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_红唇_新浪博客

                                   花园山下的小游园

 

     过蛇山,从黄鹤楼下北行数里,老武昌城东北角,有三座小山岗。很多年前,其中两座被围在老武昌的城墙内,相互依拱,城墙就沿其中一座山脊修建,那座山名叫螃蟹岬。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无法考证,虽然我一直觉得,螃蟹甲不怎么像是山的名字。同样无法考证的是另外两座山名,一座叫凤凰山,另一座叫花园山,上百年了,沿用至今。

    武昌昙华林,就在这三座山形成的1.2公里长的狭长地带中。南倚花园山,北靠螃蟹岬;青瓦小院,依山而建;民居错落,互为参差;梧桐小院,麻石幽径,能让人一洗都市的浮躁情绪。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医院、学校、公寓、花园、教堂,比邻而居,百年前的老建筑虽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却仍然留下了许多关于武汉自然、教育、卫生、现代革命、政治、经济等多方位的历史痕迹,它所展示的是时代的缩影。

 

    对于“昙华林”街名的来历,“昙华”二字据说是印度梵文的译音,而“林”应该是“居士林”的简称,郭沫若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提过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遗憾的是他生前没有就此再作进一步的考证。而事实上,在这一片不大的街区内,曾经林立着中外各个流派的宗教建筑,其建筑形式之精美,文化内涵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按文言文“花”、“华”通假的说法,昙华林即昙花林。在武昌昙华林,不见昙花,更毋庸说昙花林。可是,无论如何,昙华林之所以为昙华林,与花总是有些关系的。
  一说是,此处从前多小型庭院,居者多善植昙花,故名;另说,此古巷人家,多喜植花,花开之时,置坛于户外,于是,一年四季,一坛一花,坛坛花花,蔚然成林,故名。

    目前,这条闹市中的古街,因历史遗迹众多,被发掘成一个旅游点。前不久,我来到这条古街,寻访那些被xx的历史遗迹。

           


     崇真堂1924年维修改造后保存至今,为单层拉丁十字形的哥特式建筑,已经有138年的历史了。自2000年恢复使用后,周围居民经常听到优美的钢琴与和唱声从这里传出。

                                刘公公馆大门

    这里是辛亥革命20面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地。
    刘公,曾任武昌起义革命军总理。正是因为这位襄阳巨富之子的捐赠,武昌起义才得到经济上的保障。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大门褪去了本色锈迹斑斑,昙华林32号


                               刘公公馆的内景

    公馆的门从里面用铁链子反锁着。我把拿着卡片的手从门缝伸了进去,照了一张,从相片里看到的是一片破败。风雨摧蚀下的砖墙剥离了原有的色彩,显得些许黯淡,布满了历史的皱纹,沧桑了许多。


                                        瑞典教区旧址

     穿过昙华林街一个xx中式的门牌坊,令人倍感诧异地看到一组北欧风情的建筑,这就是基督教瑞典行道会于1890年建在武昌的传教基地。

    瑞典教区的大门楼用的却是中式结构。一是为了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一致风格,二是为了更好的传教而不引起反感。

    现在的这个大院,仍然保存着当年的大门楼、主教楼、领事馆和神职人员用房等,以及瑞典人早年开办的真理中学老斋舍。大院中除了基督教真理堂被拆外,其主要建筑基本上保存完好。当时瑞典教区的武汉信徒众多。抗战期间,汪精卫在武汉成立伪政府,瑞典驻华领事便一度将领事馆迁到这里。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教区的旧楼道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瑞典领事馆(后面的房子)可以看到房屋旧时轮廓,这些建筑大都是2层和4层的砖木结构。

 

              武昌历史上{wy}的一个外国领事馆——瑞典领事馆

 

    这座纯北欧风格的建筑高耸豪华,连上山的每一级台阶都用整块的大理石铺成。如果打磨抛光的话,可以象宫殿一般漂亮。如今那些精致高大的廊柱,已被住户封死改做房间了,如同北京的大杂院。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从一个拱门口借着昏暗的光线,我进入领事馆楼内。木制的地板,还依稀留有往日的情调,只是它们上面堆放着砖头和塑料盆。

                                     

                        

                       午后的不太强的光线照在楼梯上 

                         

    瑞典不同于其他国家,二次大战期间他是中立国家,英美与日本是敌对关系,所有的外交事务都是委托瑞典在昙华林办理,建国后英美还没有承认中国新兴的政权,所有的外交事务也都是委托瑞典在昙华林办理,直到51年{zh1}一任瑞典领事撤走以后止。现在这些建筑群都是住家在用,原有的建筑风貌已被部分破坏。

                            


                                        仁济医院

 

