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报:电子杂志方兴未艾,另辟蹊径的潮流消...

2010-06-21 10:53:05 来自: (冒险人生)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史辰生
  实习记者 于舒报道

  从《OUT》看电子杂志的方兴未艾

  现在还不知道电子杂志?那你就OUT了。还没有订阅或者读过电子杂志?你也OUT了。

  电子杂志,即是xx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作为一种新生代的力量,电子杂志正在迅速蹿红。从2003 年台湾的KURO音乐软件公司“飞行网”推出的中国{dy}份数字化互动杂志《酷乐志》到今天《OUT》电子杂志在中国的风行,电子杂志在中国以一种强有力的姿态成长着。

  平媒受到新的挑战

  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如果想达到宣传效果,使得自己的销售额增加,选择的宣传方式不外乎制作广告彩页、电视广告等,这些方式经过长期的论证、实践、完善,无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企业也从成功的营销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但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感到传统媒体的不足。比如广告的投入,想要达到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上一些有影响力的频道,但是这些频道的广告费用高得令人咂舌。而且,《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进行采访时发现,商家虽然花了大价钱作了广告,但消费者对此的认知程度并不高。

  在走访北京学院南路和国贸附近的报刊亭时,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竞争的激烈,同质化产品的大量存在,而且杂志价钱愈来愈高,购买的人群逐渐缩小。

  报刊亭的经营者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定价高的时尚杂志往往通过赠品吸引消费者,往往赠品的价格超出杂志本身很多。长此以往,杂志能否继续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怀疑。

  记者随机在国贸附近的报刊亭采访了一名在附近上班的孙小姐,她表示现在购买杂志比以前精打细算,除非某期杂志内容非常吸引自己或者赠品超值,自己才会选择购买。孙小姐还表示,现在对信息的浏览主要来源于网络。

  不看《OUT》?你就OUT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电子杂志的风生水起。电子杂志有平媒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运用丰富的多媒体手段来表现一个主题和观点,另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节能环保。而且,纸质杂志一般只有在发行初期受到大家关注,时效性比较强,一旦过期,就会下架成为“过刊”处理,被打入冷宫,在报刊亭不起眼的地方廉价销售,为新一期杂志腾地方,在这一点上,电子杂志显而易见也不太受限制。

  带着种种新奇,记者在新浪的电子杂志平台上也体验了一把,进入了论坛里人气颇高的《OUT》。这是一本讲述都市新锐如何突破固有生活模式从而踏上追梦旅程的电子杂志。记者在大众免费版里下载了今年6月的一期专题为《毕业生》的杂志,点击进入,背景音乐响起。一篇篇关于校园、关于学生时代、关于青春的文章,伴随着一首首熟悉的校园民谣,格外能触动人的心弦。而更多新鲜的生活主张如《归田园居》、《人人都上学习班》、《不花钱旅行》,也在音乐、图片、各种flash{tx}的映衬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感叹,这样的感觉是纸质杂志无法比拟的。记者在《OUT》电子杂志主页还发现,如想在《OUT》阅读深度版杂志,则可以方便地用网银或手机短信付款,每期2元钱。这2元钱能买到大概相当于200多页的纸质版杂志,而且电子版里还拥有如电影片段、互动动画等这些不可能出现在纸质杂志上的内容。不看《OUT》,真就OUT了。

  中国目前电子杂志大多数都是免费的,《OUT》采用付费下载的方式消费者是否愿意掏腰包支付?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OUT》电子杂志负责人乌实,他告诉记者,《OUT》是从今年4月开始进行收费的,此后每月付费下载的平均约1万名读者,这个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因为《OUT》和《心探索》(《OUT》旗下另一本电子杂志)注重的是版权内容,以内容为卖点,而不是靠单纯的点击率去赚广告。在《OUT》深度版开始付费购买之前,网站做过市场调研,2/3的读者表示,如果内容够好愿意进行支付。而《心探索》由于是更专业的心理内容,从一开始就是收费的,读者也愿意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付费。在国外,付费购买电子杂志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整装待发 走出瓶颈

