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郁达夫是婚恋经历最多,感情最浪漫的一个。特别是他与王映霞的恋情几乎是无人不知的,人称一对仙侣怨偶。 郁达夫生于浙江省富阳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幼即丧父,童年时代阅读了不少唐诗宋词和古典小说,九岁即能赋诗,十四岁即开始了初恋。他初恋的对象是同镇上一位姓赵的少女,与郁家只有一箭之地。赵家少女相貌较好,长长的细眉,高尖的鼻梁,还有粉嫩光洁的瓜子脸蛋,再加上她很会打扮,有一种文弱娴静的气度,很能引起少年书生的崇拜爱慕。郁达夫初次遇见赵家少女是在上城隍庙去看戏的庙会里。他对她一见倾心,青春期的那一种朦朦胧胧的性意识一下子被唤醒了。以后见到赵家少女,无论是她微笑一下,还是点点头,郁达夫会马上头昏耳热,胸腔里的一颗心突突地总有半个钟点难以平静。上学去和放学回家,总无时无刻不在留心,想避免和她打照面。但如果真没见着,又像丢了魂一样难受。后来在一个同学的带领下,郁达夫终于壮起了胆子进了赵家少女的家,与赵家少女有了频繁的接触。 第二年的正月十三,郁达夫从学堂毕业了,学堂在大厅里摆了五桌酒宴送别毕业生。这一晚的月亮很明亮,天气也温暖得像阳春三月。满城的爆竹噼噼xx,庆祝新年的上灯佳节。郁达夫喝了几杯酒,心里感到一种难以抑制的欢心。出了校门,踏着月色,郁达夫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向赵家走去。赵家的主母和女仆上街购买元宵物品去了,推门进去,只见赵家少女一个人,拖着长长的辫子,坐在大厅的桌子边上洋灯底下练习写字。郁达夫故意屏住气,提着脚,轻轻走到她背后,一使劲把他面前的洋灯吹灭了。赵家少女高叫一声,马上回过头来。在月光里,郁达夫看见了她那张大理石般的嫩脸和黑水晶似的眼睛,觉得怎么也忍不住了,顺势就伸出两只手,捏住了她的手臂。赵家少女一动也不动,也不发一语,只是微笑着看看月亮,又看看眼前的年轻人。郁达夫也不发一语,只觉得一股满足、深沉、陶醉的感觉,像四周的月光一样包满了自己的全身。 这默默相对的“一刻春宵”,是郁达夫{dy}次,也是{zh1}一次的自我陶醉。不久,赵家少女就由她的叔父做主,与一个富商子弟订婚了。但对赵家少女的初恋,不仅有两年时间搅乱着郁达夫的心,后来也化作一种“水一样的春愁”渗积到了郁达夫的精神气质和文学创作中去。一年后,郁达夫从杭州读中学归来,见到已订婚的赵家少女,“罗敷陌上,相见已迟”,深深懊悔丧失良机,气呼呼地恼恨不已,真是多情总被无情恼。 1913年9月,郁达夫前往日本留学。第二年考入东京{dy}高等学校预科,获取官费生资格。1917年夏,郁达夫回故乡探亲,由母亲做主与富阳宵井的孙家小姐订婚。郁达夫并不满意这门亲事,但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为了不让老母伤心,也就勉强应允了,答应到孙家去相亲。按照旧式规矩,男女相亲时是不能坐到一起的,但孙家知道郁达夫是留学东洋的新派人物,总不能让他等到洞房花烛夜之时才让他一睹芳颜吧,所以,把郁达夫让到客厅落座后,当即吩咐有请小姐。 郁达夫心里怦怦跳着,不知道上天会赐个他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来做自己的终身伴侣。他曾经钟情过的赵家少女已嫁给他人,这次回富阳在街上看到她怀孕的背影,心里曾唤起一种淡淡的春愁。现在这个 孙家父子互相丢了一个颜色,就起身离座,到外面院子里去了。客厅里只剩下用一根红线硬牵在一起的郁达夫与 郁达夫听到这样一番解释,不觉有些惊异了,原来这位瘦弱不堪的小姐竟是一位乡间少有的才女。虽无脂粉香,却含书卷气。郁达夫素以才气自负,自古道“惺惺惜惺惺”,初见时那种大失所望的心情减少了许多。心底里竟涌出对这位养在深闺的乡间才女的怜惜与尊敬之情。当下他吟诗般地笑着说:“坡上生蓼蓝,好貌如媞媞。” “岂敢如此相比。” 听他们两人谈得投机,孙氏父子笑逐颜开地走了进来,殷勤招待这位留学东洋的佳婿,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三年以后,在母亲与孙家一再催促下,郁达夫从东洋回国结婚。