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野外旅游常识_如果没有如果_百度空间

野外方向判断

  在野外活动,诸如地质考察登山徒步旅行探险旅游等防止迷路,正确地判定所在位置和方向,必须掌握定位和侧向方法。在自然界,某些动物具有辨别方向的本能,如鸽子,人类的某些成员也具备这种能力,但绝大多数人不具备,或者只有这种潜能,因此野外确定方向主要依靠经验和工具。

  一、利用罗盘(指南针)

  开罗盘或指南针水平放置使气泡居中,此时磁针静止后,其标有“N”的黑一端所指的便是北方。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 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如磁针N端指向36°。 那么,目标在测量位置的北偏东36°。

  利用罗盘或指南针辨别方向虽然简单快捷,但需要注意:

  1、尽量保持水平;

  2、不要离磁性物质太近;

  3、勿将磁针的S端误作北方,造180°的方向误差;

  4、掌握活动地区的磁偏角进行校正。

  二、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昼,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但只能是大致的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下列几种方法:

  1、手表测向 “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 14:40的时间,其一半7:20,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置手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2)在南、北纬20°30′之间地 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即以标准时的经线准,每向东15°加1小时,向西15
°减1小时。

  2、日影测向晴天,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1cm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cm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 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北方.

  有时野外的一些地物和植物生长特征是良好的方向标志,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辨别方向:

  1、地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通常也是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突出地物:向北一侧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低矮的苔藓植物。

  2、植物生长特征

  一般阴坡,即北侧山坡,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比阳面更加发育。

  单个植物的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向北的阴地树干则可能生长苔藓。

  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被困在野外怎样求生

  由于意外受伤、迷路离群或因气候恶劣而掉队,{zh1}孤身一人被困在野外,弄不好会酿成悲剧。被困后,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过夜,其次是怎样告诉别人。

   一、藏身。无论被困在何方,都应该找到一个既能避风雨,又能防寒暑的临时栖身之地。夏日选择藏身之所,应选通风背阳之处,但夜间要注意防风寒和驱蚊虫。冬天应选择干燥向阳的地方,如向阳背风的岩石、洞穴、树林或矮树丛。如在雪地,可掘雪洞藏身。雪洞要深一些(一般2—3米),要戳一至两个通气孔;人不能直接坐在洞内的地上,要做一个坐台;人藏在里面只能养神,绝不要睡着,否则会冻坏;洞口应用雪封上,洞外要做出能让人产生疑问或猜想的记号,以引起别人好 奇而达到获救的目的。

  二、发出求救信号。旅行所带应急物品中电筒和哨子主要是在这时发挥{zd0}作用——发求救信号。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求救信号的呼救方式,即无论是声还是光,都按每分钟6次,每6次后停1分钟再重复。藏身处所找好后,就应开始不断地发出求救信号。哨子是最理想的信号器,哨声传得远,易引起人们注意。夜 间也可用电筒配合镜子发信号。

  三、饮水。发一段时间的信号后,若仍无人呼应,可开始找水喝。水对于生命最重要,一般人断水后只能活几天,热天则更短。在雨量充足的南方或森林茂密的山上,找水是不难的,而且一般都可直接饮用;雪地水源最丰富,冰雪即是水,不过要烧开才能饮用,否则会引起腹泻;平川找到的水,多死水,要烧开后 再煮上10分钟才保险。如果找到的水源又脏又有毒,而且只此一处有水,了活命也得喝。但不是直接喝。要过滤后烧开煮10分钟才能喝。过滤方法是:大胶袋一个,在底部垫上一层细砾石,再铺上一层沙子,沙子上铺一层木炭粉(木炭可从取暖和煮食的火中取得),再一层砾石、一层沙、一层炭粉,如此层数越多越好, 每层厚2.5厘米。之后将袋底扎几个小孔,滤过的水将从此孔流出。这些准备做好后即可对脏水进行过滤。

  沙漠中找水比较困难,了活命也得找,可有几种方法:

1、跟踪昆虫和动物找。观察到有苍蝇、鸟或野兽活动时,跟于其后,必能找到水。

2、在干涸的河床、潮湿地带或绿色植物根部的四周,可能挖出地下水。

3、利用太阳的热取沙石中的水气。其方法是挖一个小圆饭桌大小(90—100厘米)的深坑,坑的中央放一个干净的大饼干盒或饭盒(如无这些容器,可用食品袋装满毛巾等吸水物)等收集水的容器,容器的周围放些鲜树叶或其它绿色的湿植物,坑上用一块大塑料布将坑口全部盖上,塑料布四周用石头等物压住,塑 料布中放一块小石。太阳照射后,坑内的水气不断在塑料布上形成蒸气而聚积到坑中央的容器内,{yt}可收集到2升水(正常人在阴凉处维持生命需2.25升水),基本上够维持生命的水量。