  尽管电子杂志的发展如火如荼,传统杂志还是独霸一片天地。纵观电子杂志的消费人群,以35岁以下为主,这也和人们对网络的认知程度有关。而且电子杂志在盈利渠道、知识产权的维护、技术知识的推广等方面存在缺陷,这也成为制约电子杂志的瓶颈。

  目前,新出现的电子杂志主要以流行和时尚为主,因而主要的阅读人群也大多是网络上追寻时尚潮流的“新新人类”,相比传播多元化内容的传统杂志,如今的电子杂志还逊色几分。对此,乌实坦言,要建立长期品牌,电子杂志还需要优秀版权内容的积累。

  因此,像《OUT》和《心探索》这样内容为王的电子杂志,一出现就受到读者的高度推崇,发行量节节高升。深入内容,坚持品质,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博取众长 抓住机遇

  在国外,电子杂志一直就是一个主流的传播渠道,无论是早期的电子邮件方式还是现在的Flash、PDF杂志,技术形式在变,但内涵与商业模式并不曾改变,只是越发容易被大众接受,并越发精美细腻,引人注目。而平面媒体电子化以及数字出版,也是这两年的焦点话题。不少传统媒体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作出了选择。

  随着电子书阅读器Kindle的推出,图书业的数字发行更掀起了翻天巨浪,并且刺激了硬件供应商、手机运营商以及内容供应商等多个新的增长模式。据悉,2009年通信展中国移动主推的四大热点中,其中就包含电子杂志。

  不久前,《日本侨报电子周刊》在日本{zd0}的电子杂志发行商玛格网站主办的“人气电子杂志”评选活动中获得首次设立的“长寿奖”。玛格网站1997年创立以来一直{lx1}日本所有电子杂志发行商,旗下拥有约3万家电子杂志,定期订阅者高达数千万人。

  今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宣布旗下的星尚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产业群不仅包括传统媒体,还包括新兴媒体的星尚网、电子商务、电子杂志和手机电视。黎瑞刚作为中国2005年度的xx创新传媒人物在北大发表演讲时提出,尽管电子杂志现在不能挣钱,但任何事物都有被用户熟悉的过程,电子杂志这种形式很好,但需要一定时间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如果想将电子杂志做成一个成功的产业,和平媒平分秋色,还需在很多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改革,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也庆幸地看到,一些真正坚持优秀原创内容的电子杂志品牌,正在把人们从廉价信息的汪洋中引向一个互联网的精读时代,用无限的用心专注于这一行业永远的核心价值——内容。

  记者手记


  清晨,走进大望路《OUT》工作室,不算很大的地方,每个人都忙碌着。从2007年《OUT》vol.1发行至今,《OUT》见证了电子杂志行业的起起伏伏。

  在经历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后,行业受到震动,大批人马撤离,《OUT》依旧坚持至今,做成国内xxxx的电子杂志,有了大批忠实的读者,线下活动一呼百应,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

  电子杂志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新兴事物,习惯了传统阅读的消费者认为电子杂志挑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正如一个新事物普及的初期遇到的种种质疑一样,电子杂志也正在接受大众的检阅,迎着鲜花和唾骂而上。

  其实,很少有新兴事物是一出现便被人们认可、赞同的,大都经过了怀疑、徘徊到最终的成功。至于成功与否,决定于这个新兴事物是不是真的有强大的优势,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十年来有太多这样的例子:从听广播、看报纸到习惯上网看新闻、习惯阅读手机报;从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争论,到现在人手一台数码相机。没有一种习惯是天生的。

  有理由相信,这些坚持内容为王的电子杂志,在不久的将来发展会愈来愈好,电子杂志产业也会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实惠。


(115070)
(76289)
(45606)
(15948)
(103189)
(150000)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产经新闻报:电子杂志方兴未艾,另辟蹊径的潮流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