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带锯二十年》出版稿(上篇) - 庆祥锯业的博客- sdqxjy - 和讯博客
《我与带锯二十年》出版稿(上篇) [原创 2010-06-21 10:01:49]   
 

{dy}篇  带锯23岁了,还没报上“户口”

    1985年深秋,我国{dy}批国产双金属带锯条问世,至今已有23个年头了。双金属带锯条的研制成功,是对传统锯切工艺的一场“革命”。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金属锯切业的空白,为锯切下料工序带来增效降耗重大利好,制造方湖南机床厂从此开始了双金属带锯条和金属带锯床的生产,也掀起了这个行业群雄登场、风起云涌的竞争热潮。                     

    在度过最初几年的推广期之后,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的市场需求迅猛膨胀,它们的年  增长量大大超过与之门类相关的机床和工具行业的增长幅度。

    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查遍辞海、词典却没有它们相关的词条。而比它“出生”早的机床门类,辞书上却个个都有自己的席位。如车床:“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用来加工内圆、外圆和螺纹等成型面。加工时工件旋转,车刀移动着切削”。又如钻床:“金切机床,用来加工工件上的圆孔。加工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钻头一面旋转,一面推进切削。”而锯床词条曰:“金属切削机床,用来锯金属材料。加工时金属材料固定在工作台上,条锯或圆盘锯做往复或旋转运动去锯。”显然,这里提到的“条锯”,“做往复……运动”,是常见的弓锯床,不是带锯床,而紧跟着的“圆盘锯做……旋转运动”更不是带锯床了。

    再来看工具或刀具的词条。辞海对“钻头”注解曰:“一种刀具,通常为有槽的钢制圆杆,杆端有切削刃,常用于钻床、镗床、车床、手摇钻或电钻上以钻出工件的孔。钻头有扁钻、直槽钻、麻花钻、中心钻和深空钻等。”但辞海在“锯条”名下注:“钢制锯齿长条,纺纱机器上常用……”,说到底,此“锯条”非彼“锯条”也。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是汉语常用词汇的大典,带锯床属于金属切削机床类,双金属带锯条属于工具或刀具类,很显然,辞海没有编入双金属带锯条或带锯床的词条。双金属带锯条和带锯床出生二十多年还没有它们的“户口”,这不能不说是整个行业的一大缺憾。由此也使笔者萌生了为它们“正名”的念头——这一为全社会节能降耗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性工艺,理应得到其应有的“名分”。

   (注:23年之说,只因此文写于2008年)                                  

   (注:此文已由《泰嘉新材》报摘登。见该报2008年9月25日第二期)

 

第二篇 带锯家族七嘴八舌下定义

    带锯床是金切机床中出现较晚的门类,各家制造厂对这一门类都有各自的“说法”。

湖南机床厂说:带锯床是一种新型的金属锯削机床,主要用于黑色金属的锯削,如各种型材和管材,亦可用于有色金属材料的锯削,由于切口窄,能节省大量原材料并减少了动力消耗。

    上海的带锯厂说:本机床是老式弓锯床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锯切速度高,锯缝窄(能大大节省原材料),锯切下来的工件几何精度高,适用于机电、化工、仪器仪表等制造行业锯切各类金属。

    河北的生产厂说:带锯床主要用于锯割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钢等HRC45以下的各种金属材料。具有下料精度高、生产效率高、材料消耗低和节省能源等显著优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要在辞书或词典里给它报户口的话,带锯床的定义应归纳为:“金属切削机床。用来锯金属材料。加工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用环状的双金属锯带进行锯切。常用于下料工序。”

    金属材料的切割,迄今为止大致有七种方式,即熔断法、剪切法、锯切割法和线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及水切割(后四种方式不适合钢坯下料)。熔断切割环境污染严重,切口材料浪费很大,切断面粗糙不平;剪切法所需动力较大,加重了环境震动及噪音,材料断口处几何尺寸和形状被改变,断口处材料内部组织也有变化。锯切法中,圆盘锯锯床造价高,材料损耗大;弓形锯切割直径150mm的45#钢要耗时15-20分钟,而节材、节能、高效的带锯床,仅耗时2.5-3分钟,效率提高了六七倍。正因为具有这些明显的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带锯床风靡全国锯切行业,逐渐淘汰了传统的弓形锯和圆盘锯。