  四、食物。食物是体力的源泉。有了水,能维持生命,没有食则无力行动,如果一个男子汉一周不进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严重症状。所以,除了靠随身携带的食品充饥外,还应积极寻找食物,困在野外,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即使困在沙漠也会有许多的植物根可供食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煮熟吃。任何未曾 见过的动植物,都要用细火煮1~2小时。吃时先吃小点,看有无xx等反应,如有则说明有毒。这时可用手伸入口中抠咽部促呕;或将木炭磨成粉,用大量清水送 服两汤匙,即可将毒素吸去。

  五、怎样生火和保存火?

  未被困前,打火机一定要随身携带好。被困后,取暖、煮水、煮食物和驱蚊虫都离不开火。怎样生火和保存火呢?

  引火物,晴天不用细说。雨天或雪地,可在树底下和岩石下寻找;桦树皮、老松枝、松树的暴露根、苦楝树都是不怕雨水的引火物,大都有油脂、易燃。实在找不到引火物时,可考虑撕取衣服上可有可无的布片、棉衣下摆部的棉絮、酒精棉等。

  生火。城里人大多没烧过土灶火,这时生火一般都有些困难。方法是先在当风处垒一个简易灶,垒成40厘米长呈八字形的灶、灶口(宽的一端)向风。 然后,在灶内先交叉叠放些小树枝、木片类易着火的柴或干草,上面再放些粗枝等。用引火物点着后,烧旺了再加大根的柴。注意加柴要松。土灶烧火忌搬动已着火的柴。

  保留火种。当不再需要烧煮食物或要过夜时,先往灶内加层柴,着起来后竖着立放20厘米左右长度的、酒瓶颈粗细的木条或树枝棒,放满一灶,待其底部烧着,即将灶四周封起来(湿泥{zh0})在灶口留3厘米宽、5厘米高的进气孔,在灶的后部(窄端)捅两个出气孔(指头大一个)。这种方法,即能保留火种,又 能取暖,炉灶内的柴烧完后都成木炭,木炭又可供煮食和取暖用。还有一种保留火种的方法,是先烧起一堆火,丢上一捆草,再在其上加盖湿树枝和湿草等,{zh1}在上面盖压一层泥土和几层草皮。

  一个人被困在野外是件恐怖的事,两三个人一起被困,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但无论几个人,只要会利用大自然对人类的施舍物,一般不致被困死。

野外用火、防火与环保

  在野外少不了要用火取暖、烧煮食物、娱乐等,由于野外用火不同于在家中,就必须学会一些野外用火的方法。

   1.使用气化炉:气化炉多用于野外烧煮饭菜及烧水煮咖啡等。它省事,快捷,无污染,缺点是一次性烧煮的量有限,燃料也有限。目前,市场的国内外的野外用气化炉不少,要选择体积小,折叠式,普通汽瓶(可换)的汽炉。一个普通的野外用气化炉可供三人使用,一瓶标准汽瓶可供三人烧两顿饭。点火方式,多数的气炉 均自带点火开关,点火时要特别注意和小心,先将气阀拎开一小点,当听到有气出时即可点火,再陆续开大。没有自带点火开关的,可以用其他东西(有一种专门的点火器)点。

  2.使用柴禾:柴禾是极常见的野外燃料,多用于烧煮饭菜、野外烧烤、烧水及举行篝火晚会、取暖、防范野兽、给同伴指示方向等广泛的用途。可用的柴禾很多,所有的干柴树枝,树叶,茅草均可,但大家要注意保护绿色植物,不要人的砍伐活树及其灌木,在河沟、溪旁最易找到干树枝。也可以到农民家中买 到。用柴禾的方法有坑烧法和平地烧法两种,坑烧又分挖土灶和垒石灶两种(在餐食篇中讲过)。

  3.使用其他燃料:有一些简易的用火方式,如固体酒精、固体燃料、自燃饭盒等,固体酒精一般是罐头装,一个500克装的固体酒精可供一人烧煮三顿饭菜,干净卫生。固体燃料块分无味和有味的两种,易携带,但不好使用。有一种自燃饭盒,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但不适宜野外旅行,而只适合郊游。要警告的 是,外出旅行不能带液体汽油、酒精、煤油等物,这是很危险的。

