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的九门,
盛京城阙图:
沈阳城已有千年历史,最初为夯筑的土城。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元代城旧址修建砖城,设城门4座,城内“十字街”连通4门。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着手拓宽沈阳城;皇太极即位后继续修建城墙,至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基本完成,改4门为8门,城内“十字街”辟为“井字街”。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年),又在“方城”外增修了关墙,设“八关”,从此形成了“八门八关”区划。
据传说,皇太极修建城墙时,起用了才子邓公池为建城总管。邓公池运用“八卦”之说,设计了沈阳“方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邓公池设计了象征“太极”的“中心庙”,“两仪”的钟、鼓二楼,“四象”的东、西、南、北塔,八门八关。八门上明楼8座,加上“方城”4个角楼,共12个,表示12月;八门均由正门、左右“瓮城”三位一体组成,象征“二十四节气”。
“方城”建好后,有人向皇太极进xx,说邓公池没留城内泄水的“水门”。皇太极一怒之下杀了邓公池。后来他才知道,邓公池已经修建了72条“潜水煞”,楼石为底、碎石填满、上漫金沙,这样,既防敌人挖掘水门偷袭,又保证城内浑然一体。皇太极追悔莫及。邓公池死前“奏折”上写道:“上对下,雨对风,大陆对苍穹;南对北、西对东,天罡对地煞,八卦造盛京,大清成一筒(统)。”他还标出了八门的各个名称:“天佑对地载,德胜对福盛,内治对外攘,抚近对怀远。”即小东门为“内治门”、大东门为“抚近门”、小西门为“外攘门”、大西门为“怀远门”、小南门为“天佑门”、大南门为“德胜门”、小北门为“地载门”、大北门为“福盛门”。