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建筑之“古”“中”“青” 云之魂魄_金沙人_新浪博客

  三天来,我对莫斯科的建筑已经有了大致的感知,而且一眼看过去就可以分辨出它是哪个时期的产物,通俗的说可以分为老、中、青三大类。

 

  1949年以前的建筑我将它们划为老建筑,就是我们通常看到的教堂、中心商场、宫殿和别墅。这类建筑都是砖砌的,大量使用花纹砖和彩色瓷砖,但也有少量木结构的,以巴洛克风格为主,间夹哥特式的,我统称它们为古典建筑。在莫斯科市的二环以内,这样的建筑最多,最集中。

 

  最典型的是克里姆林宫的教堂群,当站在这成群的高大雄伟又不失典雅的建筑下面,仰头望去,镀金的洋葱头式圆顶金碧辉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耸立在蓝天白云中,使你不得不折服建造这些艺术瑰品的大师和工匠的智慧与能力。俄罗斯人大都信奉东正教,所以在俄罗斯最漂亮、最耀眼的建筑几乎都是教堂。确实,那一座座宏大的教堂有的体现着俄罗斯典型建筑风格,有的夹带有古希腊神殿韵味,有的则保留有意大利建筑的情调,不仅以其精美冲击人的视觉,而每座教堂内部所诠释的一段史话也引人xx思索。

                      

                         (圣母升天大教堂)

                       

                       (上下两幅是教堂里面的壁画)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恢弘的教堂几乎都是耗时几十年建成的。莫斯科河边的救世主大教堂的设计用了8年,教堂里边的雕塑做了17年,壁画描了23年,而5个镀金的洋葱头圆顶,{zg}的100多米,从奠基到启用历时52年。十月革命后,在反对宗教的政治热潮中这座教堂被炸毁。前苏联解体后,1995年由叶利钦主持在原址重建了救世主大教堂,用了6年时间,耗资3亿美元。现在救世主大教堂是莫斯科最宏伟的教堂,庄严而高雅,雄踞莫斯科河畔,离克里姆林宫不远。

                            

                     (莫斯科河畔的救世主大教堂)

 

  另外还有一座教堂不能不说,是我很小就从父亲的照片上认识的圣瓦西里教堂,虽然已经认得了五十多年,但那天相见时仍很激动。这座教堂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岁月沧桑,王权更迭,而它却始终朱颜不改,以它独特的瑰丽奇巧,创造着美不胜收的奇迹。圣瓦西里教堂由9座相连的八边形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中心塔从地基到{dj1}高47.5米,其余8个较低的塔楼极巧妙地排列在中心塔楼的周围。所以圣瓦西里教堂是一个圆柱型建筑不像西欧的教堂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之分,它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zg}的中心塔楼上边是一个金色的洋葱头圆顶,其他8个稍矮些的塔楼上分别是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洋葱头圆顶,颜色艳丽,花纹协调,尤其在蔚蓝色的天空衬托下,更显得别具一格。进到教堂里面,不似我们已经参观过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和瓦萨大教堂那么华丽,但从一个堂转到另一个堂,9个教堂彼此相接,一圈下来我已经数不清了。

               

              (圣瓦西里大教堂)

                     

                          (上下两幅是教堂里面的壁画)

                    

    从对“古”建筑的参观和浏览,我深深地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每座教堂内外部的雕塑、壁画、镶嵌画,都是无一例外的精美,华贵,赏心悦目,让你不忍心去碰它一碰。不仅仅是教堂,在莫斯科的街道上,也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建筑物的墙壁上,建筑物的顶部以及门廊两侧配有精致的浮雕,而且不是尺寸很小很不突出的浮雕,是那种厚重的、相当巨大的,几乎突出到快变成立体雕塑的浮雕。每每看到这些,我就会情不自禁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心中不断想着:他们怎么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这些大石头弄到楼顶上?而且他们的活干的可真扎实啊!经历了年复一年的风霜雨雪,经受了残酷战争的无情炮火,经过了政体改制的巨大变故,居然还能如此气派和夺目。

                 

                   (红场边上的古姆商场)

  注:敲在这里的文字全部出自我个人大脑和双手,发在这里的照片均为我本人或女儿亲自拍摄,有关数据来自莫斯科导游介绍。

 