  4.篝火的支搭:篝火的支搭有很多种方法,主要有井字法,山字法,星形及排架法(见图6-4)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根据用途及柴禾的情况而定。如果是举xx氛热烈的营火晚会,可以用山字及井字篝火,它们火势大,火焰高,气氛好,但很耗柴禾。如果是轻松型晚会(即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表 演小节目,小游戏等)适用星形及排架式篝火。其实,支搭篝火没有一个严格的定势,xx应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5.防火注意事项:用火与防火是同样重要的问题,如果用人工的取火器具(气炉),就没有太多的要求,如是用柴禾燃火就要注意用火安全问题。首先是清理用火区域,在一些地方由于草木繁盛、落叶堆积,这些易燃之物必须进行清理,应当清理出方圆1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作用火区,清理的办法有清扫及回烧 法,回烧法是用水将划定的区域沿圈线泼水一圈,然后,在圈内点火逆风回烧,即可烧出一个安全用火的圆圈区域。其二,不应在树下烧火,时间长了会将树枝熏死。其三,用过火后及离开营地时,应及时的、彻底的灭熄任何火星,{zh0}是用水泼熄。

  6.环保事项:野外宿营同野外用餐一样会给当地带来一些污染,我们同样应当尽量将污染减少到{zd1}的限度。在野外宿营主要会产生的污染是大小便及其他生活垃圾(包括用火后的灰烬),大小便应就地掩埋,生活垃圾即应当分类处理,总之,不能给宿营地留下任何污染及痕迹。

怎样在野外发求救信号 

  从远处或空中很难看到在郊野的旅行者,但旅行者可利用下列不同的方法使自己较易人发现。

  国际通的山中求救信号是哨声或光照,每分钟6响或闪照6次,停顿一分钟后,重复同样信号。

  如果有火柴和木柴,点起一堆或几堆火,烧旺了加些湿枝叶或青草,使火堆升起大量浓烟。

  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戴一顶颜色鲜艳的帽子。

  用树枝、石块或衣服等物在空地上砌出SOS或其他求救字样,每字最少长6米。如在雪地,则在雪上踩出这些字。

  看见直升机到山上来援救而飞近时,引燃烟幕信号弹(如果备有的话),或在垂索救人的地点附近生一堆火,升起浓烟,让机师知道风向,这样能帮助机师准确地掌握停悬的位置。

徒步旅游中迷了路怎么办?

行走中迷路或在叉路上不知何去何从时,应记住“多问一句话,少走十里路”的话,不耻下问。当然问路要讲文明礼貌。如无人可问,就要请出随身向导——地图,寻找地物,确定方向,判别线路。

如果地图也无标示,也不要想当然,盲目走下去,可派人前去探路,或者根据一些常识来作判断:如你所要到的地方是繁华的城镇,或是游人较多的旅游点,一般应有大路相通;如果你去的地方是个小山村,或是一个还没开放的旅游点,可能就是小路。这里仅是举这么一个例子,在旅途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如果在森林里迷失方向,又没有带指南针,可以在稍开阔的地方,观察一棵独立的树木,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南,稀疏的一侧是北。如有树墩,可观察其年轮,南方的年轮宽,北方的年轮窄。也可观察岩石,一般是北侧布满青苔,南侧干燥光滑。在晚间,可以观看北斗星,从北斗星的勺柄到北极星正标示着从南到北的方 向。此外还有蚂蚁洞口朝南,积雪难化的地方在北等物像,可供辨别方向。

在森林里迷了路,如发现小溪、河流,沿着走准可走出森林。

在荒草树丛中行走,要用绳子把裤腿和上衣袖口扎住,防止虫蛇咬伤,或是树枝划破皮肤。此手中可拿一细棍,边走边拍打前面的草丛,以“打草惊蛇”,避免踩住毒蛇而被咬伤。

碰到沼泽地,{zh0}找一名向导带路。如果没有向导,应手持一根探杖,用探杖探寻坚实地面或泥水较浅的地方通过。另外,如有数人同行,不要踏着前人的脚印走,因沼泽地漂浮层承重力有限,一处被人踏的次数越多,下陷的可能性就越大。尽量让脚踩在长有坚实草丛的地方。用拐杖探路,随时准备跳过有问题的地方。



郑重声明:资讯 【ZZ:野外旅游常识_如果没有如果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