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
z
z
k
zzz
zzz
zzz
zz
s)2(75.0]
)2)(1(
)5.0)(2(
[lim]
)2)(1(
)5.0(
[Re
2
2
kk
kTf)2(75.0)1(5.0)(
0
*
)()()(
k
kTtkTftf
所以有
相应的函数为:
返回
§5.5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差分方程、脉冲传
递函数和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三种。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将输入序列x(n),n=±1,±2,…变换为输出
序列y(n)的一种变换关系,称为离散系统。
记为y(n)=F[x(n)]其中,x(n)和y(n)可以理解为
t=nT时,系统的输入序列x(nT)和输出序列y(nT),
T为采样周期。
6/18/2010
9
线性离散系统
如果离散系统满足叠加原理,则称为线性离
散系统,有如下关系式
若][][
2211
)()(,)()(nxFnynxFny
且有)()()(nbxnaxnx
21
其中和为任意常数,则
)()(
)()()()(
nbynay
nbxnaxFnxFny
21
21
][][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输入与输出关系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线性离散
系统称为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脉冲传递函数(z传递函数)
在线性连续系统中,我们把初始条件为零的
条件下系统(或环节)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
号的拉氏变拉之比,定义为传递函数,并用它来
描述系统(或环节)的特性。
与此相类似,在线性离散系统中,我们把初
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或环节)的输出离散信号
的Z变换与输入离散信号的z变换之比,定义为脉
冲传递函数,又称为z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是
离散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析离散系统的有
力工具。
图5-15采样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1)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离散输
出信号z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z变换之比,称为该系
统的脉冲传递函数(或z传递函数)。
)(
)(
)(
zX
zY
zG
应该指出,多数实际采样系统的输出信号是连续信
号,如图5-1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输出端
虚设一个采样开关,并设它与输入采样开关以相同
的采样周期T同步工作。这样就可以沿用脉冲传递
函数的概念。
现在分析一个孤立的单位脉冲函数δ(t)加在线
性对象G(s)上的情况。
由于δ(t)的拉氏变换等于1,所以输出量的拉
氏变换y(s)=G(s),进一步有y(t)=L-1[G(s)]。习惯上
将脉冲响应函数用g(t)表示,即g(t)=L
-1[G(s)]。
如果在G(s)上加的是δ(t-a),即延迟到a时
刻才将脉冲函数加上,那么输出信号也自然地延
迟一段时间a,而成为g(t-a)。
再研究一系列脉冲依次到G(s)上的情况。脉冲
序列x*(t)可以表示成
)2()2()()()()0()(
*
TtTxTtTxtxtx
为了求出输出量在诸采样时刻的值,先计算各段
时间内的y(t)。
在0≤t<T时间内,实际起作用的只有t=0时刻
加入的那一个脉冲,其余各个脉冲尚未加入。因
此在这段时间内的输出量是y(t)=x(0)g(t),将t=0代
入上式得y(0)=x(0)g(0)。
在T≤t<2T时间内,y(t)=x(0)g(t)+x(T)g(t-T),
将t=T代入上式得y(T)=x(0)g(T)+x(T)g(0)。依次类
推,可得出输出在各个采样时刻的值y(kT)=(k=0,
1,2,…)。
于是y(t)的z变换为
0
)()(
k
k
zkTyzY
210
)2()()0(zTyzTyzy
2
1
)]0()2()()()2()0([
)]0()()()0([)0()0(
zgTxTgTxTgx
zgTxTgxgx
])2()()0()[0(
21
zTgzTggx
])2()()0()[(
321
ztgzTgzgTx
])()0()[2(
32
zTgzgTx
])()0([)2(
])2()()0([)(
])2()()0()[0(
12
211
21
zTggzTx
zTgzTggzTx
zTgzTggx
00
2121
)()(
])2()()0(][)2()()0([
kk
kk
zkTxzkTg
zTxzTxxzTgzTgg
)()(zXzG
可见)]([
)(
)(
)(
1
sGLZ
ZX
zY
zG
仅由对象本身的特性决定而
与输入信号无关。
由)(zG可求)(zY→)(kTy
——即只能给出输出信号的一连串离散数值)(kTy,而不能
给出连续信号本身。
初始条件为零时,)(
)(
)(
ZX
zY
zG即为脉冲传递函数。
*注意:
①)(sG表示的是某个线性环节本身的传递函数,而
)(zG表示的是线性环节与采样器两者组合体的脉冲
传函。尽管计算)(zG时只需知道线性环节自身的动特
性)(sG,但算出的)(zG却是包含了采样器的性质在内
的。要是没有采样器,只有那个线性环节,也就谈不
上脉冲传函了。
②)(zG与)(sG尽管都使用同一字母G,但zs
sGzG
|)()(!
