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乐器简介(16-29)_公益霎哈嘉瑜伽_新浪博客
16、Surbahar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苏尔巴赫琴,舒巴黑(北印度弦乐器) 
   舒巴黑本质上是一种低音西塔琴。它的体积较西塔琴大,音域也更宽,能上下到4个八度音。它的演奏技巧和西塔琴非常相似,所以演奏者若擅长其中一种必能驾驭另外一种。较西塔琴的优势是它能更长时间地维持某个音符,并能在一个单独的琴品上滑奏一个八度音。因此它可以演奏复杂的旋律而不需使用超过1个琴品。这种乐器非常适合演奏漫长缓慢的阿拉普。这种乐器主要的弱点是在弹奏快板的jhala时,由于单个音符拖的时间过长导致声音朦胧而迟滞。这也是有些艺术家在演奏阿拉普时愿意用舒巴黑而在演奏gat和jhala时换用西塔琴的原因。 
  PS(1):【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舒耳巴哈琴(Surbahar),基本上是西塔琴的改良延升版,琴身比西塔琴要長,琴音可上下到4個8度音。學會西塔琴的人,可以駕輕就熟的要彈舒耳巴哈琴。由於舒耳巴哈琴的音域寬廣,很適合彈奏比較複雜的樂章。在印度古典音樂中,比較長的阿帕斯Alaps(拉格{dy}樂章的即興序曲) 是非常合適的樂器。但相反地在彈拉格Raga的第二及三樂章的Gat及Jhala(結束樂章的快板) 由於琴身長(高於西塔琴)就有些力不重心,在快板的樂章,有時聽起來就有些混濁不清,昏暗不明;因此也有樂師在{dy}樂章阿帕斯用舒耳巴哈琴,再換西塔琴演奏Gat及Jhala的快板樂章,各取所常。 
17、Tanpura (common, string instrument) 
   坦普拉琴(通用弦乐器) 
   坦普拉琴是一种木制的4到6弦无品的弦乐器,通常和一个共鸣器组合在一起。它独特而和谐的低音能丰富背景,并为演奏中的艺术家提供主音参照。坦普拉在弦的调音方法上重点突出主音和拉格中支配性的音符。琴桥是骨制的(通常是鹿角),带轻微的弧度,不仅能制造出蜂鸣声(拨弦时),还能产生能增强音质多变的和声效果。坦普拉的尺寸(葫芦和琴颈)会因为演奏者的性别和身份(演奏者是器乐家,男性xx,女性xx)而多样化。这种乐器可能从十七世纪开始包括在印度古典音乐会的合奏中。 
   坦普拉演奏者用食指和中指来拨弦,一次只拨动一根琴弦,而且是以反反复复的,整齐划一的方式演奏。他们用中指套上义甲来拨弦。如今“电子”坦普拉变得平常了,它们不需要人来演奏,花费也少,更容易调音和养护,也更容易携带。可是无论如何,许多艺术家还是更喜欢非电子乐器,或是将两者结合使用。电坦普拉被很多学生做练习之用,因为它可以让他们长时间的练习。 
   坦普拉的共鸣器在印度斯坦是用南瓜壳做的,而卡纳提克音乐家手中的则是用木波罗木做的。
  PS(1):【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彈不拉琴,在印度是不可缺的弦樂器,即便伊朗也是常見的樂器,因為印度音樂和西方音樂合弦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在旋律轉則時或進入即興時以持續抵音(drone)彈不拉琴的撥弦聲響,是絕佳的伴奏樂器,因此在印度,無論南北,聲樂和其他器樂都需要彈不拉琴。在幾世紀前,彈不拉是比較小,原因是用來做共鳴器的南瓜,在當時無法取得如今天看到如此大的南瓜共鳴器。頸部的嘍空部份,是共鳴器的中心點,彈不拉的琴座是柚木材質做的。彈不拉琴共用四條弦,3根弦為鋼弦,另外一弦是銅弦。演奏的方法是由手撥弦,而不用義甲。調弦法為Pa Sa Sa Sa (G C C C1) 或0 0Ma Sa Sa Sa sa 有時是 Dha Sa Sa Sa 或是Ni Sa Sa Sa (假如Raga是Dha 或Ni音) 。
 
