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配额”的思考_小绪个人博客_百度空间

   


今天看到《中国经营报》薛涌的一片《中国高考批判》的文章,文章中不但有对现有高考制度深思,而且通过对美国本科教育的研究,来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现在中国的高考弊端首先就是中学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同样是纳税人的钱办起来的公立中学, 有些就可以享受更多的补贴,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金。老师工资可以更高,学生可以直接保送,而偏远山区的中学人均公用经费还不到500元。悬殊之大,更让人感叹资源分配之不公。其次就是高考考查内容的不公,这个也基于教育资源不公这一问题。教育资源不公导致偏远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综合素质根本没有条件提高和达到那些以城市小孩为参考标准所指定的考试考查指标。明显的就是将偏远农村小孩推向大学门外嘛。这一切的根源还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城乡差别让很多人难以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农民工子女为什么只有流浪或者在集装箱做得教室里面上课?还有就是区域教育不公,为什么清华北大在北京和天津每万名学生中的招收指标超过10个,为什么河南等地才不到1个,为什么复旦在浙江和上海的指标超过5个,而在内蒙的招收比例才0.4个。看到这一组数据我真的不会再觉得这些大学出来的学生都很NB,(除了那些招收比例地的地方),我会觉得他们都是通过照顾进去的,不过如此,如果那个北京的种在我面前说他是北大高材生,我会用鄙视的眼光看他。因为他根本没有炫耀的资本,他是不公平制度下的畸形儿。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薛涌先生给了一个值得探索的路子,那就是仿照美国针对黑人社区所采取的方式在中国采取“高考配额”制度。这一制度这一很好的照顾偏远地区,促进农村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实这个在国内有变相的使用,那就是对一些偏远地区实行加分照顾或者分数照顾政策。那些城市中考高分的学生不要觉得不公平,不要觉得低分学生抢占了自己的名额,别人之所以考低分是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为什么匮乏?原因就在于之前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现在假设,如果在中国偏远地区实行高考加分或降低分数线来实现增加招收配额的方式国内会形成什么状态。望子成龙都是父母多希望的,农村和城市的家长都一样。如果某个偏远地区考北大的分数可以降低20分,可想高考移民会很多。海南现在就在为高考一面xx。解决这一问题很难,海南很多年了都没有解决好。一方面又想堵住高考移民通道,给当地学生多留点名额,另一方面又想促进经济吸引投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认为何不顺水推舟将计就计。首先细化高考优惠地区,其次规定,要想高考移民必须一次性对当地教育直接捐献10万,或者在当地经济投资100万。基本配额学生不变,高考移民的学生可以另外申请配额。这样子就可以增加偏远贫困地区教育投资建设与经济发展。计算一下,如果一个额外配额名额换来的是直接投资10万元,那么平均到100个名学生中,其人均公用经费就增加100元。下一届的学生的教育水平会提高。如果持续实施几年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会迅速提高。只不过每年多招收了一些高考移民的学生而已。现在的大学扩建厉害,随着考试生源减少,扩大招生人数是必然,这样子通过在增加高考移民考生配额也将这一问题解决了。不过实施的时候各地的经济状况不一样配额价值也不一样,可以有当地政府制定相应的标准,申报审批。单纯的配合很那解决问题,应当考虑到任何不公平环境下优势群体对劣势群体优惠资源的侵占现象。所以所有的问题如果内有可以严格执行的约束制度,那就必须有一个尽量兼顾公平的疏导变通制度。



郑重声明:资讯 【“高考配额”的思考_小绪个人博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