6/18/2010
10
2)脉冲传递函数的求法
连续系统或元件的脉冲传递函数G(z),可以通
过其传递函数G(s)来求取。
方法是:先求G(s)的拉氏反变换,得到脉冲过
渡函数g(t),再将g(t)按采样周期离散化,得到加权序
列g(nT),{zh1}将g(nT)进行z变换,得出G(z)。这一
过程比较复杂,通常可根据z变换表,直接从G(s)
得到G(z),而不必逐步推导。
若已知系统的差分方程,可对方程两端进行
z变换,应用求取。
)(
)(
)(
zX
zY
zG
例5-12:若描述采样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1(5)(1.0)1(7.0)2(kxkxkykyky
试求其脉冲传递函数。
解:对上面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并令初始条件为0,
有
1.07.0
15
)(
)(
)(
)()(5)(1.0)(7.0)(
2
2
zz
z
zX
zY
zG
zXzzXzYzzYzYz
例、求图示系统的)(zG
解:(1)
bsasab
K
bsas
K
sG
11
))((
)(
11
1
1
1
1
1
)(
)()(
)()(
zezeab
K
zG
z
tUee
ab
K
kTg
tUee
ab
K
tg
L
bTaT
bkTakT
btat
采样
(2)留数法
极点上的留数在G(s)
ez
z
sGzG
Ts
)()(
例.已知
)1(
1
)(
ss
sG,求)(zG
解:
0
1
)(
s
Ts
ez
z
ssGA
1)1(
1
0
z
z
ez
z
ss
s
s
Ts
1
2
)()1(
s
Ts
ez
z
sGsA
T
s
Ts
ez
z
ez
z
ss
s
1
)1(
1
)1(
∴T
ez
z
z
z
AAzG
1
)(
21
3)采样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Ⅰ采样拉氏变换的性质
采样拉氏变换的两个重要性质
(1)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具有周期性,即
)()(
s
jksGsG
**
(2)若采样函数的拉氏变换与连续函数的拉
氏变换相乘后再离散化,则可以从离散符号中
提出来,即
)()()()(sEsGsEsG
****
][
Ⅱ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讨论采样系统在开环状态下的脉冲传递函数时,
应注意图中所示的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图5-16
所示)。
图5-16:环节串联的结构
串联环节之间无采样器时的脉冲传递函数
)(
)(
)(
)(zGG
zX
zY
zG
21
串联环节之间有采样器时的脉冲传递函数
)()(
)(
)(
)(zGzG
zX
zY
zG
21
上式表明,被采样开关分隔的两个线性环节串
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等于这两环节的脉冲传递函
数之积。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有n个环节串联而各相
邻环节之间都有采样开关分离的情形。无采样开关
分隔的两个线性环节串联时,其脉冲传递函数等于
这两个环节传递函数之积的Z变换。显然,这一结论
也可以推广到有n个环节直接串联的情况。但环节之
间存在采样开关与否时的脉冲传递函数不相等。
例3.有两个开环采样系统的结构如下,求其)(zG
(a)
(b)
解:(a)∵
as
sG
1
)(
1,
bs
sG
1
)(
2
∴
))((
1
)()()(
21
bsas
sGsGsG
)
11
(
1
bsasab
1例
)(
))((
)(1
)(
21
zGG
ezez
eez
ab
zG
bTaT
bTaT
a
(b)∵
as
sG
1
)(
1
→
aT
ez
z
zG
)(
1
bs
sG
1
)(
2
→
bT
ez
z
zG
)(
2
∴
))((
)()()(
2
21
bTaT
b
ezez
z
zGzGzG
可见,)()()(
2121
zGzGzGG
6/18/2010
11
Ⅲ带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设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如图5-17(a)所
示,经简单变换为如图5-17(b)所示等效开环系统。
图5-17:带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
根据实数位移定理及采样拉氏变换性质,可得
)(]
)()(
[)(
*
sX
s
sG
e
s
sG
sY
psTp
)(]
)(
[)(]
)(
[)(
1
zX
s
sG
ZzzX
s
sG
ZzY
pp
于是,有零阶保持器时,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
)(
[)1(
)(
)(
)(
1
s
sG
Zz
zX
zY
zG
p