    其实,带锯床之所以披甲执锐、后来居上,还要归功于双金属锯带呢。

 

第三篇  众里寻她千百度

    自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二百多年里,社会上通用的各种金属切削机床,经过各工业国的能工巧匠及工程师们的精心改进,其结构性能及生产效率已日臻xx。而承担着机械加工{dy}工序的锯切机床,却还有不少缺陷。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去过工厂的人,应该对下料车间的弓形锯和圆盘锯有点印象。弓形锯的锯架在锯切时低下来,返程时抬起来,工人形象地叫它“磕头虫”。它的锯断面不垂直,俗称马蹄形,所用的弓锯条在往复运动中损耗很快。圆盘锯所用的圆锯片厚度达7毫米,每切断1000个工件,料口消耗就达7000毫米,就等于把7米长的钢啊、铜啊、铝啊等原材料白白变成了碎屑,浪费十分惊人。

    怎样减少锯切工序的损耗呢?只有把锯条做得很薄,而且切削过程中xx度要高。

    1933年美国杜尔(DOALL)公司发明了带锯床,其原理是使用一条环状锯带切割金属。锯带的材质历经32年的反复研究,不断改进,起初,是用碳素工具钢,1963年改用合金工具钢,1964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xx双金属锯带。这种锯带,带体既薄又柔韧,抗疲劳,能承受巨大张力;齿尖采用特殊高速钢(M42,钴元素占8%),齿尖硬度进一步提高,硬度值高达HRC67-69,使带锯床的锯切范围进一步扩展。由于锯切速度快,锯口消耗少,加工精度高,锯切直径大,立即风靡全球。

    应当说,带锯床的脱颖而出是二十世纪机床制造业的崭新成果,它给金属锯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打个比方,原子弹和xx虽然都在爆炸后产生杀伤力,但原子弹出现之后却象征一个新的科技时代到来。之前的弓形锯、圆盘锯与带锯床相比,也不可相提并论。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机床制造业的精英们殚精竭虑,去寻找新的锯切方式时,当他们不断的研制更硬的齿尖材料时,他们是在人类未知的“黑暗”中锲而不舍地摸索前进,他们是材料制造领域孤独的探险者。带锯床的研制成功终于迎来全球金属锯切技术的光明,它颠覆了传统锯切技术,给工业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问二十世纪的机床制造业有什么重大突破,可以说,一是数控技术,二是双金属带锯技术!                

                                                                                                                  

第四篇    神奇的双金属带锯条

    带锯床的发明给金属切断业带来一场革命,准确的说是双金属带锯条的功劳。双金属带锯条是用一边开齿的连续钢带制成的环形锯条,齿尖是用M42特殊刀具钢(WMo9Cr4VCo8),带体是特殊弹簧钢带,带体和齿尖这两种不同的材料,是用当代{zxj}的电子束焊接成一体的,形成了刚柔结合的带体。由于高速钢在淬火后有了极好的红硬切削性能,锋利xx,因此双金属带锯条几乎无坚不摧。机床、汽车、飞机、船舶、铁路、矿山、冶炼、化工、纺织等机械制造业所用的钢材,不用说碳钢了,即便是工具钢、模具钢、弹簧钢、轴承钢、不锈钢等这些特硬特粘的“特殊钢”,也被双金属带锯条轻而易举地断为两截。中国古代青锋宝剑的形容词“削铁如泥”,用在双金属带锯条身上,才是名副其实。

    双金属带锯条带体很薄,通常仅0.9-1.3mm, 用它锯切产生的锯缝窄,切断面垂直,尺寸误差小,按每个切口的工艺消耗算细账,则知带锯比弓形锯节省4mm钢材,带锯比圆盘锯节省10mm钢材(请注意工艺消耗要大于刀具厚度尺寸)。