18、Violin (common, string instrument) 
   小提琴(通用弦乐器) 
   尽管小提琴不是印度次大陆的本土乐器,但它现在变得如此流行,在此不能不提及。印度小提琴在结构和外观上和它的西方亲戚没什么不同,但演奏技巧是xx不同的。南印度音乐里你会发现大量独特和精妙的技巧。和西方音乐家把小提琴放在下巴下不同,南印度音乐家把小提琴固定在肩膀或者足上。这提供了西方音乐家和北印度音乐家所不能比拟的稳定性。北印度的技巧尽管没那么精致,但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的参考资料认为,小提琴是在马哈拉查•萨瓦西•茹纳(Maharajah Svathi Thirunal)政权时期传入宫廷的。Vadivelu和Baluswami Dikshitar是公认的拥有很高声望的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传入印度时就是它在欧洲制成时的模样,xx是一个舶来品,但演奏方法和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它渐渐使自己适应了印度音乐的表达方式。 
   小提琴最初在南印度音乐中仅仅用作哈里卡撒(Harikatha)表演的旋律支持乐器。当Bhagavatar演唱完后,小提琴将其效果再现。再后来,小提琴出现在宗教音乐会上,和和音乐抒情诗及歌曲一同演出。渐渐的,小提琴获得了为主要xx“伴奏”的角色。此时,古典演唱会在卡纳提克音乐会的舞台上已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试验过笛子、维纳琴和其他一些乐器后,小提琴成为现今最合适的伴奏乐器,因为它能连续再现任何声音,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还为音乐会的稳定性提供了{jd1}的支撑和保证。 
   而在北印度音乐中,小提琴很少被用作伴奏乐器,例外是Smt N Rajam为Pt Omkarnath Thakur音乐会所作的伴奏。 
  重要音乐家: 
  印度斯坦 
  Smt N Rajam 
  Pt V G Jog 
   
  卡纳塔克 
  Kunnakkudi R Vaidyanathan 
  L Shankar 
  L Subramaniam 
  Lalgudi G. Jayaraman 
  M S Gopalkrishnan 
  T Chowdaiah 
  T N Krishnan 
19、(Saraswathi) Veena (carnatic, string instrument) 
   
  (萨拉斯瓦蒂)维纳琴(卡纳塔克弦乐器) 
   维纳琴也叫做萨拉斯瓦蒂维纳。萨拉斯瓦蒂维纳是和知识与艺术女神联系在一起的乐器。 
   维纳琴是一种由三个独特的部分组成的弦乐器。一个用整块杰克木雕刻而成的碗状琴身,长长的琴颈向下弯曲,尾部装有一个葫芦做共鸣器;琴品是由黄铜制成,插在蜡上固定。共有7根弦,其中4根是主弦,其他三根是节奏和低音弦。用金属片制成的琴拨弹奏。这种乐器在南印度音乐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卡纳塔克桑吉特(sangeet)。 
  主要艺术家: 
  Emani Shankara Shastry 
  Mysore Doraiswamy Iyengar 
  S Balachander 
  一篇译文: 
  维纳琴 
  -------------------------------------------------------------------------------- 
  作者:P.A. Ramakrishnan和d P. Parameswaran 
  -------------------------------------------------------------------------------- 