例5-13设离散系统为具有零阶保持器的开环系统,
)(
)(
ass
a
sG
p
解:因为
)
11
(
11
)(
)(
22
assasass
a
s
sG
p
求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G(z)。
)()1(
)]1()1[(
1
1
1
)1(
)(
2
2
aT
aTaTaT
aT
p
ezz
eaTezaTez
a
ez
z
z
z
az
Tz
s
sG
Z
))(1(
)]1()1[(
1
]
)(
[)1()(
1
aT
aTaTaT
p
ezz
eaTezaTe
a
s
sG
ZzzG
4)采样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在采样系统中,由于设置采样器方式是多种多
样的,所以闭环系统的结构形式也不是统一的。图
5-18是比较常见的系统结构图。图中输入端和输出
端的采样开关是为了便于分析而虚设的。
图5-18闭环系统结构图
)()()(sBsRsE
)()()()(sHsGsEsB
)()()()(zGHzEzRzE
)(1
)(
)(
zGH
zR
zE
)()()(zEzGzC
)(1
)(
)(
)(
)(
zGH
zG
zR
zC
zT
1)(sH
)(1
)(
)(
zG
zG
zT
)(1
)(
)(1
)(
sG
sG
Z
zG
zG
系统一
)()()(zBzRzE
)()()(zGHzEzB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1
)(
)(
)(
)(
zHG
zG
zR
zY
z
闭环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1
1
)(
)(
)(
zHGzR
zE
z
e
与连续系统类似,令或的分母多项式
为零,便可得到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
)(z)(z
e
0)(1)(zGHzD
需要指出,离散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不能从
和求Z变换得来,即
)(s
)(s
e
)]([)(sZz)]([)(sZz
ee
例.
as
sG
1
)(,1)(sH,)()(sTzzT否?
解:
aT
ez
z
zG
)(
aT
aT
aT
ez
z
ez
z
ez
z
zG
zG
zT
2
)(
1
)(
)(1
)(
)(
而
1
1
)(
1
1
)(
1
)(1
)(
)(
as
as
as
sG
sG
sT
↓
Ta
e
z
sTZzT
)1(
1
)()('
∴)()(sTZzT
[系统二]
∵)()()(zBzRzE
)()()(zDzHzB
)()()(zEzGzD
∴
)()()()()(zEzHzGzRzE
→
)()(1
)(
)(
zHzG
zR
zE
∵
)()()(zEzGzC
∴
)()(1
)(
)(
)(
)(
zHzG
zG
zR
zC
zT
当
1)(sH
时,)(1
)(
)(
zG
zG
zT
,此时系统一与系统二等效。
B(t)
B*(t)
6/18/2010
12
系统三、设闭环离散系统结构如图5-19所示,试
证其闭环脉冲传函为
)()(1
)()(
)(
21
21
zHGzG
zGzG
z
图5-19离散系统结构
证明:由图可得
)()()(
12
zEzGzC)()()(
11
zEzGzE
)()()()(
12
zEzGzGzC
考虑到
)()()()(
)()()()(
12
12
zEzGzHGzR
zEzHGzRzE
)()(1
)(
)(
21
zHGzG
zR
zE
)()(1
)()(
)(
)(
)(
21
21
zHGzG
zGzG
zR
zC
z
B(s)
)()()()()(1
*
2
sEsGsHsRsE
系统四、设闭环离散系统结构如图5-20,试求其输
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函数
图5-20:闭环系统结构图
解:由图可得
)()()(sEsGsC)()()()(sCsHsRsE
离散化有)()()()(sCsGHsGRsC
取Z变换有
)(1
)(
)(
zGH
zRG
zC
)()()()()()(sCsHsGsRsGsC
y(t)r(t)
G(s)
H(s)
-
y(t)r(t)
G(s)H(s)
G(s)
y(t)R(s)H(s)
G(s)H(s)
系统五、
)()()(
21
zGzEzC
)()()()()()()(
*
11211
sEsGsHsGsGsRsE
)()()()(
*
1
1
*
2
1
*
1
*
sEsHGGsRGsE
)()()()(
11211
zEzHGGzRGzE
)(1
)(
)(
12
1
1
zHGG
zRG
zE
)(1
)()(
)(
12
21
zHGG
zGzRG
zC
)(
1
sG
)(
1
sG
)(sR
)()(
1
sHsG
)()(
1
sGsR
单回路梅森公式的推广
)(1
)(
)(
0
zG
zG
zC
f
Gf(z):包括R(s)在内的由输入至输出的前向
通路的z变换;
G0(z):开环脉冲传递函数。开环的定义为
从任一采样开关处断开,沿信号方向走一周