    1949年之后到50年代末期,斯大林时代的建筑我将它们称为“中”。由于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苏联人民迸发了极大的重建家园的雄心壮志,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建造了又一批体现新的建筑风格的作品。这些建筑一般都注重装饰,大都带有巨大的圆柱、回廊、雕像,一座建筑物往往是宏大磅礴,又稳又厚,牢牢地坐落在地面上,就象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这一类建筑一眼看去就知道不是小手笔,充分体现出当时苏维埃国家强大的中央集权力量和强国兴邦的指导思想。

  最能反映斯大林时代这种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当数莫斯科的7大尖顶塔楼。从外表看我认为它们是一个模样,不过大些小些而已,外墙都是白色大理石,门厅里悬挂着璀璨的豪华吊灯,枝形吊灯是俄罗斯建筑的点睛之笔,主塔楼的两侧或四边都有配楼,中间的塔楼高高耸立,细长的金色尖柱,有的尖柱上端还有金色的五星。在莫斯科的几天,几乎每天都要看到几次不同的尖顶塔楼。导游给我们一一做了介绍,这7大尖顶建筑分别是:莫斯科大学、外交部、交通运输部、乌克兰酒店、列宁格勒酒店和两所名人公寓即高知楼、艺术家楼。其中莫斯科大学尤为宏伟。

                 

           (莫斯科大学,主楼前有罗蒙诺索夫的塑像,走到近前可以看到)    

                   

 

                   

 

                    

                   (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

                 

(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拱型大门上方矗立的巨型雕像为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风格的建筑没能在莫斯科更多的新建筑物中继续采用,但是我认为它给莫斯科整个城市添加的艺术魅力确是永恒的,也只有在斯大林时代才能涌现出这种风格的建筑,因为它需要英雄主义的气概和强盛的经济基础。

 

  被我划入“中”的建筑在我国也有影子,咱们北京五十年代后期建成的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宫、民族饭店等,另外北京展览馆和军事博物馆则是莫斯科7大斯大林风格建筑的翻版。

 

  “中”类建筑物在拍照时费点劲儿,不是拍不到它的顶端,就是太为宏大,拍不到完整的两侧。

 

  六十年代后的建筑我划为“青”,这一批建筑非常容易辨认。外墙均是土黄色或灰黄色,形状类似火柴盒,一般为4至5层高,门窗模式千篇一律,是为千百万居民提供住房而快速修建的,被记在了赫鲁晓夫的账上。据说(导游说)赫鲁晓夫原是建筑学院的一名教师,巴结上了在同一学院工作的斯大林的妻子,进而接近了斯大林,成功地做了莫斯科市委书记。在他的主持下以低成本并大规模建设了这种小开间、无电梯的住宅楼,落下了个“赫秃破楼”的骂名。但是我在莫斯科市区看到这种色调和谐,外墙面像一块块烧火砖整齐堆砌的四、五层住宅楼时,倒觉得怪好看的。虽然人们对这种建筑无褒尽贬,但是它们却迅速解决了苏联的住房问题,成为赫鲁晓夫急功近利的一大成就。

                       

 

                     

 

    除了老、中、青三类建筑外,再有的新建筑为数不多,我只在莫斯科河边及郊区见到过一些,称它们为“后”吧。莫斯科河边以及市中心{zh0}的位置上有一点,好象是银行和xx写字楼,有的带有塔式尖顶,有的由混凝土和玻璃幕墙结合做外立面。在出城时偶尔见过一些别致新颖的住宅楼,导游说“可贵了”。

                  

   莫斯科宇宙饭店,由苏、法共同设计,法国建筑集团修造,划在“后”类里。

  

    说完了莫斯科的建筑,顺便介绍一下莫斯科的房价。从2005年开始,莫斯科的房价狂升,市区四至五环路的房价为每平方米3000美元,再向市里环线则为4000到5000美元,而莫斯科人月工资{zg}的可达700美元,其他中小城市的月人均工资仅200美元,甚至更低。

  我算了算,月收入700美元的莫斯科人,要想在位于四环的区域购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即使不吃不喝也需近30年的时间。呵呵,与我们差不多。

 

    文中所载照片均为云之魂魄拍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莫斯科的建筑之“古”“中”“青” 云之魂魄_金沙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