痈、肠痈等。日服1剂,分3次服完。白菊花酒:白菊花150克,白酒1500毫升。将白菊花放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可。可清肝明目、疏风xx,适用于xx日久不愈,时发时止,且视物昏花、头发干落、心胸烦闷等。日服2次,每次15-20毫升。 关键词:药酒中医养生

郑重声明:资讯 【藏风博客藏风聚水» 中医养生:神奇的药酒】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