     仁济医院——西式教会医院,是最早为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慈善机构,也是近代西方医院传入武汉后保存完好的医院。
   这所医院与一位英国传教士杨格非的名字联在一起。1861年,该教士在与昙华林临近的戈甲营建xx堂。尔后,开设诊所和义塾为教众和附近的居民服务。7年后,传教士将诊所和义塾迁至昙华林并加以扩建成。1883年正式改名仁济医院。医院的建筑是中西合璧式样的砖木结构,既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廊柱,又有中国式样的下沉回廊,附楼石拱门的浮雕图案也很别致。


                 加诺撒仁爱修女会xx堂,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

   

     当我寻找这些或气派、或别致、或改作它用、或依然传教,或荒废闲置的宗教建筑时,当年教堂的钟声仿佛带着湿漉漉的雨丝扑面而来,那些曾在昙华林这条幽深的巷子中穿行的神父、牧师和修女们的身影,依稀在眼前飘过。

    他们不仅带来了这一街区一时之间宗教活动的繁荣,也同时将近代国际上先进的教育、自由的思想、科学的知识等一起带给了昙华林,带给了武汉,并由此传遍湖北甚致全中国。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天文台旧址

     在xx堂后面,有一处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天文台的旧址。像圆明园一样,留给我们的是一堵残壁。据说,这天文台是美国人在1930年修建的。台内安装有观测天象、天气预报的设备和仪器,启用后曾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可惜的是,1938年武汉沦陷后,台内的设备和仪器被日寇抢劫一空。这残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

 

                               主教公署大楼(现在的咖啡屋)

    在花园山上,至今还保存有四座西式建筑:一是1928年由武昌主教艾原道创设的育婴堂大楼;二是1880年主教江成德设计修建的主教公署大楼;三是1891年建成的花园山天主堂,教内称为圣家堂,据说它与汉口上海路的天主堂为姐妹堂;四是1888年天主教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建的一座小教堂。

 

 

                             花园山主教公署大楼。 

 

 

                           拾级而上,俯看街心花园

 

      传教士的旧公寓,座落在花园山脚下。现在已经改成了一个非常淡雅温馨的咖啡馆。咖啡馆里考究的青花瓷,精美的花艺,甚至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做工精致的座椅都不经意中流露着淡淡的贵族气息。里面更像一个话剧场景,回放着过往的春夏秋冬,文化历史。



              1940表示40年曾经被日本人接管,1951表示51年被政府接管。

                           

                                居民们仍在居住的老房子 
                                     



                                徐源泉别墅(法国风格双层建筑)

 

     这是一栋仿西式古典风格住宅建筑。立面对称,居中主入口有爱尔尼柱式门廊。廊项为二层阳台,女儿墙为瓦彻空栏,屋顶可上人。

       说到徐源泉,不得不提另二位国民党将领和要员:邵伯昌、夏斗寅。其建筑被称为“三名人公馆”。

     邵伯昌:渡江战役和沪浙杭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炮兵司令。
     夏斗寅: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民国湖北省政府代主席

    邵伯昌公馆目前已经被xx拆除。夏斗寅公馆是中式建筑,半山上的夏公馆已经拆了一半,门口两棵百年古树和室内的五蝠拱寿大理石地板都还在。

     徐源泉武汉新洲仓埠人,祖籍湖北黄陂。1927年,41岁的徐源泉被任命为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授国民党上将军衔。史称,1928年7月,他放任部属“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并接受孙殿英的贿赂,将部分受贿所得的清东陵财宝转移,据为己有。1949年,徐源泉到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北,他究竟将东陵财宝藏于何处遂成为历史之谜。 

 

                                

                           徐公馆大门立柱上精美的图案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夏斗寅公馆前的一条小路

 

      

      由徐源泉公馆走出,仍然在昙华林141号大院内,经过数幢新建的宿舍楼,有一条石阶曲折往山上走,前行左拐,见一房舍立于荒草之间,此即当年的湖北省主席夏斗寅的别墅,人称夏公馆。

      这是一栋后屋顶已被掀开了的四阿顶式砖木结构建筑。据说,武警医院正在拆这栋房子的时候,武汉文化单位来人,说这是座值得保存的历史建筑,才使它得以幸免。

 

      夏斗寅公馆本来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群,现所存的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平房便显然尤其珍贵。

     就这么一幅残缺破败的样子被摆置在这山坡上——“拆”的行为被制止了,但不知“保存”“保护”的行为何时能够开始?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当然夏公馆并不是一幢单独的建筑,老屋的右侧有一条上山的石阶,逐级婉转向上,有一间水泥建筑的中式小亭,八角飞檐,有围栏可以小坐。

     

               徐公馆不远处的围墙的墙头上爬满了盛开的凌宵花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  

      年久失修的老建筑,被人抛弃似的散落山坡上下,如果不是着意地寻觅,你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山间野岭之间。

     经过岁月的揉捏搓抟之后,昙华林留下的虽不再是历史的整体或者全貌。然而筛选下来的某些历史碎片,却散发出独有的韵味。
    
 

                (部分历史资料参考张大水一文,感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在现代与历史中行走_红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