   维纳琴是印度最古老的弦乐器。它是吠陀经典里提到的三种基本乐器之一,另两种是维努(venu,笛子)和魔力单根(Mrindanga)。在印度神话中,维纳琴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乐器,经常可以看到对男女众神弹奏维纳享受它美妙旋律的描写。伟大的导师Sankara Bhagavadpada在“米纳克希的五个宝石“(Meenakshi Pancharatnam)描述女神米纳克希(Meenakshi,湿婆的妻子)演奏维纳、笛子和魔力单根。根据声名显赫的诗人迦梨陀娑(Kalidasa)描述,神母经常演奏维纳琴(Manikya veenamupalalayantim in Syamala Dandakam, Veena sankrantahastam in Navaratna malika stotram etc)。 
   维纳琴的历史非常古老了,尽管根据吠陀经推测那时的样子和今天不尽相同。而且,吠陀经还描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维纳。对这些经文的仔细推敲不得不让我们推测印度音乐的起源是建立在某种仪式上,在仪式中祭司和表演者交替演唱圣歌(如《迦泰》)而妻子(Yajamani)则在演奏维纳琴。关于吠陀经的描述还可以在各种净行书(Brahmanas)和佛经上找到。举个例子,《爱陀奈耶梵书》(Aitreya Brahmana)就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维纳琴,一种是代韦维纳(daivi),一种是马努西维纳(manushi)。类似的,那拉迪西沙(Naradi Siksha)也提到了达拉威维纳琴(daravi)和嘎查维纳琴(gatra)。值得注意的有趣事件是维纳琴的弦数,从ekatantri(单弦)的一根到一百根弦的在吠陀经里都有记载。 
   伟大的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也提到维纳琴。在《罗摩衍那》中我们发现了9弦的维其查维纳(Vipanchi veena)的踪影。在史诗的一些地方还提到作为laya和tantri的维纳琴。诗人蚁垤(Valmiki)在编写完《罗摩衍那》后宣称:“这是历史性的诗歌作品,它可以用三种拍子欢乐地歌唱,它包含七个音符,它可以用维纳琴来歌唱。”实际上,拉瓦(Lava)公主和库萨(Kusa)就用依卡坦力维纳(Ekatantri veena)在罗摩衍那加纳的罗摩宫廷里演奏。 
   论述音乐的梵语作品中描述了很多维纳琴的细节。婆罗多牟尼(Bharatamuni)的《舞论》中谈到奇特拉维纳(chitra veena)有7根弦而韦潘其维纳(vipanchi veena)有9根弦(saptatrantri bhavechchitra vipanchi navatantrika)。婆罗多也提到了卡查皮维纳(kachchapi),勾萨卡维纳(ghosaka)等等。纳茹阿达(Narada)在《乐论(Sangita Makaranda)》中提到了很多种维纳琴,如: kachchapi,kubjika,chitra,parivadini,jaya,ghosavati,jyeshta,nakuli,mahati,vaishnavi,brahmi,raudri,ravani,sarasvati,kinnari,saurandri,ghosaka等等。沙楞伽提婆(Sarangadeva)提到了两种主要的维纳类型:斯鲁梯(sruti)和萨瓦拉(swara)。他也描述了维纳琴的精巧结构和不同种类维纳琴的演奏方法。Ramamatya在他的著作<Swaramelakalanidhi>第三章里描述了维纳琴的结构,并把维纳琴分为三类苏得哈美拉维纳(the sudhdha mela veena),马达亚美拉维纳(madhya mela veena)和阿却塔拉金德拉美拉维纳(achyuta rajendra mela veena)。 