构成的。
通过与上面类似的方法可以导出采样器为不同
配置形式的其它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但只要误
差信号e(t)处没有采样开关,则输入采样信号r*(t)就
不存在,此时不能写出闭环系统对于输入量的脉冲
传递函数,而只能求出输出采样信号的Z变换函数
Y(z)(或C(z))。
对于采样开关在闭环系统中具有各种配置的闭
环离散系统典型结构图,及其输出采样信号Z变换
函数Y(z)可参见表5-3。
返回
6/18/2010
13
§5.6采样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6.1采样系统的稳定条件
在线性连续系统中,判别系统的稳定性是根
据特征方程的根在s平面的位置。若系统特征方程
的所有根都在s平面左半平面,则系统稳定。对线
性离散系统进行了Z变换以后,对系统的分析要采
用Z平面,因此需要弄清这两个复平面的相互关系。
s域到z域的映射复变量s和z的相互关系为
z=esT,式中T为采样周期
s域中的任意点可表示为,映射到z域
则为
js
TjTTj
eeez
)(
于是,s域到z域的基本映射关系式为
Tzez
T
,
若设复变量s在S平面上沿虚轴移动,这时s=jω,
对应的复变量。后者是Z平面上的一个向量,
其模等于1,与频率ω无关;其相角为ωT,随频率ω
而改变。
Tj
ez
可见,S平面上的虚轴映射到Z平面上,为以原
点为圆心的单位圆。
当s位于S平面虚轴的左边时,σ为负数,
小于1。反之,当s位于s平面虚轴的右半平面时,为
正数,大于1。s平面的左、右半平面在z平
面上的映像为单位圆的内、外部区域。
T
ez
T
ez
图5-21:线性采样系统结构图
线性采样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线性采样系统如图5-21所示。
其特征方程为
01)()(zGHzD
显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λ1、λ2、…λn即
是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在z域中,离散系统
稳定充要条件是:
当且仅当离散特征方程的全部特征根均分布在
z平面上的单位圆内,或者所有特征根的模均小于1,
相应的线性定常系统是稳定的。
例:试求下图所示采样系统稳定时K值的范围,T=1s。
s
e
Ts
1
零阶保持器
1s
K
)(tf)(ty
T
图8-20采样系统
解:
)(1
)(
)(
zG
zG
zT
)(
1
1
1
)(zM
z
z
s
K
s
e
zG
Ts
))(1(
)1(
)(
T
T
ezz
eKz
zM
)1(
)1(
)(
TT
T
eKez
eK
zT
0632.0368.0Kz
16.21632.0368.0KK
应当指出,如同分析连续系统的稳定性一样,
用解特征方程根的方法来判别高阶采样系统的稳定
性是很不方便的。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比较实用的
判别系统稳定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代数判据就
是劳斯判据。
5.6.2劳斯稳定判据
对于线性连续系统,可以应用劳斯判据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对于线性采样系统,直接
应用劳斯判据是不行的,因为劳斯判据只能判别
特征方程的根是否在复变量s平面虚轴的左半部。
因此,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变换,使z平面上的单
位圆,在新的坐标系中的映象为虚轴。这种新的
坐标变换,称为双线性变换,又称为W变换。
根据复变函数双线性变换公式,令
w
w
z
1
1
1
1
z
z
w或
式中z和w均为复数,分别把它们表示成实部和虚部
相加的形式,即
jvuwjyxz
2222
22
)1(
2
)1(
1
1
1
yx
y
j
yx
yx
jyx
jyx
w
6/18/2010
14
当动点z在Z平面的单位圆上和单位圆之内时,
应满足:
1
22
yx
0
)1(
1
22
22
yx
yx
u
左半W平面对应Z平面单位圆内的部分,W平
面的虚轴对应Z平面的单位圆上,可见图5-22。
因此经过双线性变换后,可以使用劳斯判据了。
图5-22:Z平面和W平面的对应关系
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由特征方程1+GH
(z)=0的所有根严格位于z平面上的单位圆内,转
换为特征方程1+GH(w)=0的所有根严格位于左半
W平面。
例已知采样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0632.0
2
zz
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将
w
w
z
1
1
代入上式中
0632.0
1
1
1
1
2
w
w
w
w
0632.0736.0632.2
2
ww
632.0
0736.0
632.0632.2
0