婚前,郁达夫提出“一起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所谓送洞房花烛之类一概取消”的条件,孙家考虑再三,也答应了。婚后一个月,郁达夫又返回日本继续学业去了。 1922年春,郁达夫获经济学学士学位,这年夏天结束十年的留学生活回到祖国。回国后,郁达夫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东中山大学任教,但主要精力与时间用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上。1926年底,郁达夫受委托从广州来到上海办创造社。到达上海不久,他巧遇留日时的同乡朋友孙百刚。他乡遇故友,自然格外亲热,他们立即约定了访问的时间。就在郁达夫来访问孙百刚的那个日子,他认识了寄住在孙家的王映霞。 王映霞是杭州名士 {dy}次见面,郁达夫被王映霞美丽的外貌和优雅的风度给迷住了,她的爱情之火一下子就点燃了。这以后,没有尝过自由恋爱滋味的郁达夫几乎天天去找王映霞,不顾一切地爱上她,他把王映霞视作他灵与肉都救度了的女神。郁达夫当时已年过三十,与妻子孙荃有了儿女,但他两毕竟是母亲包办的婚姻,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所以,当王映霞出现在他面前时,仿佛唤醒了他苦闷半辈子的情感。郁达夫的爱,如火山爆发般不可抑制,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面对郁达夫如此疯狂地追求,王映霞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19岁的姑娘在中学时就爱读小说,看过郁达夫的《沉沦》,对作家有一种神秘感和崇拜心理。如今这位作家苦苦地追求自己,便不免动了心。但郁达夫是一个已经结了婚并有了孩子的人,她对此是有所顾虑的,一时还下不了决心。 无数次的约会、宴请、书信往来,辗转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执著追求,终于,在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未完成的书信倾述中,王映霞的心被打动了。在这封信中,郁达夫极其诚恳地述说了自己婚姻的苦楚,表达了自己愿为她牺牲一切的热烈纯洁的爱情。信中写道:“映霞,映霞,我写完了这一封信,眼泪就忍不住的往下掉了,我……”写到这儿突然中断了,大约是伤心的泪水哭断了思绪,再也无法写下去了。 郁达夫炽热的爱情足以打动王映霞善良纯洁的心。王映霞虽有所顾虑,但同情与爱才之心{yt}深似{yt},并渐渐地占了上风,她答应与郁达夫结婚,但要求处理好他与孙荃之间的关系。 对于郁达夫和王映霞之间的婚事,王家其他人不甚支持,但 1928年,郁达夫与年轻美貌的王映霞在上海完婚。本来郁达夫想到日本旅行结婚,他俩当时已经订了去日本的船票,但由于获悉国民党政府要向郁达夫发难的消息,便放弃了赴日计划,并立即转入秘密躲藏的生活,直到风声过去,才在南京路东亚酒楼举行了婚礼。 他们婚后的生活很轻松愉悦,风趣快乐。郁达夫饱尝了爱情的甘醇与甜蜜,对王映霞一往情深,体贴入微。这样的家,对于疲惫了半生的郁达夫来说是很值得留恋的。与心爱的人结合给他带来很多创作灵感,激发了他的创造热情。但是,这种快乐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两人年龄悬殊,在性格、思想和感情方面的差距愈来愈大,终至于产生了裂痕。 郁达夫是在没有与原配夫人离婚的情况下同王映霞结婚的。王映霞起初是必须要郁达夫离婚再娶的,后来作了让步,只要求郁达夫与孙荃{yj}分居,这种婚姻形式在当时的社会是比较流行的,叫做“两头大”。郁达夫传统的名士气息比较深重,他虽然把王映霞看作理想的爱人,但在在潜意识里他常常吧王映霞看做自己的“妾妇”。郁王结婚后,孙荃带着一子一女从北京回到富阳乡下居住。郁达夫尽管对孙荃没有爱情,但对这个被自己称作“女奴隶”的柔顺女人,对她跟自己所受的种种苦楚,他的内心常常怀着一种歉疚。 