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逛世博_菊乡秋韵_新浪博客

                    风风火火逛世博

 早上7点出门,路上等人,遇到路阻堵车,我们从8号门走进世博园已经十一点多了。首先是“走迷宫”接受安检,然后我们很快来到美国馆。

 我看到许多人在美国馆外面排队,便问一个维护序秩的志愿者需要多少时间,他回答“3小时”。我想:“吓唬人吧!” 排队的人好像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多,便与同伴们迅速鱼贯而入。没想到一进那“迷宫”,来来回回、绕来绕去、走走停停,环顾四周挨挨挤挤,尽是游人。让你进退两难,欲罢不能,只能随大流,缓缓前行。待到走完那“九曲十八弯”,来到一片刚栽的小树林里,人流停滞不前了。有不少人都拿出简易小凳子坐了下来,大有持久之意。原来馆内受人数限制,非得一批批进去。我看看时间已经12点多了,心想这个美国馆真的成了鸡肋。这样等下去,这半天时间还能看几个馆啊!可又无奈。

 终于轮到我们进去了。这美国馆分为四部分:

 {dy}部分看大屏幕,内容是美国的男女老少为了迎接在中国举行的世博会,都在学:“你好、谢谢、欢迎你来美国馆”这几个中文词。老外学中文,这“洋径浜”,不但让他们自己哈哈大笑,也让我们在看的中国人都忍俊不禁。

 第二部分也是看大屏幕。首先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向中国问好,然后是介绍各种族,各行各业的人们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情况及孩子们美好的愿望。{zh1}是奥巴马祝贺中国,祝贺世博的简短讲话。

 第三部分还是看大屏幕而且是无声的。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是贫民区里一个又乱又脏的角落。一个小女孩在画一幅画,她想把这个地方改变成她画上的景象。然后她一次次地种花、浇水,却一次次地被毁。{zh1}她的行动终于感动、教育了许多人。大家一起动手,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美丽的城市,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四部分就是一个小小的购物区,那钥匙圈、小动物……这样的小玩艺儿都贵得吓人,根本无人问津。

 大家对美国馆纷纷表示失望。晚上,听上海的朋友说美国政府本来不愿意参加这次世博会,理由是没钱。有人说是中国xx给他们建造的,也有人说是我们中国出资帮他们建造的。晕!

 我们吸取了这次排队的教训,看到排长龙队的地方便“拜拜”,看短尾巴的队伍就进去,呵呵!果然收获不小。

 我们果断放弃近处热点巴西馆与俄罗斯等馆,走向稍远处的墨西哥馆。

 墨西哥馆上面是草坪。草坪上矗立着许许多多根高大的水泥杆子,水泥杆子的顶上是一把把撑开的五颜六色的擎天大伞。这馆建造在地下。这馆里最有特色的是由独特的视听方式让游人领略墨西哥的风土人情等特色。那里有几张圆桌面似的屏幕。圆形屏幕上有介绍墨西哥的动漫画面。几个人围绕在那屏幕边,不但能看画面,还能戴上耳机听中文介绍。

 有一个展示厅里,竖着许多高翘似的两根杆子。那杆子上都有一个能上下移动的脸谱。脸谱有男女老幼,有妖魔鬼怪,还有动物的头像。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凑过脸去看。那脸谱上的双眼就像是望远镜,会让你看到墨西哥这个国家活动着的画面,很是神奇。

 冰岛馆虽然小,但也不错。里面只有一个大厅。

 他们用特大的视屏——大厅的四面和顶上,共五个大平面,向人们展示他们国家诱人的魅力。屏幕上深蓝色的海面上有一座座洁白无瑕的岛屿,慢慢地冰雪融化。春天来临,群山吐绿,飞瀑直下……这画面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然后是夏秋季节中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海洋等各种收获景象,{zh1}又是飞雪满天,夜里静静的大街上、树上、汽车上都披着厚厚的积雪,远处是万家灯火,美极了。

 再说加拿大、匈牙利、智利这三个国家的馆吧。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建筑材料都与木料有关,但又各具特色。

