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端午 到这儿已经过了三个端午了 以前天真的以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结果发现离家才三十里路就有不包粽子的,实在错愕。 先前总很傻的以为所以的粽子都跟在家吃的妈妈包的粽子似的糯米加红枣,但事实是我在这儿的超市找不到这种组合。同样是中国,同样都叫粽子,怎么?这再次证明我真是很傻、很天真啰! 端午节往往是家里收麦子的时候,村里在这个时候是最忙的。以前小的时候还常常听村里人把此时比喻为“虎口夺食”,近年是没有听说了。我们那儿由于地理限制,每块地都比较小,还高低不同。所以就是现在也有许多是用镰刀来割的,我相信这在大部分地方都是难以现象的。每年到收麦子的前几天村里人就开始准备了。买工具,比如镰刀,捆麦秆的绳子,哈利波特的坐骑(扫把)等。村里都有大大的麦场,几家人可以分一块。在地里割回来的麦子都放都那儿,然后等积攒的差不多了,天气又不错就用{yt}时间先把麦子摊开,等太阳把麦子晒得差不多了就用 就用 (先前我可小的时候是用牛、马,后来用拖拉机或是三轮车。我们那儿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三轮车。)拉上一个用石头做成的碾子在麦子上面有规律的转呀转,直到把麦穗里的麦粒全部挤压出来。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了我家的一头牛,一头总想欺负我,而我却深爱着它的牛。我现在想起它都有种想流泪的冲动。我们家从来没有养过宠物,所以我还真不知道人跟宠物的感情可以达到什么地步。但当我想起那头牛,还有我有印象中我家养过{wy}的一头猪,我都因为™而哭过。 严重跑题了,看来我是那种写不了作文的。 但还是想把收麦子说完,把麦子碾好后再用叉子,一般是三股叉,把麦秆挑起来。如果麦子摊的太厚的话在碾中间还应该翻一次的。挑麦秆也是技术活,挑的不好会把麦粒一起挑走的。把所有的麦秆挑到一边剁成麦垛,麦垛上要该、下面要铺一层麦穗壳,防止雨水侵入。剁麦垛还需要一个人在上面不停踩。从开始底处在上面踩到顶,经常有人把麦垛踩塌的。我就经常干这个,O(∩_∩)O~。别看那时小,居然没有塌过。麦秆整走了剩下的就是麦粒跟麦壳了,把他们推成一长堆。然后用木锨把这一大堆一锨一锨的朝天上攘。借助风的力量把麦壳吹走,留下麦粒。等所以的都收拾利索了把小麦装到袋子里拉回家。拿回家的麦子还需要享受一两天的日光浴才算完活。 想象一下大太阳下劳作的农民,有些心酸。但这就是生活必须的。但他们却已经从伯伯变兄弟了,可能是因为他们今天太多的使用机械以不再那么辛苦,所以地位随之改变了吧! 但不管多忙,粽子还是要吃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或者介子推吗?我觉得到不如说犒劳一下劳苦的自己。我们那儿的沟里那时还有许多泉水,所以有人在那儿种了雨杆。也许就是芦苇吧?我还真不知道那东西学名叫什么。那东西每天晚上会长出一个新叶子,所以经常是天不亮就有人去哪儿采摘{zx1}鲜的叶子。我会看见妈妈拿回家的芦苇叶子,然后把糯米泡上,把枣洗净,把叶子煮一下。又看见她把两三个叶子错落有致的拿在手上用一半折成个立体的到三角,把米放进去一点,然后是我们自己家里的枣,然后又是米。再把芦苇叶子剩下的拿些把口包起来,用绳子绑好。当所有的包好后把粽子放到一个大铁锅里放上水,用火把水烧开。其实因为比较忙,妈妈一般都是晚上包好粽子。当她还没有包完时我已经睡觉了,所以说煮粽子段落都是我现象的。其实我根本没有见过。我那时只知道当我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就可以吃到香甜的粽子。当那天我自己试着要包出妈妈包的粽子的味道自己动手时我才发现粽子并不是我先前想象的一上手就可以包好的,我并不是想说妈妈包粽子不易。包粽子其实真的不难,难的是那么多年我居然没有去帮帮她,总是那么心安理得。还好我还有机会。 我现在知道,对于我而言,心中最美味的粽子永远只能是妈妈包的。也许还需要在我们家。想象一下把泡在冷水里的粽子拿出来,急急忙忙把绳子解开,去叶子,恨恨的咬上一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早点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