2
w
w
系统稳定。
例5-16设闭环离散系统如图5-23所示,其中采样
周期T=1(s),试求系统稳定性。
图5-23:例5-16闭环系统图
10
解:求出G(s)的z变换
1
1010
)1(
10
)(
ssss
sG
368.0368.1
318.6
368.0
10
1
10
)(
2
zz
z
z
z
z
z
zG
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为
)(1
)(
)(
zG
zG
z
故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
0368.095.4)(1
2
zzzG
w
w
z
1
1
令代入上式,得
0368.0)
1
1
(95.4)
1
1
(
2
w
w
w
w
化简后,得W域特征方程
0318.6264.1582.3
2
ww
特征方程中系数符号不同,所以系统不稳定。
§5.7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
线性连续系统的计算稳态误差方法都可以推广
到采样系统中来。
下面仅介绍稳态误差系数的计算。
设单位反馈采样系统如图5-26所示:
图5-26单位反馈采样系统
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G(z)
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除可从输出信号在各采样
时刻上的数值c(nT)(n=0,1,2…∞),以及可以应
用Z变换的终值定理来计算。
)(
)(1
)(
)()()()(
)(1
)(
)(,)()()(
zR
zG
zG
zRzYzRzE
zG
zG
zzRzzY
)()()(
)(1
1
zRzzR
zG
e
Y
y
利用z变换的终值定理求出采样瞬时的稳态误差
)(1
)()1(
lim)()1(lim)(lim)(
11
*
zG
zRz
zEztee
zzt
上式表明,系统的稳态误差与G(z)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有关。
与线性连续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类似引出离散系
统型别的概念,由于的关系,原线性连续系
统开环传递函数G(s)在s=0处极点的个数v作为划分
系统型别的标准,可推广为将离散系统开环脉冲传
递函数G(z)在z=1处极点的数目v作为离散系统的型
别,称v=0,1,2,…..的系统为0型、I型、II型离散系统。
sT
ez
6/18/2010
15
下面考查几种典型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1)单位阶跃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p
z
zz
kzG
z
z
zG
z
zEze
1
1
)](1[lim
1
1)(1
)1(
lim)()1(lim)(
1
11
式中称为稳态位置误差系数。)(lim
1
zGk
z
p
对0型离散系统(没有z=1的极点),则Kp≠∞,
从而e(∞)≠0;对I型、II型以上的离散系统(有一个
或一个以上z=1的极点),则Kp=∞,从而e(∞)=0。
因此,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0型离散系统在
采样瞬时存在位置误差;I型或II型以上的离散系统,
在采样瞬时没有位置误差。这与连续系统十分相似。
(2)单位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v
z
zz
kzGz
T
z
Tz
zG
z
zEze
1
)]()1[(lim
)1()(1
)1(
lim)()1(lim)(
1
2
11
式中称为稳态速度误差系数。
因为0型系统的kv=0,I型系统的为有限值,II
型和II型以上系统的kv=,所以有如下结论:0型
离散系统不能承受单位斜坡函数作用,I型离散系统
在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存在速度误差,II型和II型以
上离散系统在单位斜坡函数作用下不存在稳态误差。
)]()1[(lim
1
1
zGz
T
k
z
v
(3)单位加速度输入时的稳态误差
a
z
zz
kzGz
T
z
zzT
zG
z
zEze
1
)]()1[(lim
)1(2
)1(
)(1
)1(
lim)()1(lim)(
2
1
2
3
2
11
当然,上式也是系统的稳态位置误差,并称
为加速度误差。
式中称为稳态加速度误差
系数。
)]()1[(lim
12
1
2
zGz
T
k
z
a
由于0型及I型系统的ka=0,II型系统的为常
值,III型及III型以上系统的,ka=∞,因此有如下
结论成立:
0型及I型离散系统不能承受单位加速度函数
作用,II型离散系统在单位加速度函数作用于下
存在加速度误差,只有III型及III型以上的离散系
统在单位加速度函数作用下,才不存在采样瞬时
的稳态位置误差。
返回
§5.8采样系统的暂态响应与脉冲传
递函数零、极点分布的关系
1、采样系统的时域解
