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选型设计要求规范01_空空_新浪博客

金属材料及其表面处理的选型设计要求

 

I 型结构件

指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零件表面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并且会受到雨、冰雹、雪、日光照射和风沙的直接作用的结构件。

II 型结构件

指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其零件表面不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或不会受到雨、冰雹、雪、日光照射和风沙的直接作用的结构件。

I 型(暴露)表面

指当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表面,或者虽然不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但能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的表面。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雨、雪、冰雹、含盐大气,工业大气,日光直接照射、尘埃、风砂等。

拉丝

专指为达到直纹表面装饰效果的机械处理工艺。

喷砂

专指为达到砂纹表面装饰效果的机械处理工艺。

晶花

预镀钢板表面出现的镀层金属的结晶花纹。

A类环境(受控环境)

指温湿度受控的室内(包括有人居住的房间)。

B类环境(不受控环境)

指温湿度不受控的房间内,一般的室外环境(包括只有简单遮蔽(如遮阳棚)、湿度偶然会达到{bfb}的情况)。

C类环境(恶劣环境)

指海洋上环境,或者污染源附近的陆地室外和只有简单遮蔽(如遮阳棚)的环境。(污染源附近是指在以下半径范围内的区域:距离盐水(如海洋、盐水湖) 3.7公里,冶炼厂、煤矿、热电厂等重污染源3公里,化工、橡胶、电镀等中等污染源2公里,食品、皮革、采暖锅炉等轻污染源1公里。)

1、金属材料选用原则

1.1 选材原则

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用一般原则有以下几点:

1)有广泛的供应来源;

2)生产和加工的廉价性;

3)能量的有效利用性;

4)足够的强度和坚硬性,在所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尺寸稳定;

5)有利于实现轻量化;

6)生命周期内安全可靠、耐腐蚀、耐老化;

7)对于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

8)可降解性,便于废弃处理;

9)可批量地二次再生利用;

在具体零件的设计中,选择材料时的考虑因素首先是须满足机械性能要求,其次再考虑应用环境、耐蚀性及其相应的表面处理措施、加工成本,然后再据这些要求来设计具体的形状尺寸等等。

1.2 材料与表面处理选择依据

1.2.1 材料成本

一般情况下,相同规格、单位重量的材料价格从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

纯铜、青铜/黄铜、硬铝、防锈铝/锻铝、纯铝、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马口铁/覆铝锌板、电镀锌板、热镀锌板、冷轧钢板、热轧钢板;压铸材料的价格从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

1.2.2 表面处理成本

表面处理加工成本中,目前单价{zd1}的是热浸镀锌处理(这项处理只适用于安装附件),其次是喷涂有机涂层、电镀锌、铝化学转化和铝阳极氧化处理,然后是达克罗处理(只适用于钢质紧固件),成本较高的是贵金属电镀和化学镀,处理成本从低至高的顺序如下:电镀镍、电镀装饰铬、电镀锡、化学镀镍、电镀银、电镀金。

在电镀工艺中,不同基材成本差异较大,钢上电镀{zd1}、铜电镀次之,铝件电镀较高,而压铸件电镀成本{zg}。

对于有机涂层,不同涂料所对应的产品成本也是不同的。

 “拉丝”和“喷砂”在零件中专指装饰性的表面加工、且只允许用于铝材或不锈钢材料表面,属于机械式表面处理操作,供参考的成本价格大约是 1435/m2(单面)。

1.2.3 表面处理后的外观

有机涂层可按设计要求形成各种各样的外观形式(包括颜色与纹理),目前常见的表面纹理有:桔纹(粉末涂层)、砂纹(粉末涂层)、平面(粉末涂层或油漆)、洒点(油漆)。有机涂层的光泽分高光、半光、平光(或称“亚光”)三类,通信设备上多采用平光涂层。

有机涂层的颜色色差有控制范围要求。一般深色允许的范围较宽(因为人眼对深色的分辨能力较弱),而浅色的则范围较小(因为人眼对浅色更容易比较出差别)。

需注意的是:如在深色中加入金属粉效果,则其外观颜色的控制难度将增大,生产容许的色差范围将超出人眼不能分辨的限度、而出现比较明显的色差变化。

电镀锌只作为防护性镀层,外观是彩虹色、或者黑色(只用于紧固件)、或者蓝白色。

电镀锡(锡铅合金)、银、金均是作为特殊功能性镀层,不用作装饰。镀层的外观颜色分别是银白色和金黄色。

装饰性电镀层只能用镀镍、或镀铬,颜色分别是略带黄色的银白色、或带青色的银白色,表面光泽均可以是光亮型和亚光型。

钝化处理膜基本上是无色的,处理后的零件显示为金属基材的本色。

铝化学转化处理膜有无色和浅黄色(略带彩虹)两种;铝阳极氧化可通过着色而形成多种表面颜色,通信设备中的散热器常用到黑色。

1.2.4 强度或刚性

在常用状态的金属板材中,按“比强度”排序,从高至低为:硬铝、锻铝/防锈铝、普通钢板、不锈钢板、铜。

如按单纯的强度指标排序,从高至低为:不锈钢板、普通钢板、硬铝、黄铜、锻铝、防锈铝、纯铝。

金属板材抗拉强度越高、刚性越好,表面硬度也越高。

1.2.5 折弯性

有经验认为,板材的“屈强比”(即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如小于0.8则其折弯性能良好,如果大于0.8则容易出现折弯裂纹。

1.2.6 可焊性

对同种材料自己与自己焊接的加工性能进行比较,焊接工艺要求和加工难度从容易到较困难的排序为:碳钢、铜、铝、不锈钢。

1.2.7 耐蚀性

在常用的材料品种中,就材料本身耐蚀能力比较,表面最不容易出现腐蚀变色的材料是纯铝,然后依次是防锈铝、不锈钢、铜、压铸锌合金、碳钢。

对于在材料生产时就增加了表面预镀层的冷轧碳钢板材料,表面抗腐蚀性能由高至低排序为:耐指纹电镀锌钢板、覆铝锌板(有可能只有一面较好、另一面很差)、热浸镀锌钢板。

1.2.8 弹性

材料强度越高,其弹性极限也越高。

对于弹性结构件,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时弹性失效,自然衰退不可避免。有经验认为设计时应保留20%左右的余量,一般可保证十年时间使用寿命,即较好的设计是使弹性零件的工作范围在其弹性极限的60%~80%之内,这样就不必担心弹性的保持时间问题。

1.3 优选材料

不同生产厂生产的同一类材料基本性能都相似,但可能会在个别性能指标上有所差异。设计选材时,规定:每一类材料只在图纸上标注一个统一的、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材料代号。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材料采购困难等)允许使用性能相似或更优的材料作为替代,注意选择替代材料时要仔细比较材料性能数据和允许替代的范围。

-1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选型设计要求规范01_空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