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我的玩具车》反思--张燕芳的blog
课堂观察《我的玩具车》反思

儿童认识物体,单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它们施加动作,在移动、拆散、合并物体的反复动作过程中,通过头脑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即身体和心理的活动之间的协调,建构起物体的基本数据。在认识小汽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让幼儿操作认识,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由对物体的直接感知转化为表象,从而主动建构起对汽车形状,基本组成结构等数据概念。

    现就此次操作活动谈其中一点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能有效统一。

      操作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幼儿操作的积极性、主动性、xx性,同时也要明确操作活动的规范。一方面,由于操作学习的开放性,学习过程依赖一定外部规范的支持。如果因强调幼儿主动性、xx性的培养而在其操作过程中不予以适时的约束,也不予以适当的规范,可能会使操作活动偏离原来的目标,使整个学习环境失去正常的秩序。另一方面,由于操作活动对操作材料的依存性,学习过程必然以人一物对话展开,幼儿的操作程序必须根据材料的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来安排或设计,而不能任意而为。否则,不仅难以从中获得有意义的信息,而且会导致学习的失败。在此次操作活动中教师用明确的要求规范了操作活动,因此幼儿在操作中能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操作。如在一开始摆弄小汽车时,老师要求看各种车子的形状、基本结构(看车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几个轮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样幼儿有事可做,有序可依,自然不会让课堂混乱也不会使活动目标偏离,而且这样宽泛的要求幼儿还是有足够的主动学习空间。另外,老师还要求幼儿学会看、听,教幼儿如何看、听,通过这样的方式软性设置操作规范,幼儿在这样的规范下不会有强制感,而是自然而然就会有规范的操作,课堂气氛和谐有序。

二、在操作活动中还需给更多幼儿语言学习的机会。

操作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幼儿学习过程中两种必备方式之一,语言对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知识增长的作用是操作学习无法代替的。没有语言学习,幼儿的思维就很难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幼儿的学习本身也离不开语言,否则将长期滞留在直接经验水平上。

在此次操作学习过程教师通过语言指导提高了学习效率效果,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语言描述了自己操作习得的知识,建构了新的知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由交流时间与空间,部分幼儿(特别是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等较差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前半段能积极参与而后半段就在不停地张望、随意摆弄了,他们的注意力与思维都出现停滞,之所以这样与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习得,以及自己的习得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梳理有关,所以事实上他们并不能xxx地建构自己新的知识。所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如果不能兼顾所有幼儿的语言指导,至少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表达时间,让他们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自己梳理记忆,一味强制地听、看会让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操作效率降低。

所以在操作学习中一定要给幼儿足够的语言学习机会,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提高操作的效果。操作学习与语言学习要有机的统一起来。

 


郑重声明:资讯 【课堂观察《我的玩具车》反思--张燕芳的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