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订单化” 职专学生不愁就业_福建绿色心理咨询中心 ...
冠捷班”、“雪人班”、“星网锐捷班”、“新大陆班”……1日,在福州电子职业中专采访时,发现了不少这样有趣的班级名称。

    原来,这些班级的名称都源于校企合作。如“冠捷班”是学校和冠捷电子公司合办的,“雪人班”是学校和雪人制冷公司合办的。

    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校长王炎说,这就是学校推行的“订单教育”冠名班,学校和企业根据办学条件和用人需求,由企业提早下招收员工的订单,校企合作招收企业冠名班级的学生。

  成效:学生不愁就业 企业不愁用工

    王炎告诉笔者,订单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使企业用人有计划性,学校招生有方向性。企业把岗前培训提前放在了学校,学校把技能实训提前放在了企业。3年来,学校共招收冠名班学生近500人,毕业生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职业院校办学的成功所在,就是看它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福州电子职业中专的办学模式类似,我市不少职业院校纷纷采用订单化的职业教育,有效突破了就业瓶颈,也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拿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冠捷电子联合办学来说,它们从2007年开始合作开展基于核心技能的订单培养,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中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了“冠捷订单班”,培养的相关技术人员上岗即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相关操作领域的“用工难”问题。

    从福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职业院校先后与17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先后合作成立了8个职教集团和中职教育8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建立起长效性的校企合作平台与机制。各职教集团内的学生有80%都在集团内的企业学习,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就留在了企业就业。实现了学生就学即就业,上学就定岗,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生产线”。

    局限:校企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尽管订单培养的职教模式成效明显,但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行情也在不断看涨,我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校企合作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我市的职业教育规模总量偏小,办学力量不强。我市的五大支柱产业,除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有相对应的职业院校专业在招生外,纺织、塑胶制品以及食品加工等产业,在我市的中职学校尚未开设相应的专业。究其原因,不少职业院校的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制造业类的专业办学投入很大,师资要求高,学校无法承担起这些专业的办学高成本,校企合作办学也就无从谈起。职业院校只好“避重就轻”,多办投入较少的第三产业专业。

    其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也面临尴尬的局面,许多企业把合作的基础仅仅窄化为满足自身的用工需求,一旦没有了这个需求也就没有了合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实习过程往往只有“工”,没有“学”。 再加上学生实习的劳动保护、安全保险等诸多实际问题没有法律保障,对于企业来说,和学校联合办学风险大于收益,得不偿失。

  出路:制定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福州市经委、劳动保障、教育等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开始探讨、制定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机制、体制,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培养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比如,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支持职业教育、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允许企业适当提高职工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列入成本开支;对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予以补助,对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收入,适当减少税费;鼓励企业将旧的不需要的设备捐赠给职业学校,供学校开展实训使用;对校企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奖励等。还可以通过改革体制,强化市职教工作联席会议的功能,协调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利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监督校企合作落实,特别是有关部门要向职业学校提供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计划,对职业学校在办学和管理体制上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

文章摘自:http://www.fjedu.gov.cn/html/2009/11/377_58673.html



郑重声明:资讯 【福州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订单化” 职专学生不愁就业_福建绿色心理咨询中心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