   维纳现今是萨拉斯瓦蒂维纳的同义词,是卡纳塔克音乐领域里最重要的乐器。维纳琴制造了印度音乐中所有的装饰性颤音(gamakas)和优雅。不管是拉客西亚(Lakshya,目标)还是拉客沙纳(Lakshana)模式在维纳演奏中都是可能的。维纳琴演奏的特点(epitome,摘要?)是坦纳姆(Tanam,随着快速音符群在不同的拓扑结构中运转),它在表现这些细节上的长处无可比拟。听维纳琴演奏坦努姆是独特的体验。此外,琴品的存在也使音乐高度纯洁,甚至是在演奏高速的布里加斯(brigas)时,也可以靠虔诚和专注的练习实现。 
   数个世纪过去了,维纳琴被认为是神圣的乐器,演奏维纳被认为是一种瑜珈修行。Yagjavalkya Maharishi评述说: 
   Veena vadana tatvagjah Srutijaati Visarathah | 
   Talagjaschasprayatnena mokshamargam sa gachchati || 
   (简略地说,它表示,拯救和释放能通过演奏维纳琴达到)。Maharishi选择了“aprayatnena”(不需费力地),因为吠陀上描述的通常的瑜珈都需要身体和心灵上的努力才能达到释放。 
   沙楞伽提婆(Sarangadeva)精心地描述维纳琴的神性为: 
   Darsana sparsane chasya bhoga svargapavargade | 
   Punito viprahatyadi patakaih patitam janam || 
   
   Danda sambhuruma tantri kakubhah kamalapatih | 
   Indra patrika brahma tumbam nabhih sarasvati || 
   
   Dorako vasukirjiva sudhamsuh sarika ravih | 
   Sarvadevamayi tasmad veeneyam sarvamangala || 
   (这是说,看到和触摸维纳琴能获得信仰和解放。它能净化罪人,哪怕他犯的是杀害婆罗门的罪行。木头或竹子做的琴身(danda)是湿婆,弦是乌玛(Uma,即湿婆的妻子帕拉瓦蒂),双翼是毗湿奴,琴桥是吉祥天(Lakshmi),葫芦是梵天,琴脐是萨拉斯瓦蒂,连接线是和须吉(vasuki,龙王婆苏吉),吉瓦(jiva)是月亮,琴轸是太阳。维纳琴象征了几乎所有的主神和他们的妻子,所以有能力送出所有神的祝福和吉兆。 
   维纳琴的音乐被泰米尔湿婆派圣者变得xx荣耀。在Tiruvilaiyadarpuranam里,当湿婆大神帮助Panapaththirar击败音乐家Yemanathabhagavatar时,他弹着维纳琴歌唱。湿婆派圣者曼利卡瓦桑卡(Manikavasankara)在Tirupadaiyatchi中宣称:“veenai murandrezhu mosaiyil inba mikuththidu makathe”(维纳之声安放着给人们的paramanandam,即最终祝福)。这种福佑甚至不能在禅定状态(Samadi state)下获得。) Tirumoolar在他的不朽作品Tirumantiram中断定(诗节607)除了瑜珈修行者,无人能懂的维纳的荣耀。阿帕尔(Appar)更进一步,在他比较一切世俗之物和主的莲花足之后,他说: 
   Maasil veenaiyum maalai mathiyamum 
   Veesu thendralum, veengila venilum 
   Moosu vandarai poygayum pondrade 
   Eesan enthai inaiyadi neezhale. 
   出现在他头脑里的世俗事物和神主的莲花足相比犹如“maasil veenai”,即维纳琴含混污浊的声音。 