    双金属带锯条锯切材料速度快,锯切同样材质同样尺寸的钢材,带锯床比弓形锯的生产效率高3-4倍,如果选用全自动的带锯床,生产效率就更高了。

    同时,带锯床节能显著。它和弓形锯的电机功率相同,这样,生产的高效率就等于大大降低了能耗和劳动力消耗。在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的今天,为了实现利润{zd0}化,各家工厂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千方百计来降低生产成本,既然双金属带锯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之配套的带锯床必然成为锯切机床的{sx}。

    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的研发,冲击了传统的下料方式,淘汰了老式的弓形锯和圆盘锯。同时,随着老式锯床的淘汰,为它们配套的机用锯条和圆锯片也逐年减产。想想看,一根机用锯条通身是用高速钢(W18Cr4V)做成,而带锯呢,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齿尖上使用了一丁点,这样就节约了大量贵重的高速钢材。

    如果要在辞书或词典里给带锯条报户口的话,笔者认为,带锯条的定义应归纳为:“双金属带锯条,带体和齿尖是两种钢材复合而成,齿尖硬度极高,一般做成环状,常用来锯切各种金属材料和石墨、铸铁。”

 

第五篇  源自美国、“延伸”全球的带锯条

    上世纪六十年代,双金属带锯条在美国杜尔公司研制成功,立即受到世人瞩目。它有柔韧的带体,可在巨大的张力状态下进行工作;它的齿部又硬又耐磨,再加上带锯床本身结构合理,加工精度高,所以神奇的双金属带锯条的问世,使带锯床集节材、节能、高效于一身,迅速超越了传统的锯切方式,开创了带锯切割的新纪元。

    双金属锯带进入市场后,很快推动了带锯床制造业。此后,从1967年至1977年,美国的带锯床产量以年增长31%的速度,迅速占到整个锯床产量的80%以上,逐步淘汰了传统的锯切设备。可以说,在行业地位上,带锯床当之无愧地雄居“锯坛”之首。

    美国的带锯床热立即波及到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给全世界的机床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日本、德国、英国都相继进行了引进和研发,不仅大大推动了带锯床的发展,还进一步优化提升了带锯床的结构性能。像德国贝灵格公司,从70年xx发带锯床,开始是人工送料、人工取件的半自动型,进而研制出CNC数控、计算机控制的高效全自动锯床,其巨型卧式带锯床可锯切2.5×2米的实心方料,巨型立式带锯床可锯切长达10米的板材,成为锯床家族中的佼佼者。

    日本AMADA公司1969年研制成功“GLB“型双金属带锯条之后,为了使锯切加工xxx、更经济,不断的研发,推出了一款又一款自动化的,可编程的带锯床,还推出锯切不同材料的专用带锯条。经过四十多年努力,解决了锯切技术方面的一些重大课题。该公司锯床锯带两大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均处于{sjlx}水平。

    科学技术没有国界,双金属带锯条不断向各国延伸,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德、日、奥、俄相继成为双带生产国。而在我国,机械工业部锯床研究所的专家们,也始终密切xx着国外锯切技术的动态。因为中国的锯切工业高耗材低效率的状况令人忧虑,不少业内人士撰文,批评机械工业在毛坯加工和下料工序方面浪费惊人,钢材的利用率可能仅在70%左右,大大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当时国内钢产量以粗钢为主,不少精轧钢和合金钢大量依赖进口,加之铜、铝、钛等稀有贵重金属材料,都在下料工序出现大量损耗,我国对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的渴求格外迫切。但由于xx的破坏,中国双带的研制比国外先进工业国家至少落后二十年。

 

第六篇    带锯在中国的崛起之路

    当今寰球,信息传播相当迅速。一项机床工具行业的重大成果,很快便会引起各国同行的xx。当时的湖南机床厂是国家机械工业部弓锯床和圆锯床重点生产厂,是国内锯切装备行业历史最长、规模{zd0}的锯床制造基地。机械部锯床研究所即设在该厂,主导我国锯切装备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早在建国初期,中国机械工业的决策者们在做机床门类的区域规划时,就把直线运动的机床如插床、拉床、刨床和锯床一股脑放在xxx的家乡长沙生产。

