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行_呼四儿_新浪博客

从上海回来已有二十多天了,恍若迷离,上海的高楼大厦,滚滚人流,喧嚣轰鸣的充斥我的耳目,震憾心肺。可在夜深人静再一次得想起它竟然是另一番景象...

深夜的小巷:午夜,天空飘起小雨,路两旁的法桐沉浸在雨水的温柔里,默不作声。丁香的味道,幽幽的,嗅着它有点虚幻的感觉。没有行人,偶尔有车辆驶过,留下些许轻烟消失在夜幕里。

拐角处的水果店:虽然打着伞,但不时的有几滴小雨点飘飞在我的脸颊,清凉凉的贴在那儿,亲亲的。走了一小段路,拐角处的那家水果店的灯光,夜色里很是温馨,没有顾客的小店悄然清静,只有那摆满货架子的水果,还有成竹筐的水果,红的,黄的,绿的,白的姹紫嫣红,各式各样,发出诱人的香气。店老板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中等身材,有些瘦,眼睛很亮,透着生意人特有的精明,在这样的夜里,当他看到还能有人光顾他的小店,很是让他开心。在我们的询问中,他一一作了回答,带有浓浓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听起来很是舒服。我相准了那个用长方形的塑料小盒盛着的新鲜杨梅问他:这个怎么卖?他用两个食指交叉叠放在一起:很便宜的,才十块钱的了。然后又对我说:很新鲜的了,你尝尝。我摇头。他笑眯眯的说:没问题的了,你尝一个,我再给你加一个的哦。他像个幼儿园的老师引导做游戏的孩子勇敢些,用上海男人温润的口气鼓励你。杨梅大小均匀,紫红紫红的,我忍不住诱惑,捏起一个送入口中,它的刺柔软而又平滑,当我的牙齿一接触到它,又酸又甜的杨梅汁在我的口中迅速的蔓延直至侵占了我的整个神经,一种好久没有的感觉油然而生,哦,杨梅,我好多年没有吃过的佳品...终于,我买了一盒,老板没有忘了给我的小盒里又加了一个,呵呵。我又指着金黄的枇杷问:多少钱一斤?老板说9元的了。我捡起一个,反复在我手里把玩,真的,这些南方的水果,我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一时不知道怎么个吃法了。这时,细心地店老板看出我的流连,笑眯眯从钱匣子里找出一枚一元的钢镚,顺手把枇杷捏住,教给我说:你用一元的钱立起来在枇杷的表面轻轻的刮一刮,这样吃起来很好的。他的十指修长,干净的有些精致,在灯光下为我做示范。

当我们从水果店里走出来的时候,真是“硕果累累”啊:杨梅,枇杷,另外还有一个已切好口的大西瓜。当然那个水果店的老板也有了很多收获,那就是用金钱代表的利润,和我多次的“谢谢

酒店:回到酒店这才仔细打量它,真的很“小资”,很美,原来这是公寓型的房间:上下两层楼,沙发,衣橱,梳妆台,挂在墙壁上的椭圆形的镜子,洗衣机,微波炉,特别是那放在桌子下面的那个圆圆的小柳筐里浅浅的放着一双棉质的拖鞋。我脱掉旅游鞋,穿上这双鞋,柔柔的,很是贴心的舒服。正中间是那张床好是宽大,洁白的被子,还有两个厚薄不等的大枕头,萱萱的,软软的。卫生间的洗漱用品一应俱全,那只大浴缸,我想起了某些影视作品的女主角养尊处优{zh0}的表现就是躺在这样的大浴缸里聊天,打电话。洗掉{yt}的征尘,蓬散着头发,打开挂在墙上的电视,怠倦得像一只猫儿,懒懒的歪在大床中央,眼睛咪着,昏昏昏沉沉得,电视机不知道演些什么,不知不觉的就进了梦乡。我梦寐的上海之夜就这样度过了。

上海的南京路,上海的豫园,上海的外滩,上海的大马路...我想应该是梦寐的那样,另一种神秘,另一种色彩。我在人流滚滚的南京路上最想找到一两个穿着旗袍,拎着小包的女子。竟然没有。前挤后拥,热气腾腾的人全是现代人的T恤,休闲服饰,和任何一个旅游城市一样,除了林立的高层建筑,特别是外滩的那些有着历史过去的银行,商汇,在依然述说着上海的历史,上海的特色,但从服饰上再也找不到我梦中的高贵,优雅,也许我只是个一两天的匆匆游客,走马观花,不能这样下结论。可是我心中还是有了些许的遗憾。

当我站在“和平饭店”的前,心潮澎湃,有多少的故事在这个饭店上演,它的历史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江湖{dy}店”。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剧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饭店写成的。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在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中浮想万千。站在那儿久久的没有离去。

进入上海从南浦大桥上过,离开上海还是从南浦大桥是过,居高临下,上海如此的现代,超前,繁华。

别了,上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上海之行_呼四儿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