   音乐世界一直对维纳琴保持着{zg}的礼遇。Sri Muthuswami Dikshitar是个非常优秀的维纳琴演奏家;因此在他的歌曲里充满了印度音乐特色的颤音。他自豪地在他的拜拉维(Bhairavi)歌曲Balagopala中压印他的签名“Vainika Gayaka Guruguha”。他忙于Raja Matangi,一种描绘神母演奏维纳的形式,在他的不朽歌曲Meenakshi me mudam里作为维纳加纳dasagamakakriye。圣人Tyagaraja在歌曲Mokshamu Galata中断言,人们不知道湿婆大神的秘密源自维纳音乐不可估量的喜悦。 可能更深远地需要注意的是这首歌的主题的{dy}部分含蓄地描绘了声乐而第二部分则谈论了维纳音乐。它也许证实了维纳琴音乐和声乐的亲密关系。这一点上,更应该注意的是xx音乐家Sambamoorthy教授认为伴着维纳琴声歌唱有利于提高声音质量。 
   总之,维纳琴的演奏自身就是一种瑜珈,它能给予世俗之人和绝尘脱俗之人以欢乐。往昔的诗人和音乐家全神贯注于维纳琴神圣的音乐中,他们把练习看作最终的目标。 
20、Bansuri (hindustani, wind instrument) 
   班苏里(印度斯坦气鸣乐器) 
   班苏里,“bansuri”(ban【bamboo】竹子+swar【musical note】音符)是一种中音横笛,它有单根竹子制成,开有6到7个音孔。班苏里没有按键来发出高调音和降半音,所以所有的变化音和微音程,乃至印度古典音乐里至关重要的如降滑音和其他修饰音,都需要通过独特的指法技巧来完成。 
   班苏里是克里希那神选定的乐器,和牧歌与田园诗相联系,它是印度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在吠陀经上被提及并在2000多年前的佛教艺术中有所描绘。在一首梵语诗歌中班苏里被誉为斯瓦拉吉纳纳(swarajnana,音乐的知识)之源。 
   尽管班苏里是印度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但它占据北印度音乐会乐器的地位是近些年才有的现象。这件几千年来被牧羊人和民间音乐人宠爱的乐器被带进印度古典音乐会归功于xx的音乐大师潘那拉高师(Pt Pannalal Ghosh)。 
   先前北印度的竹笛是一种高音乐器,长度不超过14英寸,常常用在短小的古典音乐作品、轻音乐和伴奏上。潘那拉高师在班苏里上的革新包括制作了更大尺寸的笛子--要超过30英寸长,(因而赋予了班苏里特有的忧郁而甜美的音质和音区,这就跟北印度古典音乐的特色吻合了),第七指孔的增加(延伸了乐器的音程,可以进行更多拉格的准确演奏)和低音班苏里的发展。也许高师{zd0}的贡献是对古典声乐风格的改编并把它放到班苏里里表达。一个xx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鉴赏力来自他深刻的理解力,高师提升了班苏里的地位,使它成为了一件能表现古典声乐风格或形式庄严而惊人天性的乐器。 
  重要艺术家: 
  Pt Hariprasad Chaurasia 
  Pt Pannalal Ghosh 
  Pt Ronu Majumdar 
  Pt G S Sachdev 
  Pt Vijay Raghav Rao 
21、Flute (hindustani, wind instrument) 
   笛子(卡纳提克气鸣乐器) 
   笛子或者维努(Venu)是准古典音乐中特有的伴奏乐器和卡纳提克音乐中流行的独奏乐器。神话中克里希那妩媚的笛声俘获了多少少女的芳心,因此笛子也被尊为神圣的乐器。它在吠陀时期即开始被使用。竹制,乐器调子的调节靠改变乐器的尺寸完成。西方的笛子提供多样的音调,而印度笛子则是单一的。 
  主要艺术家: 
  Mali, T R Mahalingam 
  N Ramani 
22、Harmonium (hindustani, wind instrument) 
   风琴(印度斯坦风鸣乐器) 
