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主要结论:
从世界经济走势看中国, 第二季度中国GDP 增速回落明显,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中国经济增速在减速下滑的过程中,证券市场风险积聚,成交低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黄金、国债、(,)等抗通胀品种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而在季节性规律作用下,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放缓 ,PMI 新订单指数同比创5 年新低 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高库存压力下生产资料价格回落,通胀压力暂时缓解。但国际需求好转,世界经济恢复明显,发达国家正处补库存阶段,虽然PMI 新出口订单小幅回落,但出口预期向好。
中国5月份宏观运行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15个月位于50以上,经济总体扩张,但5月份PMI指数为53.9,低于4月份的55.7,增速有所放缓。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笔者将在报告中进行分析。
1、世界经济走势看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回落明显
根据IMF对世界经济的预测世界经济第二季度GDP增速为4.399%,美国GDP增速为3.47%,欧盟GDP增速为1.12%,日本GDP增速为1.45%,印度GDP增速为为9.05%。而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速为9.812%,较一季度有明显下滑,并且从趋势看GDP增速呈现减速下降的走势。同时,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带动新兴国家第二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23%,也呈现减速下降的态势。
中国经济增速在减速下滑的过程中,为了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宏观调控收紧过度投放货币,市场流动性整体下降。在差别性房贷政策出台和税改革的政策打压下,房价上涨势头被有效遏制,而证券市场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上证综合指数从3400下降到2600以下,在证券市场风险积聚,房地产成交低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黄金、国债、农产品等抗通胀品种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2、凸显季节性规律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放缓
在中国整体稳定增长,但第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下,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降至53.9%,而2006年5月PMI指数为54.8%,2007年5月PMI指数为58.6%,2008年5月PMI指数为53.3%,2009年5月PMI指数为53.1%。从历史来看,2010年5月份的PMI比2009年稍高,显示经济恢复的良好势头,但同时比2006、2007年的同期水平低,说明中国经济离xx恢复还有一段时间。
5月份的PMI下降存在很大的季节性因素原因在内,在对历年PMI指数的走势中可以发现,PMI走势存在很强的季节性规律:一般一年出现两次阶段性顶点,分别3~4月份和9月份,3、4月份{dy}次达到顶点后,5~7月份回落,8~9月份重新上升到年内第二次顶点,随后10月份之后再次调整。但这种规律有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2009年特殊的年份里,整个PMI指数一路上行,但从增幅上还是显示3月份增速最快,9月份增速也相对较快。
3、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PMI新订单指数同比创5年新低
2010年5月份PMI新订单指数下降至54.8%,创近5年来5月份PMI新订单指数低点。从数据可见2006年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61.00%,2007年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60.40%,2008年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5.40%,2009年5月PMI新订单指数为56.20%。
5月份PMI新订单指数甚至低于08、09年危机时的同期水平,说明总需求相对不足。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得到的数据显示,20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高于50%,比上月减少3个。高于60%的行业缩小到4个,比上月减少6个。从对820家制造业企业调查来看,反映新订单比上月减少的企业比重,本月为17.6%,较上月提升7.1个百分点。
4、国际需求好转 出口预期向好
2010年5月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8%,较四月份54.50%,小幅下降0.7%,属于季节性回落。从数据可见2006年5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8.90%,2007年5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7.70%,2008年5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40%,2009年5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10%。剔除季节性因素来看2010年5月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相对较强。
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虽然欧洲债务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有分析家甚至认为欧元区经济将面临二次探底,但从经济数据来看,欧元区的经济却正在恢复,2010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开始转正,已经从2009年第四季度的-2.15%上升至0.63%,上升幅度达到2.81%,根据IMF对欧元区经济的预测,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达到1.12%,超过市场预期。
同时,2010年美国经济运行的趋势整体向好,根据IMF的数据,2010年{dy}季度美国经济增速达到2.51%,较2009年第四季度0.05%的增速大幅增加2.46%,并且预计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速达到3.47%。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
世界经济正在的的确确恢复,虽然世界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但可能性较小,人民币相对欧元大幅度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构成压力。但是,世界经济恢复的同时存在大量补库存的需求:在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把库存大幅度削减,在2010年以来开始大量补库存,目前仍处于正常库存水平之下,而随着第二、第经济的持续恢复,发达国家社会总需求将继续扩大,一些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必然增大。
5、高库存压力下生产资料价格回落 通胀压力暂时缓解
在中国2009年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经济率先复苏,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逐渐在2010年显示出其不足之处,造成了大量产能过剩行业,很多行业产量大幅扩张后由于需求相对不足,高库存压力严重。在政府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管理预期的高通胀背景下,央行收紧市场流动性,政府出台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在2009年补贴下透支了2010年的购买力,库存压力成为抑制未来产品价格上涨的力量。
从5月份PMI产成品库存指数来看,5月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8%,较4月份上升3.6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有5个行业高于5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达到60%以上,橡胶(,)制品库存大幅攀升8.9个百分点至55.9%。
在整体高库存压力,国家宏观调控加强,与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叠加作用下,5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2010年5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8.9%,较四月份72.6%大幅下降13.7%,五月份通胀压力暂时缓解。同时,我们对CPI、PPI走势的预测如下图:
原因是从历史数据来看,2006年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63.30%,2007年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64.90%,2008年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73.90%,2009年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53.10%。五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相对偏弱。
所以,五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严重降幅已经超过季节性回落的范围,也说明在多重打压下,产品价格存在暂时性的非理性下跌,下半年的生产订单将陆续释放,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项目及投资等终端需求将有所好转,后期购进价格指数在触底后将会反弹,所以2010年的整体通胀压力仍未减轻。
结论:
从世界经济走势看中国, 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回落明显,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中国经济增速在减速下滑的过程中,证券市场风险积聚,房地产成交低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流向发生改变,黄金、国债、农产品等抗通胀品种将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而在季节性规律作用下,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放缓 ,PMI新订单指数同比创5年新低 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高库存压力下生产资料价格回落,通胀压力暂时缓解。但国际需求好转,世界经济恢复明显,发达国家正处补库存阶段,虽然PMI新出口订单小幅回落,但出口预期向好。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