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端午时_丰丰雪心_新浪博客

   端午节是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吃粽子、挂香囊、挂艾草,是本地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习俗。

   小时候,家里穷,只会在过年、端午、中秋包粽子吃,于是对端午节好是记挂,然而本地还有个习俗就是在端午这天要给每个小孩烧“灯草火”,就是用一种“灯草”,放在煤油灯上点着,在小孩的肚脐周围轻轻地点,听到一声声清脆的“xx”声,和着小孩哇哇哭声。据说这样小孩一年中就不会犯肚子痛了,而且大人们说的有板有眼,至今我也不知此法是否真有效。只是为了逃避被烧,每一年端午节,我同二姐都会早早的将两个粽子用长绳穿着交叉挂在胸前然后逃到野外躲起来,那些常躲的地方肯定已经聚着不少人了,到天黑时回家就不用再烧了。有时我们会捉弄几位叔伯姐妹,骗她们回家拿东西吃,而每每她们被捉烧得肚子上一点点后又会来骗我们说烧“灯草火”的人走了,哈哈,我们才不信呢。

    还有个习俗就是,喝雄黄酒,并用雄黄在额头上写个大大的“王”字,一直没搞懂这是做什么用的。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书本上知道,吃粽子、喝雄黄酒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伟大的诗人屈原。也了解了有关屈原的事情: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家乡每个节日乡俗还挺多了,稍大点想,是否因为太穷想吃东西而编了这么多的花样呢.

    端午节,那些小媳妇大姑娘,因为已过被烧“灯草火”的年龄便三五成群大胆地坐在一起做各式香囊。这{yt}中饭要吃五种黄,大多是自家种(养)的,有黄瓜、黄豆、鸡蛋黄,还有从野外捉来的黄鳝、再吃点黄酒,就算五黄了;还要吃大蒜和炒熟的硬硬蚕豆,吃得嘣嘣香,然后放出响亮的“气”。在家中门上挂上艾叶、昌蒲、紫素以避邪……

    现如今条件好了,每天都是过节,也想不出想吃什么,传统节日没泊来的节日热闹,端午节也只是老辈们还那么认真的准备,年轻人便去聚一下。单位里也会发些粽子、咸蛋,然而吃的欲望也不再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又逢一年端午时_丰丰雪心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