   风琴也被称作佩蒂(peti)或者巴亚(baja)。它不是印度本土乐器。它是上世纪从欧洲传入的。它是手拉风箱的簧片管风琴。虽然它是新近传入的乐器,但已经迅速传遍了整个次大陆。今日,它已经出现在除南印度古典音乐外的所有音乐流派中。 
   尽管它是欧洲人创造的,但它已经发展为一件名副其实的二元文化乐器。键盘是欧洲的,但簧片的配置是印度特色的。欧洲模式有双手风箱式和脚踏风箱式。脚踏式很多年前就在印度消失了。这是因为脚踏板必须坐在椅子上操作;而印度音乐家很少是坐在椅子上演奏的。脚踏式的优势是它解放了双手,使旋律和和弦可以同时演奏。而印度音乐是没有和弦的,所以在印度,脚踏式风琴没有任何优势。尽管手提式风琴需要一只手拉风箱,但当席地而坐演奏时它还是轻便和舒适的。 
   
  PS(1):【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印度手風琴( Harmonium)由19世紀改良自歐洲傳來的風琴,歐洲的手風琴必需要腳來踏風,體積壯碩,進口成本高,搬動不易,另則印度樂器,通常是席地而坐的表演,很不塔調;聰明的印度人,於是發明了這箱形手提式的風琴。原西方以腳採踏板,好處是雙手可彈琴,但印度音樂並不需要西方的和弦(chords) 因此,西方風琴, 很快的被印度箱型手風琴,被改成箱形的手搖取代,因此印度手風琴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廣受歡迎,流行整個印度次大陸。當時在印度不分南北,到處聽的到印度手風琴的樂聲;如今只流行在北印度地區的宗教吟唱、輕古典、電影音樂等等,但印度、巴基斯坦卡瓦里(Qawwali)蘇非吟唱,則是必備的樂器。印度手風琴上的琴鍵看起來和歐洲的風琴沒有什麼不同,但印度手風琴有幾個鍵是有印度特色的持續低音鍵。在印度除了上述含有持續低音鍵外,一種專門用在演奏持續低音,沒有琴鍵的的手風琴,稱之為蘇皮地(Surpeti)。印度手風琴是一個精緻木作箱形樂器,裏面包括正前方的琴鍵、正前方的名種控制按紐;在正後方,有四方形的活動夾板---即為風琴手搖送風器,箱殼外的手提把等結構。風琴送風器也有是外置的,由外面的送風器加壓到手風琴主箱運作,比較不方便,因此並不多見了。手風琴的琴鍵有黑白鍵,鍵的款式是西方古典琴鍵,至於西方標準的如A=440的Key在印度手風琴是不需要的。通常手風琴樂師,在箱子上面加保覆罩,一則是保護樂器被碰撞,二則可以在超高頻或低頻的吸音,也可做消音等用徒。手風琴前排的控制閥門(紐) 主要是控制風琴的風向,配合所要的表演功能。除了持續低音控制紐,每一個簧室配有一個控制紐,以防送來的風任意的擴散,爾有另外加上顫音裝置的控制紐,{wy}般的樂師,仍習慣在奏樂時,打開所有的按紐,專心演奏。手風琴中的持續低音控制紐和其他的控制紐,是xx區格的,以防止漏風干擾,持續低音有他特定的音高,如A、C、D、F、G等的極高音等。印度手風琴一般有二種演奏姿勢,最普遍的是將手風琴放在前面右手彈琴、左手送風。至於卡瓦力則將手風琴的一半斜放在膝上,一樣是左送風,右彈琴。如果是左徶子當然就相反。爾有在節慶時要邊走邊彈,那就只好做背帶,非常幸苦了。 
23、Shehnai (hindustani, wind instrument) 
   唢呐(印度斯坦气鸣乐器) 
   唢呐是北印度双簧管。尽管它被称为双簧管乐器,但其实它有四个簧管。两个是高音簧,两个低音簧。这乐器吹管是木制的,喇叭是铜制的。簧片则在绳索捆绑的铜管中。唢呐有8个指孔,但通常你会发现它们中的部分或全部是用蜡封着的。唢呐的声音被认为是吉祥的。所以它是寺庙和北印度婚礼上不可缺少之物。过去,唢呐曾是皇家宫廷中指定的九件合奏乐器之一。它也是南印度乐器纳加斯瓦兰(Nagaswaram)的近亲。 
   直到最近它还只用在寺庙和婚礼中。把它带进古典音乐应该归功于胡斯塔德比斯米拉汗(Ustad Bismillah Khan)。 
24、Nagaswaram (carnatic, wind instrument) 
