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情谊
1月8日晚,原东风农场北京知青李在延、张承代、张劲辉、邵玉玲、向萌等发起了“东风农场北京知青2010年迎春会”。聚会在东长安街的一个“蒙古人大酒楼”举办,是专门给属虎的北京知青举行的。从2006年起,他们每年给当年满60岁的知青庆寿,这已经是第五次了。这次聚会有近200人参加。我是属虎的,被要求必须参加。尊敬不如从命。我和谢军、皮子刚、宋学武、陈伊利、张广勤、柯燕等七八位二分场的知青参加了聚会。(邵玉玲、李在延博客做了精彩报道。)聚会热热闹闹的搞了4个多小时,有蒙古人酒楼的蒙古族歌舞表演,有知青的代表发言,有东风知青合唱团的合唱及知青即兴表演。聚会给属虎的十七位知青祝寿,把聚会推向高潮。会议组织者购买了生日大蛋糕,准备了生日礼物。
捧着礼物,在一片聚光灯的闪耀下合影,我心潮起伏。这是我{dy}次过这样规模、这样热闹的生日,座山雕的威虎山百鸡宴也不过如此了。在这个氛围中,我感触多多。
一是时光荏苒,我们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下乡青年,转眼奔六,满一甲子了。“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当年的激情少年,尽管前途各异,但在世间俗路上的奔波劳碌和年轮里的奔腾翻滚,现在都已华发早生、花眼朦胧了。我们从60年前的庚寅年出生,天干地支搭配了59次,今年到了一个轮回。看着身边十八九岁忙碌的青年服务员,我在搜寻自己40年前的影子和虎气。时间和生命对我们太宝贵了。有的人在谈“青春无悔”,有的在诉“青春有悔”,我想的是“大江东去留不住,何不泛舟快活行”。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大多成为了家庭的核心、主心骨,应该有我们要享受的待遇,那就是接受儿女的和社会的照顾!尽管我们仍然有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但是{dy}的责任是对自己。我们应该在现今这个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好时代重新开始,看淡曾经的痛苦和荣耀,当个老小孩,加入健康快乐的人群。只有我们健康和快乐,才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幸福和奉献。
二是感到理想无价,奉献崇高。原北京知青、广州日报的记者彭镇戈(博客中的安哥)在被邀上台发言时,四处寻找场部车队的北京知青“方块”,可惜“方块”没有到场。安哥是北京最早报名支援云南边疆、得到周总理批准到东风农场的五十五名老知青之一。他回忆自己1973年离开农场时,到车队找“方块”帮助拉他上昆明。“方块”赌气说:“我是你们五十五个老北京给骗来的,我不拉你!”话是这么说,他依然帮助安哥拉东西,到了昆明还请他吃了饭。“方块”的复杂情感代表了大多数知青。对五十五名有理想、勇于奔赴艰苦的边疆农场干革命的老知青,我始终对他们抱有崇敬之情。今天看来,他们当时的理想是空洞、不现实的。但是作为有志气的年轻人代表,当年那种纯真的献身精神确实是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所缺少的,也是我类不具备的。尽管当年荒唐年代没有给他们真正施展抱负的舞台,但是中国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和奋斗,才有了民族传承,有了改革开放令世界尊敬的今天。作为个体,具有理想和献身精神的人多数能够身处逆境而不屈,达则兼善天下。五十五名老知青中的王开平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永远留在了边疆农场,至今被广大知青和农场新老职工纪念。其他的人也多有成就,证明了做人应该有超越个人私欲的远大追求、有为理想奉献的精神,这是人格完善、发展的动力。
三是情谊暖人心,情感留春在。每次农场知青聚会,都能够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放松和欢乐。“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不少知青经过奋斗功成名就,但是作为知青聚在一起早已经没有了职场、官场的矜持,有的只是当年青春的狂放、战友的无忌。原东风农场文艺宣传队的五名老队员、十一分场当年“沙家浜”剧组的原班组合、师部、团部、分场“沙奶奶”的同台登场,都给我们带来远久的记忆,带来今天的欢乐。看着这些当年的靓男俊女,尽管年近花甲,岁月留痕,但是一上台立马青春重现,年轻了几十岁,看得那些年轻服务员也使劲鼓掌。原水工队知青、后安排到二分场的北京知青柯燕现在是中央歌剧舞剧院专业演员,她饱含深情地演唱了当年在农场时经常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和《燕南飞》等知青熟悉的歌曲,引来一阵阵欢呼,唱了3次才下场。许多知青尽管舞技一般,但是被现场气氛所感染,也情不自禁走上舞台,以当年好友同舞一番。“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经历了艰难困苦,走过了风雨岁月,尽管青春已去,韶华难留,但是知青的情谊感受,是我们今后时光的珍贵时装和财富,使内心时时自豪,生命更加坦然。
聚会总是短暂的。走在华灯齐放、光影陆离的长安街上,看着一对对相拥而过的青年伴侣,我内心在羡慕,在祝福,同时也暗自发问:今后的你们会有我们那样丰富、深刻的阅历和感受吗?
附图一:属虎的知青们上台领纪念品、分蛋糕。
附图二:原总场宣传队队员上台表演傣族舞蹈
附图三:会场为虎年知青打出的横幅
附图四:可以领取老年证、倚老卖老的我上台了。
附图五:得到了虎年纪念品。猜猜是什么?
附图六:二分场参加聚会的战友。左起:张广勤、谢军、??、宋学武、
柯燕、陈伊利、赵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