    湖南机床厂地处风光迷人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1968年,湖南机床厂就从国外引进带锯床,然后进行仿制。应该说信息很灵,思路超前,起步最早。{dy}批生产十几台,所用带锯条是用外汇购买的,每米二十多美元,三米多长的带锯条价值人民币五六百元。由于双金属带锯条属于工具类消耗品,国内买不到,带锯床的生产制造只能搁浅。因此,抓紧研制双金属带锯条成为我国锯切行业的当务之急。

    湖南机床厂当年的领导,如今都已年迈,然而,每当有人向他们问及带锯条的自主研发史,他们都会滔滔不绝、充满感慨地回忆起那段岁月。那时是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上级层层下达的。像双金属带锯条这样关键的科技项目,谁来研发,谁来拨款,都由上级安排。湖机人深知,不研制带锯条,就扭转不了中国锯切技术的落后现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层层向上打报告,建议由机械部给工具制造业下达任务,但工具行业的任务已经基本饱和,无力接受。特别是高达几千万元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投资,也是一道不小的门槛。再说,工具行业要研讨,投资这样大,而国内带锯床屈指可数,生产出的锯条有市场吗?而湖机认为,没有配套锯条,生产带锯床就没人敢买!那个时候,这两种思维的斗争有点像陷入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

    湖南机床厂当时生产的弓锯床和圆盘锯,畅销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弓锯床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70%,圆盘锯占有率达90%。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时时xx,翘首盼望着双金属带锯条快快上马,因为没有双金属带锯条,湖机就只能年复一年地重复生产落后的锯切设备,中国的锯切行业就不能崛起。就这样,一项先进的带锯锯切技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大门前,踟蹰难行,竟徘徊了17年之久,湖机上一代的厂领导们在企盼中 “白了少年头”。

    但是,xxx家乡的湖机人没有气馁,千方百计找到中国信托投资公司(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进行合资开发。资金有了来源,加之荣氏家族在德国遍布各个经济领域的人脉,从国外引进技术也有了渠道。这时,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20世纪80年代。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了湖机人腾飞的机会。国务院国发字(82)126号红头文件,批准了湖机的研制计划,他们紧锣密鼓地从德国、美国、英国引进12套生产设备,从国外请来专家,大大缩短了摸索前进的时间。仅仅三年,1985年底,我国{dy}批国产双金属带锯条诞生,使我国成为全球又一大锯带生产国。机电部机床局的贺电高度评价这一机械工业研发成果“标志着我国切割装备和技术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湖机的老同志还记得引进生产设备时的涉外故事。双金属带锯条是用电子束将两种金属焊接而成的,电子束技术涉及军事航天科学领域,80年代初,美国还处在冷战的思维中,xx技术不准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无奈之下,我们转向德国洽谈。德国和美国同属北约组织,有德国人出面协调,解除了电子束的技术壁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电子束设备的生产厂在鲁尔地区,这里一直是德国科技{jd0}和制造技术最为密集的地区。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当苏联忙于将德国大批设备和机器运回国内时,美国xx却抢先占领鲁尔地区,将大批科学家空运回美国,一年后投往日本的两颗原子弹,就有这批科学家的“功劳”。由此足见德国鲁尔的产品和技术如此了得。

    耐人寻味的是,我国金属切削机床所用的刀具,绝大多数是由专业工具厂家制造的,而双金属带锯条却偏偏“降生”在机床厂家。中国的工具制造业与带锯条擦肩而过,错过了一个{jj1}的创新机会,也由此把这页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拱手让给了湖南机床厂,成就了湖机在国内锯坛“大哥大”的地位。中国双金属带锯的历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第七篇  湖南机床厂——锯切行业先行者

    1985年,是湖南机床厂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代表当代锯切工艺和装备先进水平的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同时诞生在这片锯切工业热土上。“湖机人”上上下下,涌动着岩浆钻出地壳一样的激情,这是压抑了十多年的能量,这是工业战线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原动力,“为民族工业争光,为中国工人阶级争气”,这是响彻全厂上下的响亮口号。