   纳加斯瓦兰(卡纳提克气鸣乐器) 
   纳加斯瓦兰也被称为纳达斯瓦兰(Nadaswaram)。它是南印度版的唢呐。 
   它属于木管乐器家族,被称为“Mangala Vadya”("mangala"表示吉祥的,vadya表示乐器),因为它常常在寺庙、游行队伍、庆典和其他一些欢庆的场合如婚礼等等演奏。它是双簧管乐器,开有从大到小的一排圆锥形的孔。它常常是用乌檀木做的。顶端则是金属的中空纤维管(叫做“Mel Anaichu”)插入一个金属筒子(叫做“Kendai”)中,吹口则是芦管制成的。除了簧片之外,一个小的象牙或者牛角的针也在纳加斯瓦兰上。它的作用是xx吹口中的唾液微粒,使气流顺利通过。底部装饰有一个金属的铃或钟形物(叫做“Keezh anaichu”)。 
   纳加斯瓦兰有7个指孔。还有5个附加的指孔开在底部以做控制之用。纳加斯瓦兰和笛子一样有2个半的八度音程,指法也和笛子相似。但有所不同的是,笛子是用部分开和闭指孔的方式演奏出半音调和四分调,在纳加斯瓦兰里它们是靠调节管内气流的压力和强度实现的。因此它是对演奏者要求严格的乐器。并且,由于它巨大的音量,它是室外乐器,和室内演奏相比它更适合开放的宽阔的空间。 
   
  【附】Shankh,海神响螺。海神响螺是贝壳xx乐器,在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有这种类型的乐器;在印度教的认知,吹海神响螺可是会带来好运,也是战士凯旋胜利归来的欢迎乐器。在迎神庆典也常出現。由于从来沒有吹海神响螺的教学,因此吹的好的人不多见了。 
25、Duff (folk, percussion instrument) 
  达夫(民间音乐,打击乐器) 
  达夫是一种手鼓。它体型巨大,直径大约两英尺且没有金属响片。它通常在民间音乐中适用,在其他音乐风格中很少出现。达夫(duff)还有达普(dapphu),达法力(daffali)等名称。它和南印度音乐传统中的坎击拉(kanjira)有着密切联系。 
26、Ektaar (folk, string instrument) 
   艾克塔琴(民间音乐,弦乐器) 
   艾克塔琴是一种简单的民间乐器。它可能是印度次大陆最古老的弦乐器。在古代音乐文献中,艾克塔琴也被称作艾克坦特力维纳琴(ekatantri vina),字面意思就是“独弦鲁特琴”。它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根竹竿插着一个葫芦。另一片竹子做成了调音弦轴。琴桥仅仅是硬币,椰子壳,塑料如此之类的东西所做。艾克塔琴在南印度十分平常。在北印度,它的结构稍稍要复杂一些。葫芦上罩上了一层皮膜,琴桥上也覆盖了一层拉紧的皮膜。“艾克塔”的字面意思是“独弦”,这个词也笼统地用于其他种类的独弦民间乐器上。这其中包括镗镗(tuntun),卡索(katho),阿南德拉哈里(anand lahari)和高皮昌德(gopichand)等乐器。艾克塔琴在民间音乐中十分流行,它具有浓厚的乡野色彩,并和圣人米拉•巴依(Mira Bai)有紧密的联系。 
   Dotaar (folk, string instrument) 
   多塔琴(民间音乐,弦乐器) 
   多塔琴是艾克塔琴的两弦版本。然而,在孟加拉有种跟它没有亲缘关系的乐器也叫多塔琴,那种多塔琴和喀布尔拉巴巴琴(Kabuli rabab)很相似。 
27、Dholki (folk, percussion instrument) 
  多尔吉(民间音乐,打击乐器) 
   多尔吉(dholki),也被称作纳尔(nal),是一种桶状外壳的鼓。它的左侧类似巴延(塔布拉鼓的大金属鼓),但用的是多赫拉鼓那样涂抹于鼓皮内侧面的马萨拉(masala,油性涂料敷面),而不是斯亚希(syahi,{yj}性黑色敷片)。右侧鼓头则是其{dywe}的结构。山羊皮一针一线地密合缝制在钢圈上。皮面上覆有斯亚希,和塔布拉鼓类似但薄很多。传统的多尔吉(纳尔)是绳子绑系并用木棍起搭扣的作用。今日,大多数情况下金属搭扣已经取代了绳子。纳尔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塔玛莎(tamasha,街头表演)中十分流行。它也被吸收进了印度电影工厂,现今在电影音乐中极为流行。 
