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龙尾错- 霞客- 游记攻略

可可西里--龙尾错

今天是科考队在龙尾错营地最重要的一次科考行动,有 5 辆车同时往普若岗日方向开展科考采样活动。

  从龙尾错营地到令戈错大约 40 公里,中间要经过今年 6 月份丁林队长、陈晓夏副队长弃车求援的玛瑙滩,在这里到处都是玛瑙的碎块,就是当地牧民把他们的陷车从泥潭里解救出来,在车轮下垫的石头也是一块块的玛瑙 石。从这个位置已经可以看到东边的一排覆盖着厚厚雪和冰盖的普若岗日。走过一个斜坡,令戈错一下子展露在眼前,大家都在对讲机里开始大喊大叫,丁林队长特 批十五分钟在离开湖岸一公里左右的高坡上下车拍摄。

  科考分队的五辆车绕着令戈错的北岸向普若岗日方向行进十几公里,在经过一个山头上风化的岩石后 , 车队因为前面的山坡上泥土松软,无法继续前进。这时候已经是 12 点,丁林下令车队就地休息,科考分队从这里开始往河谷对面的一片火山方向徒步过去。用激光测距仪量出来的结果是直线距离为 8 公里。从车队停止的这个山包下去,要经过一大片沼泽地,跨过几条河流,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对岸的那个山包。中央电视台的陈晓夏、王红军、李民,新华社 的杨维汉,摄影记者陈志伟和和文字记者高琦都带着相机、摄像机跟着由 7 人组成的科考分队徒步穿越谷地。

  河谷中有两条比较宽的河流,为了跨过河流,科考分队要沿着湿软的河床向上游走近 700 米的路,在一个被小沙洲割断成几部分的地方,科考队员们利用助跑,跳过宽约两米的湍急的小河。但是大部分队员的鞋还是不同程度的被水打湿。

  不过这些都没有阻止科考分队的步伐,经过两个小时,科考分队终于走到火山岩密布的山脚下。火山熔岩非常坚硬,要敲打很多次才能砸开表面察看里面 的物质。丁林队长的今天的科考任务就是从这些火山岩中寻找一种从地壳深处随着火山喷发出来的橄榄岩包体,不过这种寻找多少带有点碰运气的性质。在未抵达山 坡前的河谷地中,丁林队长在散落在河谷中的火山岩中已经找到一块带有橄榄岩包体特征的火山岩,但是在山坡上却没能有进一步的发现。这种橄榄岩包体成微微的 绿色,在黑色的火山岩夹层中并不明显,但是它是从地球下地壳和地幔中喷发出来的,带有地球最深处的物理化学特征,通过对这种在地球表面极少存在的物质的分 析,可以帮助论证丁林教授提出的陆内俯冲理论。

  在休息期间,丁林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在研究的中央山脉理论。中央山脉理论认为,从西面的喀喇昆仑开始向东延伸经过阿里后穿过可可西里,经过普若 岗日,唐古拉山,转向南方的横断山脉的这一系列青藏高原山脉共同构成一条重要的中央山脉。丁林教授认为中央山脉是这个星球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同时是一个 重要的气候分水岭和动植物分布的分水岭。在中央山脉以南的区域的降水主要受印度季风的影响,而中央山脉以北及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在中央山脉 两侧,动植物已经明显区分成两种不同的分布。中央山脉理论的真实性和发现的意义是本次科考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科考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会取得更多的 关于这些科学推断的证据。

  回程因为是顶风上坡,显得异常艰难,新华社记者杨维汉因为背负沉重的摄影器材,几乎无力向前。大家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终于在晚上 7 点 20 分返回到车队停靠的山坡上。刚刚返回的丁林队长亲自山坡走下来迎接,车队尽可能的向山坡下队员的方向靠拢,在 5000 米的高原上,在经历了 16 公里的艰苦徒步之后,每向前迈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科考小分队没能抵达普若岗日冰原的脚下,是这次科考活动留下遗憾的地方。 1999 年中美联合科考队在普若岗日发现了地球上除两极以外{zd0}的冰川,确认普若岗日达到冰原的规模,这是在 接近北极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阿拉斯加等地区之外发现的{zd0}的冰原地貌, 补充了中国境内的冰川类型。

  终于踏上归途,令戈错正是日落的时候,普若岗日方向夕阳照耀,雨云正在形成,巨大的冰体上方散射出异样的光芒,景象非常肃穆。

在阅读整个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可可西里--龙尾错- 霞客- 游记攻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