 加拿大馆面积较大,外形呈不规则,老远望去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馆的外壳都是由一条条的长木片钉成的。里面有绿树、碧水、青藤。除了用高科技手段介绍他们国家外,还有几个小丑与游客亲密接触:合影、嬉戏;有一年轻女子、头上、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蝴蝶在翩然起舞,与游客逗乐。

 匈牙利馆外壳的上部是由小木板拼成的长方框组成的。方框里有五色的灯光。下部是由一条条透明的小塑料管组成的,管内在放水,远看如流动的水帘,加上红色的,字体秀气的馆名,让人感到这“匈牙利”既不凶恶也不势利,反而很迷人了。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还是与外面一个格调,不同的是那满屋子的方框在不停地上下活动着,里面的灯光在不停地变幻着,让人感到有种梦幻般的意境。

 智利馆屋顶有红花点缀,有电梯入口、出口。馆内有本色木条拼成球形或其他形状的建筑,以及木雕裸体男女。购物区有许多特色小饰品,最吸引女人的是具有异国风情镶珠绣花的凉帽,可以随便戴着照相。

 我们还游了瑞典、古巴、委内瑞拉和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欧洲联合馆、中南美洲馆联合馆。

 这些联合馆里都有许多小国家。比如中南美洲馆联合馆里有巴拉圭、巴拿马、玻利维亚、洪都拉斯……11个小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象征着他们国家特色的代表作。同伴们都说这个馆好玩又好看。我看到这个馆的门面虽然是许多根高大的,没经过任何装饰的混凝土柱子,却显得很庄严。

当我看到馆里那条又长又高的绿色中走廊时,我想到了一条曾经的信息——这个世博园区内,本来有许多大小工厂和居民住宅。其中有上海赫赫有名的两个大厂:江南造船厂(浦西)和上钢三厂(浦东)。园区内有好几十个小国家馆都是由我国出资帮助建造的。我肯定那一定是上钢三厂的大型厂房。那走廊顶上的就是以前开横车的大粱。有多个地方只是经过了简单的装修与改造而已。

 我发现世博园中,许多馆的建造都很低碳环保的。比如:冰岛馆的“外壳”是纸,手感好像是牛皮纸,印上象征着海水和白雪的蓝色、白色花纹,被风一吹,那建筑物就像海水在微微荡漾。

 拉脱维亚馆的建筑是圆形的。它的“外壳”是由无数有色的小塑料片缀成的,每片都能活动。微风吹来,那馆就像阳光下的鱼鳞闪着五色的亮光,又像河面上的鳞鳞微波。

 巴西馆的“外壳”远看是个绿色的长方体,近看是由许多染成绿色的木条杂乱地钉成的。

 还有些馆的“外壳”好像是由冲床上冲剩下来有圆眼的薄铁皮,和细细的薄竹片等做成的。

 总之所有馆的构思设计都别具匠心的。馆内都是用高科技的多种形式向世人展示每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崇尚绿色低碳的环保生活。许多馆的建筑材料虽然是价廉物美的。但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再生利用物同样给世博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夜幕降临了。世博园内灯光璀璨又是一番美景。我们不再进入展馆,只看夜景了。

 丹麦馆外壳的孔洞里都透着亮光,亮光里映射出场馆内川流不息的人流、自行车。犹如一幅光与影的抽象图案。

 芬兰馆的外形,据媒体宣传说是“冰壶”,可我觉得该说是“冰碗”。它像一只通透无瑕的白玉巨碗放在波光粼粼的水中,让人惊叹不已。

 俄罗斯馆形似太阳花在空中开放……

 世博园内到处流光溢彩,玉树琼花,胜似琼瑶仙境。

 7点半,时间关系,我们匆匆离开世博园。在回家的路上,我盘点{yt},实际上是半天的时间。我们游览了9个独立的馆和3个联合的馆。如果按国家计算,那可是30多个国家啊!于是我便敲定了《风风火火逛世博》这个题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风风火火逛世博_菊乡秋韵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