1931年的暮春,郁达夫受到当局的警告,当时正值“左联”五位青年作家惨遭杀害的时候,郁达夫匆匆离开上海,到老家富阳住了几天,并与孙荃住在一起。但这件事给王映霞知道了。作为一名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接受过新文化洗礼的她绝不能忍受“姬妾”的地位,更不能容忍郁达夫在占有自己的同时还要同别的女人发生关系,即使这个女人是他的发妻。 王映霞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亲属。王映霞的母亲早就对郁达夫不满了,听了女儿的哭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王二南老先生也来了,他找到郁达夫,与他彻夜长谈。郁达夫对 抗战爆发后,郁达夫匆忙从福州赶往杭州,携家逃难到了武汉。此前,郁达夫风闻王映霞与友人许绍棣有暧昧之事。有{yt}王映霞与许绍棣到丽水湖滨游玩,竟然整夜未归。到武汉后,两人为此事大吵起来。王映霞解释自己是去为许绍棣做媒,郁达夫怎么也不相信,越闹越僵。王映霞气愤不过,便收拾了几件衣服细软,提着箱子离家出走了。 郁达夫断定王映霞一定是跑到浙东去找许绍棣了,于是分头打了几个电报给浙东的友人,要他们注意接送王映霞,又在汉口的报纸上写了一则寻人启事。启事登出来的当天晚上,友人曹律师就来告,王映霞暂时借居在他家里。原来王映霞并没有离开武汉去投靠许绍棣,这一下郁达夫放心了,气也平了些。郁达夫在曹律师家里软磨硬泡要她回家,呆了一整天,王映霞也不理他。直到第二天,她要求郁达夫必须登报道歉挽回她的名誉时,她才同意回家。郁达夫盼望妻子回家的心情十分迫切,也就放下脸面,在报上登了个道歉启事。王映霞回家后,经过很多朋友的规劝与调解,两人都做了一番忏悔与反省,还立定了一份协议书,“拟将从前夫妻之间之障碍与原因,一律扫尽,今后{jd1}不提。两人各守本分,各尽夫与妻之至善,以期恢复初结合时之圆满生活。” 可惜的是,协议书并未能挽回一场婚姻悲剧。 郁达夫发表《毁家诗纪》时,王映霞还在他身边,虽然已经裂痕很深,貌合神离,但名义上还是夫妻。这些诗词是在办公室里整理的,王映霞一直蒙在鼓里。待到《大风》旬刊印出来后,郁达夫特地留下一册在家里。王映霞看到后,犹如当头一棒,惊得目瞪口呆,在xx下来后,她知道此文一出,家庭再也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开始反击。她立即给《大风》旬刊主编陆丹林写信,还写了两篇答辩文章《请看事实》和《一封长信的开始》,杂志悉数将这些文章公开发表,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风波再起,郁王两人的婚变已无可挽救了。 《毁家诗纪》的公开发表,深深刺伤了王映霞的自尊心,使她无颜在南洋立足。她向郁达夫正式提出了离婚,无条件的离婚。 1940年5月,郁达夫和王映霞协议离婚,并分别在报纸上刊登了离婚启事。王映霞随即乘船回国了。这对仙侣怨偶从此天各一方,各奔前程。 郁达夫在南洋的{zh1}几年定居在印尼,是以富商赵廉的身份出现的,那时他孤身一人,住着一座小洋楼。一个富商怎么会没有一个太太呢?日本人经常会用这种怀疑的目光看着郁达夫。为了免除这种怀疑,保存自己,郁达夫准备再次结婚。他开始托几个朋友做媒,并表示,没什么条件,美丑不成问题,身世更无所谓。 印尼姑娘在择偶方面本来是落落大方、不拘形迹的,但是没想到郁达夫找人托媒找对象居然那么困难。朋友为他介绍的几个女子见了面后就没有下文了。原来,“赵廉”先生在当地威望太高,预感到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物,那些姑娘虽乐意与“ 经过几次碰壁,经朋友介绍,郁达夫终于与一个贫寒的印尼女子结婚了。她就是 这就是郁达夫奇异的三次婚姻,{dy}次与孙荃是母亲之命,第二次与王映霞是自由恋爱,第三次与何丽有则是媒妁之言。生命划了一个圆圈,命运带给郁达夫的恶作剧真是令人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