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悬浮剂

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农xx基性制剂受到高度重视。其研制技术和质量评价也成为当前的热点。农xx基性制剂是以水作为介质或稀释剂的农药剂型,这类制剂具有节约有机溶剂、保护环境、相对安全、成本较低的特点。这类制剂主要包括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胶囊悬浮剂和水剂等,本文主要讨论悬浮剂的加工技术和质量评价问题。

一、悬浮剂概述

农药悬浮剂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剂型,现已成为基本加工剂型之一。悬浮剂(Suspensionconcentrates,简称SC)又称水悬浮剂、胶悬剂、浓缩悬浮剂,是在表面活性剂和其他助剂作用下,将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原药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粗悬浮体系。由于其分散介质是水,所以悬浮剂具有成本低,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等特点,而且容易与水混合,使用方便。与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和药害轻等优点。根据物理性状,悬浮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浓缩悬浮剂(SC),由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分散在水中制成,是最常见的悬浮剂品种;二是悬乳剂(SE),分散相由两类原药组成,一类为先以有机溶剂溶解并乳化了的原油或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另一类为可直接悬浮(不需有机溶剂溶解)的固体原药,共同分散在水中,制成具有油相、固相和连续水相的多悬浮体系。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胶囊悬浮剂和水基悬浮种衣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从其分散原理看,也属于悬浮剂的范畴,只是前者分散相为微胶囊,后者是在悬浮剂的基础上因引入了成膜剂而具有在种子表面成膜的功能。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国ICI公司首先开发出农药悬浮剂这一新剂型,以后的几十年间,悬浮剂得到迅速发展。至上世纪末,在英国悬浮剂农药产品已经占到农药制剂市场的20%以上,而在美国也占到10%以上。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xx始研究生产农药悬浮剂产品,二十多年来,这一剂型的产品增长速度也很快,至20076月份,我国登记的农药悬浮剂产品占登记的农药产品总数的5.07%,比20066月的4.92%略有上升。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在这一剂型的生产技术上还是落后的,其品种、数量、品质上都还有一定差距。

悬浮剂的制剂技术涉及到农药化学、农药制剂学、物理化学、化工机械等多个学科,研究和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尽管早在20世纪70年代,悬浮剂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受到研磨机械、表面活性剂等技术发展的影响,其推广规模仍难与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大宗剂型相比。目前开发的品种,尤其是国内生产的多数悬浮剂产品物理稳定性较差,贮存中易发生分层、沉淀,农药有效成份难以均匀分散,甚至结块不能从包装物中倒出,严重影响了悬浮剂这一农药新剂型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使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农药悬浮剂的加工技术,建立完善的农药悬浮剂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二、悬浮剂的组成和配方筛选

悬浮剂(SC)主要由农药原药、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pH调整剂、消泡剂和水等组成。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制剂配方各有不同,筛选合理的制剂配方是悬浮剂开发的重要工作。

水悬浮剂的基本配方组成如下:有效成分40%-50%(也有更低一些的)防冻剂:5%左右({zd1}气温高于0的地区可不加)润湿分散剂: 3%-7增稠剂:0.1%-0.5水加至{bfb}pH调整剂和消泡剂一般不加。配方的{zh1}确定,主要是凭经验完成的。经验积累得越多,越丰富,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形成一定的模式。因而,也就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在这里笔者也难以给出悬浮剂配方筛选的公式,只能就选择各成分的原则加以叙述。

1.确定有效成分固体有效成分的确定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不得大于70mg/L,{zh0}不溶,否则在制剂贮存时易产生结晶。但也有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超过100mg/L的原药制得稳定性好的胶悬剂的例子,如谷硫磷、吡虫啉、灭害威等。通过调整润湿分散剂和增稠剂使之达到稳定化,其制剂的质量保证期甚至达到3年。(2)在水中的化学稳定性好,对某些稳定性不太好的有效成分通常使用缓冲剂、抗氧化剂来改善其化学稳定性。(3)熔点一般在60以上,以免在研磨时熔化,引起粒子凝聚,影响制剂的稳定性。(4)对于复配制剂来说,还要考虑以两原药增效不增毒、兼容稳定性好为原则确定其的{zj0}配比和{zj0}浓度。

2.选择润湿分散剂农药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具有润湿和分散双重作用,多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但要保证其能溶在所选用的分散介质中或与分散介质稳定的结合。

3.选择防冻剂农药悬浮剂在低温环境中能稳定贮存,就需要加入一定量的防冻剂。如用乙二醇做防冻剂,一般加入5%左右,最多不超过10%。选用的防冻剂一般要求防冻性能好、挥发性低、对有效成分不溶解。如果加工的农药悬浮剂在气温高于0的地区贮存和使用,则在配方中可不加防冻剂;否则就必须加入防冻剂以保持制剂的稳定。

4.选择增稠剂增稠剂是农药悬浮剂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之一。选择增稠剂一般选择用量少、增稠作用强又不影响制剂稀释稳定性的材料。一般用量为0.1%0.5%,最多不超过3%

5.选择消泡剂农药悬浮剂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制剂的加工、计量、包装和使用。如果配方中的其他助剂不控制气泡量时,就要考虑加入消泡剂。一般选用酯类物质,用量也很少。在生产过程中也可用超声波、真空脱泡等消泡方法。

6.选择pH调整剂这是保证制剂中有效成分化学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原药在中性介质条件下稳定,而少数原药则需要酸性或碱性介质条件,因此,必须通过加入pH调整剂调节介质,以适合原药对介质pH值的需要。一般用硫酸或有机酸调节酸性;而用有机胺调整介质的碱性。用量都很少。



郑重声明:资讯 【农药悬浮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