    先进的技术工艺的引进,耗资大约两千多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xx,换来的是国外一系列{jd0}科技成果。如真空电子束焊接、高纯氮保护气体光亮热处理工艺、连续深冷淬火加短时回火热处理工艺,以及先进的带锯床的设计理念。他们是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引进管理,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人才,迅速推动了企业面貌的改观,管理和技术、人才素质同步提高。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湖机人先行一步,尝到了甜头。

    双金属带锯条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带锯床的生产注入了生命力。他们顺势从德美日引进带锯床样机八台,博采众长,消化吸收,开发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带锯床。随后,又从德国引进半自动锯带对焊机,开发出国产UBN-4型焊机,从而成为我国集双金属带锯条、带锯床和锯带对焊机成套生产和配套供应于一体的{wy}厂家,使我国带锯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开发、生产实现了xx自主。也由此推动了我国的冶金、钢铁、机械、化工、汽车、轴承、军工等相关行业的金属切断设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988年,机电部下达文件,将湖南机床厂多种带锯床和双金属带锯条列为替代进口产品,国家计委将其列为全国重大节能推广项目。

                                

第八篇  带锯床应用——谁是{dy}个吃螃蟹的人

    建国以来,我国的不少金属切削机床原型,是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的。像弓形锯和圆盘锯,大都是“苏联老大哥”五十年代初的制造图纸。在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在大江南北的工厂车间里,年复一年地使用着传统的锯切设备。而刚刚诞生的带锯床,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怎样把带锯床这一新生事物从湖机推向市场呢?

    在带锯床诞生的最初几年里,一靠国内刚刚出现的机床展会,二靠媒体宣传、行业会议和学术刊物推介。各地各行业{dy}个吃螃蟹的人,大都是大型企业的设备高管。

    笔者手头有份《机电部机械行业节材降耗经验交流会资料》,署名湖南机床厂,标注一九九一年四月。文章说,我国双带自1985年投入市场后,短短五年,带锯床年产量由1985年的81台到1990年超过2000台……“由于它突出的节材、节能、高效的优越性,已愈来愈为广大用户所接受”。重读十几年前这份会议材料中例举的用户调查,可以大致了解到带锯床上市初期的使用分布情况。

    一、兵器部陕西华山机械厂收回进口申请,一次购进湖南机床厂GZ4032自动卧式带锯床10台,节汇30万美元。十台锯床同时使用,一年后结算节约材料费50万元,其设备投资一年内全部收回。

    二、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锻铸厂采用湖机GZ4032带锯床和M42双带切割高温合金材料,解决了这种材料切割难的问题,并节省了昂贵的材料费和刀具费,仅以一个切口计算,就节省材料费473.5元,节约刀具费425元。

    三、渤海铝业有限公司采用带锯床锯切铝棒,较传统锯切工艺,年节材价值达141万元。

还有常州武进齿轮厂、武汉重型机床厂、哈尔滨{dy}工具厂、上海工具厂、东北齿轮厂、上海{dy}汽车附件厂、湘潭轴承厂、成都轴承总厂等上百家企业,都反映带锯床下料效果好。

    我国年产4亿吨钢材,大约有一半钢材要进行切割。据机电部八十年代末统计,在我国270万台金切机床中,老式锯床占8.1万台。带锯床出现之后,推广前景十分可观,当时预测,1995年带锯床年产量将达4020台。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带锯床和双金属锯带的生产和销售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局面,薄薄的锯条催生了一个崭新的行业——锯业,而千千万万的弄潮儿,在中国锯坛演绎出神话般的创业故事。

    据《中国机电日报》1995年8月27日头版头条《中国锯业王》介绍,当时“我国机床行业出现了生产滑坡,库存上升,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的困难局面”,而湖南机床厂不降反升,“1994年工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名全国机床行业第二,跃居全国机床行业{lx1}地位”。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使湖机在疲软的大气候里逆流而上,一枝独秀。       

  (此书18篇参考并引用了郭正佳先生写的《中国锯业王》一文,特此致谢)

郑重声明:资讯 【《我与带锯二十年》出版稿(上篇) - 庆祥锯业的博客- sdqxjy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