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摄影核心技法_摄手_新浪博客
标准
    灯光 这是对完成作业至少所需灯光的描述。推荐的光源(泛光灯、聚光灯、补光等)依其目标和效果(例如产生层次)被列出来。如果使用影室闪光灯,则用开放式闪光灯代替聚光灯,散射闪光(柔光箱、伞)替代泛光灯。
    道具 这是推荐的一些其他物品,它们用在画面范围里面,用来增强照片的构图和设效果。道具的使用依据个人对图像的预期来选择。
    背景 在前两个作业里,背景颜色跟简报的标准密切相关。在黑色背景上很难产生立方体的前景阴影。而拍摄球的作业里,在现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还难以在白背景上控制强烈的背景光。其他作业里背景的选择由你自己发挥想象力。
    曝光 为了领会测光技术,应照着简报里指出的方法来做。在前面的作业里,还要求灯之间的光比(主光和补光的比例为2:1)。光比用你的测光表来测量。
    技术 技术是指用摄影师控制的所有元素去满足作业里指定的要求。包括使用相机、灯光、曝光和构图去创造一幅xx满足简报要求,并满足摄影师预期的照片。
    
光位图
    光位图是表述灯光、相机跟主体之间相对位置的一个示意图。但并没有在这里面标识具体数值,因为这根据所用灯光的输出及主体的尺寸不同而会发生变化。不过,重要的是重现光照的方向和品质。因此光位图是试验和增长知识的开始。光位图应该是你拍摄手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1 立方体
    标准
    灯光 直射聚光灯和泛光灯,加上反光板让立方体3个面上产生不同的影调。
    道具 可选。
    背景 白色。
    曝光 入射光测量读数。聚光灯和泛光灯的光比为2:1,泛光灯和反光板的光比为2:1。
    技术 拍出一张单色立方体的图片,立方体要有前景阴影,3个面的影调范围各不相同。
打开两盏灯。将一个反光板(一块白卡)放在从相机方向看的立方体的右边,跟主体的距离大约为泛光灯的一半。用手遮挡着测光球,从主体方向测量一个白卡反光的入射读数。向主体来回移动白卡,直到测光读数比泛光灯的少一挡。这样立方体左右侧的光比就是2:1了。检查光比之后,直接从立方体前方对着相机测入射读数。这样得到所有读数的平均值以及“正确”曝光。检查对焦并选择一个f挡(使用预览功能)使得立方体前后都清晰合焦(景深)。在曝光之前还要{zh1}检查镜头眩光。
    
    光位图
作业3 “质地”
    标准
    灯光 直射聚光灯低角度照射主体。 散射的背景光。
    道具 极少。
    背景 突出主体或者不显眼的色彩或影调。
    曝光 入射测量读数。光比自主选择。
    技术 用照射对比度去强调主体质感,获得阴影区的细节。
将前灯和背光灯都关掉。将另一个聚光灯从画面的左侧照向背景。调整灯的位置让它在纸板后面产生一圈直射光。然后在灯前装一个蓝色的耐热滤光片。在全点光和全泛光之间切换,以达到理想的渐变效果。测量一个照射到背景上的入射读数。调整灯光,匹配前灯的测光值。打开前灯和背景灯。为构图、灯光和曝光做{zh1}调整。降低任何过分的高光。要保持阴影区域的{zd0}亮度,{zh0}调整主体位置而不是调整散射灯光。检查镜头眩光。
    
    光位图
作业5 “金属”
    标准
    灯光 散射光、反射光加选择性补光。
    道具 跟主体相关的。
    背景 有粗糙、厚重的质感。
    曝光 在高光入射或反射读数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技术 保持高光部分细节充分,阴影部分有一定细节的同时,使用灯光和对比度增强主体的粗犷感。
将第三盏聚光灯放在从相机方向看的轮齿的右侧。靠近灯放一张描图纸或者其他合适的散光材料。向主体前后移动描图纸,以降低金属表面的过度高光。在灯前装一个粉色的耐热滤光片。做些试验,直到效果合意。打开背光灯。为了确认主体亮度范围,对高光和阴影测量反射读数。如果光比低于32:1(5挡),那么高光和阴影都会留下一些细节。为了曝光,既要测量均匀照射区域的入射读数,也要测量大约18%灰色区域的反射读数。调整这个读到32:1(5挡)以内,达到想要的效果(阴影和高光的曝光)。
    
    光位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静物摄影核心技法_摄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