局限:不能反应采样间隔中的信息
9
设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z(
式中m<n。为分析简便设其无重极点(分别为p
1
、
p
2
、······p
k
)。
在线性连续系统中,闭环传递函数零、极点
在S平面的分布对系统的暂态响应有非常大的影响。
与此类似,采样系统的暂态响应与闭环脉冲传递
函数零、极点在z平面的分布也有密切的关系。
2、零、极点分布的关系
采样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zRzzY),1/()(zzzR其中
k
k
n
kpz
z
c
z
z
czY
1
0
1
)((ck
为留数)
上式中{dy}项为系统输出的稳态分量,第二项为
输出的暂态分量。显然,随着极点在z平面位置的
变化,它所对应的暂态分量也就不同。
k
pz
k
zQ
dz
d
pQ
)()(
6/18/2010
16
k
k
n
kpz
z
c
z
z
czY
1
0
1
)(
k
k
n
kpz
z
c
z
z
czY
1
0
1
)(
闭环实极点分布与相应动态响应形式的关系,
如图5-27所示
图5-27:实极点与动态响应的关系
若闭环实数极点位于右半z平面,则输出动态
响应形式为单向正脉冲序列。实极点位于单位园
内,脉冲序列收敛,且实极点越接近原点,收敛
越快;实极点位于单位园上,脉冲序列等幅变化;
实极点位于单位园外,脉冲序列发散。
若闭环实数极点为于左半z平面,则输出动态
响应形式为双向交替脉冲序列。实极点位于单位
园内,双向脉冲序列收敛;实极点位于单位圆上,
双向脉冲序列等幅变化;实极点位于单位圆外,
双向脉冲序列发散。
1
1
1
)(*
k
k
k
k
pz
z
A
pz
z
AZty
)cos(2)(
k
n
kkk
TnpcnTy
其中
kk
QTQ0,/
k
k
n
kpz
z
c
z
z
czY
1
0
1
)(
若|p
k
|>1,闭环复数极点位于z平面上的单位
圆外,动态响应为振荡脉冲序列;
若|p
k
|=1,闭环复数极点位于z平面上的单位
圆上,动态响应为等幅振荡脉冲序列;
若|p
k
|<1,闭环复数极点位于z平面上的单位
圆内,动态响应为振荡收敛脉冲序列,且||越小,即
复极点越靠近原点,振荡收敛越快(图8-26);
)cos(2)(
k
n
kkk
TnpcnTy
闭环复数极点分布与相应动态响应形式的关
系,如图5-28所示
图5-28复数极点分布与响应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的极点在z平面上的位置决定相应暂态分量的性质
和特点。
当闭环极点位于单位圆内时,其对应的暂态分
量是衰减的。极点离原点越近衰减越快。若极点位
于正实轴上,暂态分量按指数衰减。一对共扼复数
极点的暂态分量为振荡衰减,其角频率为Qk
/T。
若极点位于负实轴上,也将出现衰减振荡,其振荡
角频率为π/T。为了使采样系统具有较为满意的暂
态响应,其z传递函数的极点{zh0}分布在单位圆内
的右半部靠近原点的位置。
在线性连续系统中采用的,根据一对主导极点分
析系统暂态响应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采样系统。
综上所述,离散系统的动态特性与闭环极点的分布
密切相关。当闭环实极点位于z平面上左半单位圆内时,
由于输出衰减脉冲交替变号,故动态过程质量很差;当闭
环复极点位于左半单位圆内时,由于输出衰减高频振荡
脉冲,故动态过程性能欠佳。
因此,在离散系统设计时,应把闭环极点安置在z平
面的右半单位圆内,且尽量靠近极点。
k
k
n
kpz
z
c
z
z
czY
1
0
1
)(
)cos(2
)1(
)1(
)(
1111
nQpc
Q
KP
nTy
n
6/18/2010
17
小结
本章首先讨论了离散信号的数学描述,介绍了信
号的采样与保持。引入采样系统的采样定理(香农
定理),即为了保证信号的恢复,其采样频率信号
必须大于等于原连续信号所含{zg}频率的两倍。
为了建立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本章引
进Z变换理论及差分方程。Z变换在线性离散控制系
统中所起的作用与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连续控制系
统中所起的作用十分类似。本章介绍的Z变换的若干
定理对求解线性差分方程和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性
能是十分重要的。
本章扼要介绍了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综合
方法。在稳定性分析方面,主要讨论了利用Z平面
到W平面的双线性变换,再利用劳斯判据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除与系统固
有结构和参数有关外,还与系统的采样周期有关,
这是与连续控制系统分析相区别的重要一点。其它,
诸如稳态误差、动态响应等分析都有阐述。
返回
作业:7,8,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