   Damaru (folk, percussion instrument) 
   达玛鲁(民间音乐,打击乐器) 
   达玛鲁是印度最常见的沙漏形鼓。它有一个边长4到10英寸,直径3到8英寸的共鸣箱。这个共鸣箱通常是用金属或木头制成。共鸣箱两端各一张鼓皮,有细绳将它们绑紧。在系绳的中央部位,有两个松开的活动的绳结。这两个绳结头可以击打两侧的鼓面发出拨浪鼓样的声音。这是交替方向急速转动鼓造成的效果。音高由系绳的系法决定。 
   达玛鲁有很强的文化渊源。它和湿婆大神和娑度人(也叫萨图人,sadhus,指因宗教信仰而流浪苦修者)有着深厚的关系。 
   达玛鲁也是沙漏形鼓家族{zh1}的代表。尽管其他代表如乌达卡(udaku),赫丢克(hurduk)和艾达卡(idakka)等还能被发现,但已经是非常罕见了。这种荒凉的景象和寺院墙壁浮雕中的千姿百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8、Gopichhand (folk, string instrument) 
   高皮昌德琴(民间音乐,弦乐器) 
   高皮昌德琴(gopichhand),也被称作高皮延塔(gopiyantra)或卡玛科(khamak),是孟加拉非常流行的民间音乐乐器。它是被称作巴罗(Baul)的游吟诗人常用的乐器。这种乐器的结构上有不少变种。长度可以在1英尺到3英尺之间,通常的是2英尺到3英尺之间。一节竹子劈开大半截,开裂端两头被撑开,固定在共鸣器上。共鸣器可以是椰子壳,葫芦,金属容器或者柱状中空的木制容器。共鸣器的底部蒙有皮膜,一根弦从其中央穿过然后固定在一个加固部件上。这根弦穿过共鸣器的中空部分,另一头连接于竹竿上用作调音弦轴的一截竹子上。高皮昌德的声音颇具特色。弹奏时右手拨弦,左手或松或紧地持握竹竿开裂部分,就可以造成音高的改变。它与其说是种旋律乐器还不如说是节奏乐器更为确切。它通常用来给卡塔尔(kartal,即木制双响板),多塔琴或寇尔鼓(khol,也叫莫里丹,Mridang,北印度民间乐器)伴奏。 
    Khol (folk, percussion instrument) 
   寇尔鼓(民间音乐,打击乐器) 
   寇尔鼓(khol)也称作莫里丹(mridang),是北印度民间乐器。它的鼓身是用粘土做的,右手侧的鼓头非常小(大约4英寸),左手侧鼓头较大(大约10英寸)。在西方世界,“国际黑天觉悟会(ISKCON)”成员更常用一种玻璃纤维鼓身的寇尔鼓。它在孟加拉的唱诵(kritan)中十分流行。 
29、Nagada (folk, percussion instrument) 
   那迦达(民间音乐,打击乐器) 
   那迦达(nagada)是古老的诺巴特(naubat,传统的九件成套乐器)中壶状的鼓。这些鼓直径在1到2英尺之间,用鼓槌击打。现在那迦达通常是唢呐(shehnai)的伴奏乐器。 
   Pungi (folk, wind instrument) 
   庞吉(民间音乐,气鸣乐器) 
   庞吉(Pungi)或宾(Bin)是弄蛇人的乐器。“pungi”其实是一类簧片乐器的统称。“bin”则是误称,在印度东部地区,宾指的是维纳琴。术语“维纳(vina)”暗含着独弦乐器的意思,所以“宾”不应该用在簧片乐器上面。庞吉一般为1到2英尺长。它有2个簧片或竹管。一个簧片演奏旋律另一个则发出低音。这些簧片连接在葫芦或椰子壳上。当气流通过时,空腔内的两个簧片振动发出乐音。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印度乐器简介(16-29)_公益霎哈嘉瑜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