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中的环保理念_linda_H_新浪博客

当代佛教思想中的环保理念

    佛教是一个很有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主张不仅对人要有爱心,对山河大地也要爱护,所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佛经里记载,有一位菩萨(睒子),他每丢一张纸,深怕污染了大地;每讲一句话,怕惊醒了大地;每走一步路,怕踩痛了大地。这其实就是一种环保的意识,值得全民学习。只是目前国内普遍不重视环保,以致有乱砍树木、乱丢垃圾、乱排污烟、乱倒废水等,造成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社会公害层出不穷,其实这也反映出国人公德心不够。像澳洲、纽西兰,这些国家几乎每条河流都是清澈见底,可见他们的环保工作做得很好。

    一般人认为佛教的思想较保守,只会教人念经、吃素,对社会没有贡献,更遑论有此先进的环保思想。其实早在世界各国尚未实践环保计划前,佛教早已{lx1}实践环保工作,自古佛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有着深远的影响。佛门中历代的高僧大德,造树维护山林、整治河川、修桥铺路、珍惜资源,并于讲经说法时,劝导大众护生,放生,提倡素食,培养大众惜福的观念,所以每位僧侣都可说是环保专家。

    当前,环保的问题有内在的心灵环保及外在的生态环保,心灵环保要靠大家净化自己的贪、嗔、痴三毒;生态的环保,比方自然界的保育、空气的净化、水源的清洁、噪音的防止、垃圾的处理及辐射的防止等,则须靠大众的力量共同来维护。对此,佛教主张:

    护生

    护生就是保护自然生态,不单是动物的保护,就连一株草、一棵树都必须加以培植、爱护,因为他们对空气的净化和水源的保护,都有不可忽视的功用。因此,我们也要爱护生长在大地的树木花草,使之能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大树成荫,让大众共同享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护生不只限于动物与植物,大至山河大地,小至日常生活的用品,无一不是我们爱护的对象。如一张桌子、一条毛巾,本可使用十年,由于我们不知加以爱惜,只用了五年,这就是“杀生”。

    惜福

    一个人要靠什么生活?不外是福报,福报如我们银行的存款,必须要有积存才能支出,而回收废纸就是修福的{zj1}体行动。

    日常生活中,随手一揉,都是在浪费大地资源,在不可避免的消耗下,积极配合“废纸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是一件功德的事。根据统计:种一棵树要花十年的时间,砍一棵树却只要几分钟;婴儿从出生到二岁,所用的纸尿布,必须要用掉二十棵树;每回收一吨废纸,可以少砍长八公尺,直径十四公分的原木二十棵,若能以再生纸代替模造纸,每月可以少砍约四十万棵原木。因此,回收废纸制成再生纸,以循环利用,除可减少砍树量,亦可间接救水源。

    另外,资源回收的项目有多种,除了废纸之外,铝罐、玻璃瓶等也可回收加以利用。资源回收、垃圾分类,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但参与的人数若多起来,则会在群众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的支持力量,实践环保,不但可将所学的佛法落实于生活实践中,并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故为维护自然资源,资源回收的触角应多方面的延伸。

    防制污染

    科技突飞猛进,地球环境的污染也与日俱增,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必须减低污染,如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污染的产品,如塑胶袋、含铅的汽油等,其中尤以塑胶造成的公害{zd0}。塑胶本身是一种化学合成物,使用时即潜藏危机,用来装盛食物,在高温时,聚合剂的析出,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导致肝癌和昏睡等病症;在使用过后,因其非大自然的一份子,无法自然分解、腐化,以火焚烧还会产生致癌的氯化氢毒,用土掩埋则万年不腐。因此,有识之士选用家庭器具用品时,应当少用塑胶制品,尽量选用可回收材料的制品。

    净化人心

    地球上有河流、大海、森林、高山、动物等。人体的血脉如河流,川流不息,不断运送养分;肾如大海,不停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肺如森林,吸取氧气,吐出二氧化碳;骨如高山,支撑身体的挺立;细胞如动物,不断地活跃运动着。身体亦如一座村庄,住有眼、耳、鼻、舌、身、心。心能主宰五根的活动,心能安住,身才能安宁,所以我们要“把心找回来”,重视心灵环保的净化。

    环保教育

    应鼓励把环保的观念和内容向广大民众全面宣传,强调环保的必要和如何彻底的把环保工作做到贯彻始终。我们不应再做海滩或山上捡拾垃圾的工作,这只做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如果我们能教育人人不随意丢弃垃圾,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幽雅清静,整洁美观。环保工作要有成绩,需要全社会有强烈的意识,行为上无时无刻努力去执行,如此环保工作才能由线成面。

    环保是神圣的,所牵涉到的层面深广,在时间上要有恒心;在工作上需常检讨,不足或忽略之处尽早发现并予以改进,与时并进。多应用智慧,研讨利益全体人类的计划和展开大规模利生的事业。学会环保,才是人类幸福日子降临的时候!

摘自北京佛教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佛教思想中的环保理念_linda_H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